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2|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3要素·笔画、结构、章法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7-12-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人写的字,好看但不耐看。其实,字就像女人,我们在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就像在观赏一个女子,往往有以下三种情况:

1、咋一看很好,但经不起细看;(字的章法好,点画不精到);

2、初看效果不错,但近看细看还不错;(章法一般,但点画精到);

3、初看效果不错,走近看、仔细看、长久看…确实是一件好作品,而且越看越有味,内涵很丰富。(气息好,章法好,点画也精到)。

785aae9fc05f689bc2ac4d3eed4f689d.jpg

一、点画(如人的五官、肤质)

点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要素。点画写不好,要想写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不可能的。比如说一辆汽车,再华美的外表如果零件都是粗制滥造也是废品。

点画要写好与用笔有很大的关系。精到,讲究、完整、富有变化、有趣味、有生机的点画是建立在相对合理的用笔方法、科学训练、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精美的点画同样具备高度的欣赏价值。

古人对点画的形容有:1、点如高山坠石;2、横如千里阵云,几横并列要富有用笔、向背、长短等变化;3、竖要有悬针、垂露的区别;4、草书中连续书写的曲线要如百年枯藤,苍劲有力;5、圆转的线条要如折钗股,圆劲有弹性等等。

f3c01b739c80518445595f52ff013e58.jpg

二、结字(如人的身高、曲线)

结字的优劣可以看出一个作者的造型能力。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有它们大致的样式,但无定式。在不违反字法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精彩的结构。

书法中的结字也有其大致的艺术规律,如点画的疏密对比,长短组合,粗细对比,奇正相生等等。好的结字就如体操中优美的动作,舞蹈中双人密切的配合,妙趣横生,带给人们无限美妙的享受。比如《兰亭序》中就有20个“之”字的结字方式。

8ded483120b31abc9f189b09169b53a0.jpg

三、章法(如人的衣装、打扮)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特别是行草书作品,从“形质”方面讲,其实关键要素是章法,其次才是结字、笔法(点画)的分析。所以章法也是书法艺术一个重要的部分。章法就如同盖楼房之前的设计方案,方案不过关是不能施工的。所以,写一幅作品之前,首先应该熟悉作品内容,根据字数多少,落款位置进行大致规划,做到胸有成竹。

b189a9dd4f22cf73d77851e3d6bf454d.jpg

好的章法形式还是要从“黑白”为基本层面上下功夫,但现在的书法展览,许多人都把这个“经”念歪了。因为一幅作品要在几秒钟之内吸引住评委,因此在这种机制下,很多人动起了花花肠子,出现了在“章法”上大做文章的现象。包括形式、颜色、款式等方面。有小楷六条屏以功夫感动评委的;有煞费苦心做旧、以外表吸引评委的;有丈二对联、以大字取势的;有各种颜色搭配、吸引评委“好色”的等等,无奇不有。充分说明了章法在现在书法展览中的“作用”。当然最后还是为了让根本不懂书法为何物的观赏者“赏心悦目”。

当然,书法艺术,若纯粹就是为了写字而写字终不属高格。字总是以人传的,历代上流传下来的书家大多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成就。如王羲之、颜真卿都是将军;苏东坡是大文学家;赵孟𫖯、董其昌都是大书画家;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都是诗书画印四绝的大师等等。所以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也应与作者的基本情况联系起来。

总之,书法欣赏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奥妙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需要长久地观摩、研究、实践才能探到“笔画、结构、章法”三味。

广义成在 发表于 2025-5-12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法三要之相济相生》

书法一道,自甲骨契刻始,历经篆隶楷草之变,终以点画为骨、结字为肉、章法为气,三者相济,方成妙品。今观帖中所论"如观女子"之喻,虽涉俗趣,然理未偏颇。试析三要之关联如次:

一、点画若经络,贵在贯气
卫夫人《笔阵图》言"横如千里阵云",非独状其形,更重笔势之绵延。精到点画当如《兰亭序》鼠须笔锋,起收藏露间可见"屋漏痕""锥画沙"之妙。然今人习书,多囿于描摹外形,未解"蔡邕九势"所谓"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之要义。如东坡评米芾"沉着痛快",实谓其点画中段亦能蓄势,非仅起讫精巧而已。

二、结字如仪态,妙在平衡
王羲之"之"字廿态,非刻意求异,乃因势生形。结字之法,当如颜鲁公《祭侄稿》,纵欹侧而不失重心。帖中言"疏密长短"之变,尚需补"向背揖让"之理。如欧阳询《三十六法》所云"避就""穿插",恰似佳人舞袖,进退皆合节度。今人作书,或拘泥于田字格匀称,失却"担夫争道"之生动气韵。

三、章法似气度,成在呼应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作书贵在无意于佳乃佳。"章法之要,正在看似不经意的行气贯通。观黄庭坚《松风阁诗》,字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恰如交响乐章之强弱节奏。今人作大幅行草,常犯"算子之累",整齐如布算而神采尽失。须知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悟得的是整体韵律,非局部的剑招姿态。

三要相生之境界
最高妙者,当如《韭花帖》"三昧之妙",点画精微处见乾坤,结字疏朗中含机巧,章法散淡间蕴天趣。此非刻意经营所能至,乃书家修养之外化。故赵孟𫖯云"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而章法则需"心与笔谋,意共势生"。

今人习书,多割裂三要:或痴迷笔法而成字匠,或专攻造型终落画字,或空谈章法徒具皮相。须知三者如鼎足,缺一则倾。若能以点画立骨,结字赋形,章法传神,则笔下自生"初看惊艳,久观弥珍"之气象,此方为书道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丙戌日|黃帝4722年四月二十日巳時| 2025/5/17/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