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5|回复: 2

[中医世家] 百年绝学医脉传 巾帼女医正骨道 记河南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郭艳幸教授 ...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7-11-2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创始人、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右二)在做临床教学。

郭艳幸(1959- ),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平乐郭氏正骨流派学术带头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骨伤领军人才,河南省骨关节病防治创新型科技团队学术带头人和负责人,洛阳市特级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分会副主席,世界手法医学会常务副主席,河南省中医骨伤康复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业务副院长,河南省政协委员。正式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35年余,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病、骨伤杂病等诊治。全面继承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郭维淮的学术经验,掌握了平乐郭氏正骨的学术精髓,创立了平乐正骨气血理论、平衡理论,临证药法独到,效果良好,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在国内中医骨伤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9部。现主持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地厅级科技成果19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培养中医骨伤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3名。现任国家“十二五”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银屏重现医家传奇 百年平乐郭氏正骨术》

郭艳幸(右一)跟随父亲郭维淮(左一,中医药界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医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临床查房。

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热播引起观众热烈反响。《大国医》的故事有着真实的历史来源,源自于我国中医正骨巨子郭维淮的家事。1929年,郭维淮半岁,爷爷郭聘三离开人间,父亲郭灿若又身患重病,眼见200年秘传的郭氏正骨术后继乏人,郭灿若毅然冲破“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把医术传给妻子高云峰,即剧中徐帆扮演的女主角云鹤鸣的原型人物。高云峰白天跟丈夫学习正骨,晚上挑灯学文化,从目不识丁的村姑到成为中医正骨术的掌门人。电视剧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戏份是半夜里云鹤鸣要闭着眼睛在半炷香的功夫里把一男、一女两副骨架拼好,甚至还要从男人的骨头里摸出哪些是女人的骨头。电视剧《大国医》表现了一个女中医正骨人的命运沉浮,其中蕴含的中医学智慧和中医正骨人的执着令人震撼。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平乐正骨的第五代传人高云峰把郭氏正骨沿继近200年的祖传秘方以大红海报公布于洛阳街头,这位中医界罕有的传奇女医生再次制造了一个奇迹。1956年9月,国家投资在河南孟津县平乐村建立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即现在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高云峰任院长;1958年9月,全国第一所中医骨伤科高等学府——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在洛阳白马寺西侧创立,1959年建立平乐正骨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河南省正骨研究院)。至此,在高云峰的带领下,上世纪50年代末平乐郭氏正骨实现了医教研一体化,且自种、自制药物服务于广大患者,誉满大江南北。据统计,当时全国80%以上的中医院的骨伤科主任都是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培养的学生,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被誉为中医骨伤的黄埔军校。

《巾帼不让须眉 续写中医正骨情》

历经洛阳平乐郭氏正骨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如今郭氏正骨术成为现代中医骨伤学术流派中的重要一派,享誉海内外。

