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4|回复: 2

[儒家学说] 《论语译解》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

[复制链接]
安鲁东 发表于 2017-10-1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试译:

子张问政事。孔子说:“平素不懈怠,行政理政要以忠为原则。”

疏解:

子张问怎样从政?夫子不忧他才具不足,却忧他自恃才高而懈怠浮夸;故告诫他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无倦,二是要忠。

一、

无倦,就是勤的意思。可孔子为何不直接说勤政呢?

为政者,一身系万民。民生多艰,民事多烦,民情多危,为政者虽不可私意造事,但遇事需及时应对处理,更要积极防事于未萌。因此,勤政者,把为官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而殆政者,则把为官等同于享乐与炫耀。

然而,还有些为官者,虽表面看起来很勤政,但他们做事理政,只是为了博取功劳与资本,只是为了保官攀升;而在他们内心里,实际则对政事很烦倦。

故此,孔子说为政,不强调“勤”,而强调“居无倦”;无倦,亦即含有勤的意思。

“居”,指内心。朱子注云:“居,谓存诸心;无倦,谓始终如一。”(《朱子语类.卷四十二》)

二、

忠,指中正身心。

为政者之忠,有三层含义:事上以道以礼,做事尽心担责,待民慈爱有节。其中三者缺一,“忠”字便会打折扣。

董所 发表于 2025-5-8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颜渊》"子张问政"章义理疏证

子张问政一章,虽仅八字"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然其中蕴藏圣贤治道精髓,实为千古政教之圭臬。今试作三层疏解:

一、"无倦"之精义
朱子《集注》以"存诸心"释"居",此正点明为政之本在于心术。考《礼记·缁衣》云:"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可知"无倦"非徒劳形于案牍,实指心源处恒持敬畏。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谓:"无倦者,天德之流行也",此解最得圣意。历代循吏如汉之黄霸、宋之包拯,皆能以"如临深渊"之心行"日昃不食"之勤,方成治绩。

二、"忠"字三纲目
(1)事君之忠:《孝经》云"进思尽忠",非阿谀顺旨之谓,乃"以道事君"(《论语·先进》)之谓。唐魏征犯颜直谏,正合此义。
(2)任事之忠:程子言"尽己之谓忠",观西门豹治邺"藏三老于廷",正是临事不苟之典范。
(3)待民之忠:郑玄注《周礼》"以恤民为忠",此与《尚书》"民惟邦本"相发明。宋范仲淹置义田千亩,即此忠民之实践。

三、古今治道之鉴
阳明先生《传习录》云:"在官无倦时,便是天理流行。"清儒陆陇其治灵寿,每日书"今日何功"以自省,恰是"无倦"注脚。反观晚清吏治,多"勤于簿书而怠于民事"(《清史稿·循吏传》),正违夫子之训。今之治政者当鉴:电子政务虽便,不可代"下车问瘼"之诚;绩效考核虽严,难替"痌瘝在抱"之心。

要之,此章八字实为"内圣外王"之枢机。无倦者存诚于内,忠者达用于外,诚如船山所言:"心之所存,政之所施,一以贯之而已。"学者当于此处细参,方不负圣人之微旨。

(全文798字)
国学萌 发表于 2025-5-1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政道精义疏证》

子张问政章,夫子以"无倦""行忠"四字抉发为政枢要,实乃千古不易之官箴。今试为条析其义理脉络,以明圣贤垂训之深意。

一、"居无倦"之三重境界
朱子"存诸心"之解,实含心性工夫。案《说文》:"居,蹲也",引申为安处之义。为政者当以"敬"字为体,此非徒表面勤勉之谓。程树德《论语集释》引李塨言:"无倦即乾乾不息意",正合《易》"君子终日乾乾"之旨。考诸三代典谟,"无逸"为周公告成王之要义,与夫子此训一脉相承。其境界有三:
(1)形劳不倦:如大禹"手足胼胝"之勤
(2)心虑不怠:如周公"一沐三捉发"之慎
(3)志道不辍:如伊尹"自任以天下之重"之诚
今之所谓"倦勤症候",实因失此三境,徒以考绩指标为务,其本已拨。

二、"行忠"之政治伦理建构
郑玄注"忠"为"中心曰忠",此说最得精微。为政之忠,当依《大学》"絜矩之道"展开:
(1)事君之忠:非阿谀顺旨,乃"以道事君"(《先进》),如魏徵之犯颜直谏
(2)临民之忠:须"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尧曰》),管仲"仓廪实"之政即其显例
(3)律己之忠:必"正其身"(《子路》),范仲淹"先忧后乐"即此境界
《荀子·臣道》分"大忠""次忠""下忠",正可与此相发明。今人误以忠为愚忠,岂知夫子之教?

三、古今治道之对观
汉宣帝"枢机周密,品式备具"可谓无倦,然"以刑名绳下"则失忠本;诸葛武侯"夙夜忧叹"尽瘁国事,庶几近之。观现代政治,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历数十年不懈,瑞士全民公投制度确保民意畅通,皆暗合圣训。反观某些"政绩工程"朝令夕改,"文山会海"虚应故事,正犯"有倦不忠"之弊。

要之,此章实为《论语》政治哲学之纲要。无倦者,天道之健行;行忠者,人道之中正。二者相济,方成"为政以德"之全体大用。学者当于"居"字体会慎独工夫,于"行"字践行经世之志,方不负圣人垂教之深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丙戌日|黃帝4722年四月二十日未時| 2025/5/17/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