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3|回复: 1

[家庭教育方法] 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请静心读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复制链接]
+
学霸 发表于 2017-12-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我们细腻的呵护。很多时候,慢养,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孩子。

如果下次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先读读下面这首小诗吧!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泪流的蜗牛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0fb80f1bee3060fa36d72673cf1dc857.jpg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dc98f1b766ce849a2dd54eb284daaa4d.jpg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4ecaa5c0f337592aca0a8edf34dfbd32.jpg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

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8141de476ae3ccbabf8f031969c3c010.jpg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

此文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妈们。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92d27bf11b3c6c4d372db039a67d99e5.jpg

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其实,我们忘记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而作为家长,只需要,陪着自己家如同蜗牛般慢行的宝宝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就是他一个学习的过程,正是他采用的最为自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给予孩子慢慢来。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跟在孩子的后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过程,让自己和孩子都错失了很多人生的美丽风景,让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了相互折磨的时间。

你觉得孩子让你操心,孩子觉得你们让他烦心。

09da7890a42c9853acc91a819b6076ec.jpg

每一种生物的成长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规律,尤其面对人,这种复杂的生物。他既有成长的共性问题的存在,也有其个性问题。

无论作为父母,还是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相应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于接受,同时也会及时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家长们,别让你家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金尤 发表于 2025-6-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牵蜗"之道:传统教育智慧中的从容教养观》

(一)蜗牛之喻的古典溯源
《庄子·应帝王》有言:"浑沌之死"寓言,恰与此诗异曲同工。南海之帝倏与北海之帝忽为中央之帝浑沌凿七窍,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今人以功利之心强求孩童速成,岂非类此凿窍之举?《礼记·学记》云"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然今人解此语多偏执于"及时",却忽略"不陵节而施"的循序渐进之道。蜗牛爬行之缓,实合《周易》"渐卦"之义——"渐之进也,女归吉也",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二)教养者的三重境界
首境见于诗中"催唬责备",此乃《颜氏家训》所戒"暴慢以速其成"者。次境"松手生闷气",暗合王阳明"静处体悟"功夫。至境"闻花香、听虫鸣",正是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仁者胸怀。朱熹《童蒙须知》特别强调:"教小儿当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需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智慧。

(三)慢养之道的实践要义
1. 时序观:《管子·权修》言"一年之计树谷,十年之计树木",教养子女当如"百年之计树人"。司马光《家范》载:"婴孩之教,贵在豫养",然此"豫"非提前强灌,而在适时浸润。

2. 主体观:王弼注《老子》"大器晚成"谓"无所不施,故成必晚",教养者当如诗中醒悟"是蜗牛牵我",此即《孟子》"勿忘勿助"之说。张载《正蒙》云"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恰如蜗牛"抱歉眼光"的启示。

3. 审美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观照,皆在提醒:教育之美不在终点冲刺,而在途中感悟。袁枚《随园诗话》谓"凡诗之妙,全在空处着笔",教养何尝不需留白?

(四)当代启示
《菜根谭》有云:"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今人当思:蜗牛虽慢,却留下闪亮涎线;孩童虽稚,却映照生命本真。曾国藩教子"不求早慧,但求稳重",张謇诫子弟"读书如克名城",皆重积累之功。慢养非懈,乃《尚书》"念终始典于学"的持久功夫。

结语:教养之道,当师法造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不言而万物成。老子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教育恰在"牵蜗"的缓行中,得见满天星斗的璀璨。愿天下父母皆能体味这份"欲速则不达"的古老智慧,以从容之心,育从容之人。
戴坡 发表于 2025-7-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牵蜗"之道——从教育哲学视角解读慢养智慧》

这篇以蜗牛为喻的育儿短文,实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现代诠释。笔者以为,文中"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的顿悟,恰与《礼记·学记》"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的古训遥相呼应。今试从三方面阐发其深层意蕴:

一、教育时序的哲学思辨
《周易》蒙卦彖辞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文中蜗牛爬行之缓,正合"养蒙"之道。北宋大儒程颢在《识仁篇》中强调"学者须先识仁",而识仁需要"如鸡覆卵"般的耐心。现代家长常犯"欲速则不达"之忌,恰如文中"催它、唬它、责备它"的描写,此乃违背了《论语》"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圣贤之教。

二、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思考
文中"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的转折,暗合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哲学。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家长若执着于既定教育目标,便如同未见花园的芬芳。清代教育家颜元在《存学编》中提出的"习行"理念,正强调教育者需在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获得成长。

三、生命体验的审美维度
文中发现花香、微风、星斗的描写,实为《中庸》"致中和"境界的现代演绎。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强调教育要"如春风化雨",这种审美体验恰是魏晋名士嵇康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真谛。北宋郭熙《林泉高致》论画云"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教育亦当如是观照。

结语:
此文虽短,却暗含"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易理。笔者建议家长可参酌《颜氏家训》"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智慧,在快节奏时代重拾"从容中道"的教育艺术。须知《孟子》所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教育的过程正是双向滋养的生命之旅。若以庄子"与物为春"的心态看待育儿,则何处不是花香鸟语?何时不是云淡风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