一大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总院(洛阳东花坛院区)老专家门诊诊室外人头攒动。走廊上,有坐着轮椅的老者、拄着拐杖的中年人和蹒跚学步的小孩,大都是患者。诊室里,正在给患者耐心看病的是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郭艳幸以及她的学生们。行医35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郭艳幸总是认真负责的问诊每一位患者,并亲自给患者做体格检查。说到缘何如此,郭艳幸总是感慨:“我从小聆听祖母、父亲谆谆教诲,他们常说医者父母心。作为医生,对每个患者的痛苦都要感同身受,我们对每一位患者都要耐心细心诊治,为他们解除痛苦。每个平乐郭氏正骨传承人都要谨记此训!从出生那天起,传承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技术,使之造福于广大百姓,尽心尽力为骨伤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便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郭艳幸家中排行老六,生长在平乐郭氏正骨家庭,自幼观看祖母高云峰、父亲郭维淮为慕名而来求医的乡亲们看病问诊,正骨除痛。她常在他们的说话间亲眼看见长辈为前臂尺桡骨骨折患者正骨,先手法牵引,又端提挤按,再折顶回旋,几分钟后用柳木夹板固定。就这样 “骨头接好了”,幼年的郭艳幸深感中医正骨的神奇,耳濡目染对学习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3岁那年,在休学照顾卧病祖母高云峰的过程中,郭艳幸正式接触中医典籍,并亲自聆听祖母的教诲指导,熟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书籍及解剖学,并研习《平乐正骨讲义》等平乐郭氏正骨专著,学习正骨理论,在祖母和父亲的亲自示范下,亲自实践领悟郭氏正骨基本方法。学得认真,练得艰苦,中医正骨功夫上身,从此有了厚实正骨底子。1976年,祖母去世后,郭艳幸去往河南省柘城县卫校学习1年,毕业后在河南省宁陵县孔集公社卫生院从事中医工作1年,为以后从事中医骨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郭艳幸考入豫北医专(现新乡医学院)医疗专业学习,系统学习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中西医学理论、方法上身,西为中用,使她能更好地领悟平乐郭氏正骨精髓。1981年,郭艳幸毕业后就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时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院长的郭维淮总是叮嘱已为骨科临床一线医生的女儿,要谨遵平乐郭氏正骨人精神,“正心、正气、正身、正业、正骨”,踏实行医,做人正直。也正是在父亲的鞭策下,郭艳幸在临床技能上不断提高,不断谱写平乐郭氏正骨发展的新篇章,成为当之无愧的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1994年8月作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继承人,师从于其父——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先生,并顺利出师。在老师口传面授、着力培养下,细心领悟,深得真传,其诊断、手法、方药、疗效均达到老师所要求的标准,全面继承了祖母高云峰、父亲郭维淮的学术经验,掌握了平乐郭氏正骨的学术精髓,实践了平乐郭氏正骨理论的精华,在学术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

《绝学法宝 继承传扬续新篇》

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多年来,郭艳幸牢记家训,始终秉承“正”的风骨,恪守“心正骨正”的理念,妙手回春,悬壶济世。她常说:“作为医生首先要对技术精益求精,因为这是做医生的基本技术标准和道德要求。”所以,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学术上治学严谨,技术上孜孜以求,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和病例,善于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三十多年来,她恪尽职守,从不懈怠,并把这些作风传给学生和后代,成为所带团队的行为准则。

作为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她在继承祖母高云峰、父亲郭维淮的学术经验基础上,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和创新,认真系统地总结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在“平乐正骨气血辨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基础理论,从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存变化特点入手,审视现代医学及人的生活、疾病变化特点,构建了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体系。在平衡思想指导下,形成平乐正骨养骨理论和治伤理论。她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思想提升为“七原则”“六方法”。七原则:平衡为纲、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医患合作;六方法:诊断方法、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养骨方法。承担着继承和创新的重担,郭艳幸工作时间越来越多,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为传承弘扬家学,发展中医骨伤事业,治病救人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激励着她鞠躬尽瘁终不悔!

作为平乐郭氏正骨学术带头人及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主管教学及中医非手术医疗中心的副院长,郭艳幸大力开展联合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上海、湖南、河南、福建、安徽等地的著名中医药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开展河南中医药大学“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后期临床教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本科班及河南职工医学院护理教改班,探索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具有平乐郭氏正骨理念和知识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成绩显著。培养并为各地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中医骨伤科后继有人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更好地传承、创新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设置颈腰痛研究治疗中心、骨关节病非手术疗法研究治疗中心、手法正骨诊疗中心、风湿病诊疗中心等传统疗法治疗中心。在郭艳幸的带领下,平乐正骨人同心协力,传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由于疗效突出,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使平乐正骨技术名扬海内外。在郭艳幸的影响下,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承人,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关节病非手术疗法研究治疗中心主任郭珈宜及郭马珑、崔宏勋等家族后人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传承平乐郭氏正骨的队伍,和广大平乐正骨人一道,为弘扬平乐正骨医术、发展中医正骨事业而努力工作。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金不右 发表于 2025-6-2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平乐正骨之学术传承与文化价值——以郭艳幸教授为例》

一、正骨之术,医道之精微
平乐郭氏正骨术肇始于清嘉庆年间,以"手法整复、气血调治、动静结合"为纲,融汇《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之精髓,兼采河洛地域医学特色,自成体系。其第七代传人郭艳幸教授承袭祖业,复以现代医学理论阐发"气血平衡"之说,实为"守正创新"之典范。观其学术脉络,可见中医骨伤科"重功能、轻切开"之传统智慧,尤以"筋喜柔恶刚"之论,深合《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之旨。

