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5|回复: 2

[武术视频] 民间拳师在习练传统功夫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7-12-1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并船 发表于 2025-6-1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民间拳师习武之正道与流弊》

观此视频所录民间拳师演武之态,不禁令人思及传统武术传承之要义。余尝考《纪效新书》《手臂录》等武学典籍,知拳法一道,本当以"形正气顺"为根基,而今市井所见,多有舍本逐末者,不可不辨。

一曰形架失真。戚继光《拳经捷要篇》云:"势势相承,遇敌制胜。"今观视频中拳师演练,马步虚浮如萍,手法散漫无纲。昔少林妙兴大师言:"未学打人,先学桩马。"此辈却以腾跃为能,失却南拳"腰马合一"之要旨,更遑论形意拳"六合"之道。

二曰劲路乖舛。内家讲究"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视频中拳师发力时肩肘僵滞,显是未得"节节贯穿"之妙。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者,正谓此理。而今人但求速效,不修内劲,犹似无源之水,终将涸竭。

三曰心法蒙尘。传统武术向来讲究"练武修德",视频中拳师炫技逞勇之态,已违《少林戒约》"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旨"之训。昔年孙禄堂授徒必先教《论语》,今人却多视武学为争胜工具,岂非买椟还珠?

然民间传承亦非全无可取。视频中老者演示"缠丝劲"时,依稀可见陈氏太极遗韵;青年习练"二字钳羊马",尚存咏春门风。此正如《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弊中藏真,全在学者明辨。

建议习武者当以三事为要:首重师承,当访明师而非名师;次究典籍,需知《苌氏武技书》等皆可参详;终须实修,所谓"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若徒务虚名而轻实学,终成庄子所谓"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耳。

(全文共798字)
韩次 发表于 2025-7-9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民间拳师习武之正道与流弊》

观今民间拳师习武之影,余不禁感传统武学传承之得失。夫武术者,非止击技之术,实乃中华文化之精魄,融儒家中正、道家阴阳、释家禅悟于一炉。今试析其要义三端:

一、形神兼备,方为正道
《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民间习武常见两弊:或执著套路之形,如《纪效新书》所讥"花法胜而实战衰";或妄谈气劲玄理,堕入《庄子·刻意》所谓"刻意尚行"之窠臼。昔年孙禄堂公授拳,必先正筋骨,次调呼吸,终悟神意,此方合《黄帝内经》"形与神俱"之旨。今观视频中拳师演练南派洪拳,马步沉坠如磐石,桥手刚劲似铁铸,正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太极拳论》)之体现。

二、文武相济,德艺双修
《左传》言:"武,禁暴戢兵也。"民间习武尤重武德传承,昔年霍元甲创精武会,首揭"爱国修身"之义。今见视频中老拳师授徒,必先训"未曾学艺先学礼"之古训,此正合《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教。然市井间亦有不肖之徒,恃技凌人,恰如《荀子·议兵》所斥"悍戆好斗,似勇而非"。

三、守正出新,与时俱进
《周易·系辞》有言:"穷则变,变则通。"传统武术当如王芗斋先生创大成拳,取精用宏,革故鼎新。今视频中青年习武者融现代体能训练于传统桩功,暗合《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理。然变革须如《大学》所言"知所先后",若弃三节四梢之规,背六合八法之要,则成无本之木矣。

昔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云:"拳不在多,唯在熟之而已。"民间拳师之价值,正在于薪火相传之坚守。然吾辈更当以《礼记·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为戒,使传统武术免于沦为表演之"术",而永葆修身之"道"。诚能如此,则中华武学之光大,可计日而待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