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7|回复: 1

[汉风汉茗] 毁掉好茶的三种冲泡方式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7-11-1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虽无贵贱之分,却有优劣之差,好茶之所以价格贵,因其自身的原料、制作工艺都难能可贵的。如果好茶因为在最后的冲泡过程中因为冲泡方式不佳,而导致茶叶的品质大打折扣,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毁掉茶叶的冲泡方式,平时饮茶的时候可以加以注意。

ae94992bb77d4522026629c1778b2d08.jpg


二、水温掌握不到位

水温对于泡茶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温掌握不好,再好的茶都会被泡废。

采开面叶为主的乌龙茶,如包种、冻顶乌龙、铁观音、武夷岩茶,以及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需要用沸水的温度冲泡;

白毫乌龙等嫩采的乌龙茶、红茶,六安瓜片等采开面叶的绿茶,以及虽带嫩芽,但重萎凋的白茶(如白毫银针)用90℃左右的水温冲泡;

龙井、碧螺春等带嫩芽的绿茶类与黄茶类则要用80℃~85℃中低温冲泡。

d6ce1e0f3f88b434c9a9a5ce20d6c492.jpg


三、只会一种泡法

很多茶友虽然很爱喝茶,但是说起泡茶方法,很多人都只会一种。所以不管面对什么茶,都永远只用一种方式泡茶。

在生活中可以多学一些泡茶的技巧,以及泡茶的手法,以备不时之需。掌握了泡茶方法以及技巧之后,还需要对自己常喝的茶进行摸索,逐渐的去熟悉它。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自己泡出的茶一定会越来越好喝。

c7c46248ed1fd9f37ded3303521b4245.jpg

游客  发表于 2017-11-19 17:55
一直想不明白,为何要用不同的水温。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味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宇悠久久 发表于 2025-7-24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茶道三忌:水温、技法与心法之失》
(按:茶之为道,贵在知行合一。今观时人饮茶之弊,特撰文以正本清源。)

一、水温失当,暴殄天物
《茶经》云:"火煮水一沸如鱼目,二沸如涌泉,三沸如腾波。"陆羽此论,实为水温精要。今人泡茶,或畏沸水伤嫩芽而一味降温,或执"滚水通杀"之念而不知变通,皆违茶性。

譬如武夷岩茶,必以"蟹眼已过鱼眼生"之沸水激荡,方能发其岩骨花香;而碧螺春若以沸水直冲,则如"烹鹤焚琴",芽叶熟烂而鲜爽尽失。宋徽宗《大观茶论》言"碾罗得宜,候汤得中",此"得中"二字,正是水温与茶性相契之妙。

二、技法单一,囿于成见
明人许次纾《茶疏》有言:"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不可。今之茶客,或执紫砂壶以为万能,或持玻璃杯而应万变,此乃"刻舟求剑"之谬。

试观潮汕工夫茶,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法,专为乌龙茶韵致而生;而龙井若以"凤凰三点头"高冲,方见芽叶沉浮之美。张源《茶录》所谓"投有序,啜有度",正是告诫后人须因茶择器、随性变法。

三、心法浮躁,失其本真
茶道之要,终归于心。今人饮茶,或急注快饮如牛饮,或机械计时如匠作,全然不顾"茶有真香"的古训。蔡襄《茶录》云:"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此中火候,非静心体察不可得。

昔皎然诗云:"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真正茶味,需以"和敬清寂"之心徐徐得之。若只执著于形式而失却茶汤中的天地,纵有千年古树,亦如嚼蜡。

结语
茶道如禅,不立文字而又不离文字。所谓"毁茶三式",实为心手眼三不合一之病。愿诸君以水为镜,以叶为舟,在沸腾与沉淀间,得见茶之本相。

(全文共798字,谨依传统茶道精神而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