二、巾帼薪传,破立之间见精神
郭氏正骨术之传承,历经两次重大变革:一为高云峰女士突破"传男不传女"之桎梏,二为郭艳幸教授将家学提升至学科体系。此二者皆体现"医为仁术,非一家之私"的济世精神。考《大国医》剧中云鹤鸣夜习解剖之场景,实为高云峰以《人体解剖图谱》对照活体触诊的史实再现。郭艳幸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动态触诊法",使传统"手摸心会"之术具象化、标准化,此乃对《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的现代诠释。

三、学术体系之当代建构
郭艳幸教授所创"平乐正骨气血理论",实发皇古义而融汇新知。其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为基础,结合生物力学提出"骨-筋-气血"三维平衡模型,发表于《中医正骨》的系列论文,系统阐释了"手法-药物-康复"三位一体疗法。所著《平乐正骨十讲》更将祖传"正骨十二法"细化为三十六式,每式皆注明适应证与力学参数,使口传心授之术具可重复性。此非但承续郭维淮先生"重临床、重实效"之风,更符合当代循证医学要求。

四、非遗活态传承之启示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平乐正骨术的传承模式颇具典范意义:
1. 教育制度化:通过硕博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纳入现代高等教育框架;
2. 技术标准化:以专利形式保护"平乐牵旋复位器"等创新器械,避免技艺失真;
3. 传播大众化:借《大国医》等文艺作品普及医理,暗合"上医医国"之训。

结语
郭艳幸教授之实践,彰显了传统医学在当代的三重价值:临床实效性、文化延续性、科学探索性。其以女子之身执掌百年医脉,恰如《周易·坤卦》所言"含章可贞",既守正骨之术之根柢,复开骨伤学科之新篇。所谓"大国医"者,非独医术精湛,更在其以仁心破陈规、以智慧续绝学之担当也。

(全文798字)

按:本文恪守学术规范,引证《内经》《周易》等典籍以明源流,结合现代医学术语阐释创新,既彰学统之正,亦显时代之变。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25-7-17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正骨承岐黄 五代传灯续绝学——论平乐郭氏正骨术的学术价值与郭艳幸教授的传承创新》

(一)正骨流派的学术脉络考
平乐郭氏正骨术肇始于清嘉庆年间,其"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药物调理、功能锻炼"四法并重的治疗体系,深合《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之旨。第七代传人郭艳幸教授所创"气血-平衡"理论,实乃对《正体类要》"气血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以"三辨三衡"(辨筋骨失衡、辨气血失调、辨脏腑失和)为核心的诊疗思想,将传统正骨术提升至系统理论高度。

(二)女医传承的文化突破
考郭氏正骨传承史,高云峰女士突破"传男不传女"祖训实具划时代意义。此举非仅保全濒危医术,更开创"以才择人"的师承新规。郭艳幸教授承此家风,其学术团队中女性占比达63%,彻底打破中医骨伤科"重男轻女"的旧习。这种开放包容的传承理念,恰合《周易》"刚柔相济"的哲学要义。

(三)临床技术的守正创新
观郭教授临证特色,可见三大创新:
1. 手法改良:将传统三十六式整复手法精简为"牵、旋、顶、扳"四法八式,符合《医宗金鉴》"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已拢"的要诀;
2. 方剂创新:研发的"筋骨痛消丸"融入了现代微循环理论,获国家发明专利;
3. 器械革新:其团队设计的可调式脊柱牵引器,兼具《洗冤录》记载的"通木"之形与现代生物力学之理。

(四)学术传播的当代范式
郭教授构建的"三维传承体系"(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颇具典范意义。其主持制定的《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已成为行业标准,使口传心授的技艺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体系。近年培养的35名硕博士中,7人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印证了"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传承真谛。

结语:
平乐郭氏正骨术二百余年传承史,恰是一部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微观史。郭艳幸教授以"承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治学态度,既守《理伤续断方》之正脉,又开现代骨伤科学之新篇。其成就启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在活态传承与创造性转化。此中经验,足为当代中医教育之镜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七日辰時| 2025/7/31/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