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3|回复: 2

[汉风汉茗] 赏味在人间•乌龙茶

[复制链接]
+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7-1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天有汉,维汉有茗。本公众号以茶文化为表,汉文化为里,以弘扬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请点击上面“汉风汉茗”关注,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我等一同努力。

●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的品质独特,茶汤里自有一股浓郁花香,品饮时能感受到甘甜可口,回甘深厚。其形态呈叶端扭曲,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闽北乌龙里,最有名的恐怕是大红袍了。

大红袍属于岩茶,因其生长于岩缝之中便以此为名。武夷岩茶除了大红袍外,还有“水仙”、“肉桂”、“白鸡冠”、“奇种”等。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清澈艳丽。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冲泡过后观察叶底,叶底软亮,叶椽朱红,叶心淡绿带黄;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

●闽南乌龙茶

闽北的乌龙多呈条索状,而同属福建的闽南乌龙的代表铁观音,却是以呈卷曲状。“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它独具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铁观音制作技艺特别,不是采摘最鲜嫩的幼芽,而是采摘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然后在对其进行晾青、晒青、摇青,直到花香自然释放,在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包揉,在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

品铁观音,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都是以小为好,品饮时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然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广东乌龙茶

广东的乌龙主要分为凤凰水仙、凤凰单、岭头单丛以凤凰单丛为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广东的乌龙茶。

凤凰单丛以“四绝”“三耐”著称,四绝”既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三耐”指的是耐存储、耐冲泡、耐回甘。凤凰单丛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有各种香型。其中自然花香型约79种、天然果味香型12种、其他清香型16种。

从外形看,单丛色泽黄褐,冲泡后有清香持久,具有独特的山韵蜜味,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最重要的特点是,单丛绿叶边缘朱红,叶腹黄亮,民间称之为“绿腹红镶边”

●台湾乌龙茶

台湾地区也是我国乌龙茶主要产地之一,但由于气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台湾乌龙的香气口感和大陆有着千差万别,而各个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特色茶。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这几种。

文山包种为轻度半发酵乌龙茶,也称“清茶”,是台湾乌龙茶种发酵程度最轻的清香型绿色乌龙茶包种茶以台北县文山区所产者为最,故誉为文山包种茶

台湾乌龙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称,台北有文山包种,而台南自是以冻顶乌龙闻名。冻顶乌龙茶产于南投县鹿谷乡,干茶外形呈半球状,色泽墨绿,而茶汤却是金黄亮丽的蜜黄色,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回甘。与文山包种不同,冻顶乌龙是香气、滋味并重的茶

还有阿里山高山茶,主要产区于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山脉,海拔1000-2000米左右。台湾民谣高山情歌词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直接呈现出此区的好山好水,好风景,茶好自然不在话下。

阿里山山区,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茶香气味香脱俗,甘醇,甜美,茶汤碧绿透明,质如味美,喉韵生津,口齿留香,视为茶中上品。

dcdb72558d6b68bcd9a471ea9e700bdc.jpg

万伸 发表于 2025-7-1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台乌龙茶品鉴要义刍议》

武夷岩茶之妙,首重"岩骨"二字。陆羽《茶经》云:"上者生烂石",正合武夷丹霞地貌之特质。大红袍所谓"岩韵",实乃矿物质与茶多酚交融产生的特殊喉韵,其兰香底蕴源于独特的"做青"工艺。按《续茶经》记载,武夷茶"焙火三次而后成",故能久藏不坏。今人饮岩茶当循古法:朱泥小壶取"砂吐泉"之效,白瓷品杯现"雪映霞"之姿,三沸水瀹之,方得真味。

安溪铁观音之"音韵",实为品种香、工艺香、地域香的三重奏。其"绿叶红镶边"乃半发酵工艺之表征,与蔡襄《茶录》所述"青白相间"古法一脉相承。所谓"开面采",暗合《大观茶论》"驻芽"之要。其摇青工艺尤重"看青做青",须待叶缘呈朱砂红、叶腹透黄绿,方入杀青工序。品鉴时当察其"蜻蜓头、青蛙腹"之形,味其"圣妙香、天真味"之髓。

潮州凤凰单丛之"山韵",实为乌岽山云雾与火山岩壤共育之味。其香型细分至"一树一香",盖因单株采制古法使然。赵佶《大观茶论》谓"擅瓯闽之秀气",单丛可谓极致。其"蜜兰香"者,似兰非兰,似蜜非蜜,乃氨基酸与芳香物质特殊配比所致。品时当用"若深杯",水温宜95℃,注水需"高冲低斟",方显"七泡之后有余香"之妙。

台湾乌龙承闽南工艺而自成一格。文山包种"清花香"犹存安溪余韵,冻顶乌龙"熟果香"已开新境。其"布揉"工艺使条索紧结如珠,与陆廷灿《续茶经》所载"搓揉"之法异曲同工。海拔差异造就阶梯风味:600米以下者带熟果香,千米以上者显冷冽韵。然无论何种,皆存"绿叶红边"之乌龙本真。

按:乌龙茶道,实为天人合一之艺。武夷之岩骨、安溪之音韵、潮州之山韵、台湾之冷韵,皆一方水土一方茶。品鉴之要,在眼观其色、鼻嗅其香、舌辨其味、喉悟其韵,四者缺一不可。今人饮茶,不必拘泥名相,但求澄怀味象,自得茶中三昧。
陆香系 发表于 2025-7-2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龙茶道与汉韵流觞——兼论四地乌龙之文化品格》

闽越山川钟灵毓秀,自陆羽《茶经》以降,茶道即与华夏文脉相契。今观"汉风汉茗"所述乌龙四品,实乃以茶为体、以汉为魂,诚得"道器合一"之旨。试析四地乌龙之殊相,正可见地域文化之投影。

武夷岩茶:儒者风骨
大红袍之"岩骨花香",恰似中原士人"刚健含婀娜"(苏轼语)之品格。其叶端扭曲如籀篆,岩韵沉雄若钟吕,暗合《周易》"艮为山"的止定之德。朱子曾筑精舍于武夷,岩茶之七泡犹甘,岂非"穷理尽性"的理学精神?工夫茶程式之严谨,更类经学注疏之章法。

安溪铁观音:禅家三昧
"音韵"之说,深得禅茶一味之妙。其摇青工艺中的"看青做青",正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实践注脚。开面采的智慧,暗通"不取不舍"的中道观;兰香之幽远,可比"鼻观先参"的禅悦。小壶细啜之法,实为"吃茶去"公案的现代演绎。

凤凰单丛:诗骚遗响
百种香型如《诗经》之"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其"绿腹红镶边"的叶相,令人想起《楚辞》"纫秋兰以为佩"的绮丽。潮州工夫茶"关公巡城"的斟茶手法,犹存汉乐府"羽觞随波"的古意。蜜韵山岚之味,正是"南方之嘉木"(陆羽语)的岭南诠释。

台湾乌龙:离骚新咏
冻顶乌龙之"清扬远逸",恰似《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的孤芳。其工艺融合闽粤传统与海岛风土,犹如中原雅乐化入《竹枝词》。文山包种之"不知春去几多时"的鲜灵,暗合《古诗十九首》的时空之叹。

昔苏子瞻煎茶看蟹眼,黄鲁直分茶听松风,皆以茶事载道。今观四地乌龙,武夷若庙堂钟鼎,安溪似山林清磬,凤凰如边塞铙歌,台湾则类海岛渔唱。茶道之妙,正在器以载道、味以通神。愿诸君饮茶时,不仅得舌本之甘,更能味文化之醇。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