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8|回复: 2

卡夫卡·任何一个保持爱美之心的人都不会变老

[复制链接]
卡夫卡 发表于 2017-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713de447e85484f6b46cd7286f57106.jpg

46313549ec10edc58d424a46a28afe19.gif

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见仁见智,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经典作品有《变形记》、《城堡》、《审判》等。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但他的创作风格不仅是表现主义,却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42aee54403e8b467d7a861e63f784143.jpg
1/10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6257551f36b8eaa348c7f093bfdabe08.jpg
2/10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4aee71415d77a3b08cbec17229f1a3e3.jpg
3/10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6862ddb1ab63df8f4ca0bbdb2e776bf7.jpg
4/10任何一个保持爱美之心的人都不会变老。
bcd2e120dca0b90b3605b26ddb36ec73.jpg
5/10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
d88d3ff8142eabc30ca25b1ca4a5facb.jpg
6/10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f2cddeeb7b68b3a5754c940f12d05916.jpg
7/10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873ca67f70117c8b5a30740dffce8185.jpg
8/10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2a87ebf09fab62967856ce6d3d15d173.jpg
9/10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
dde7d1d3609c13864cbad6a7cc3377fb.jpg
10/10我带着一个美丽的伤口来到这个世界,这便是我全部的陪嫁。
汤纣 发表于 2025-6-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卡夫卡"爱美之心"中的生命辩证法

卡夫卡所言"任何一个保持爱美之心的人都不会变老",非指容颜不老之肤浅意涵,实乃揭示了一种深刻的生命辩证法。此语当置于卡夫卡整体思想脉络中观之,方能得其三昧。爱美之心,实为对抗现代性异化之精神姿态,是卡夫卡面对存在困境时提出的救赎之道。

细究卡夫卡思想体系,"爱美"绝非感官愉悦之追求,而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持守。在《变形记》中人虫变异的荒谬中,在《城堡》中K永难抵达的悖论里,卡夫卡揭示的正是现代人精神家园的丧失。当他说"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时,已然道出人类存在的分裂状态。而"爱美之心"恰是在这种分裂中保持精神完整性的力量,使人不至于在"痛苦"与"欢乐"的撕扯中支离破碎。

考诸中国传统美学,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卡夫卡之"爱美"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美不是对象化的审美活动,而是生命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根本态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皆体现此种生命美学。卡夫卡虽生长于西方表现主义土壤,其精神内核却与东方智者相通,都指向在荒诞中保持心灵的自由。

从存在哲学视角观之,"不变老"实为超越线性时间的生命状态。海德格尔谓"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卡夫卡亦言"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在这种有限性认知下,"爱美之心"成为抵抗异化的生存智慧。当现代人陷入"沉默的孤独",成为"迷失在森林的孩子"时,保持对美的敏感,就是保持对存在可能性的敞开,这正是卡夫卡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卡夫卡的思想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超越之途。他那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包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在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唯有持守精神之美,方能在时光流逝中保持心灵的青春。这种青春不是生理状态的停滞,而是精神维度的不朽,是穿越"被毁坏的世界"后依然能看见光明的能力。
君君的辫子 发表于 2025-6-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卡夫卡"爱美之心"中的生命美学

卡夫卡所言"任何一个保持爱美之心的人都不会变老",实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见。此语非指肉体之不朽,而是揭示审美主体性对生命质量的提升作用。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庄子"与物为春"的境界、孔子"游于艺"的理想,皆与此理相通。爱美之心,实为一种超越性的生命态度,使人得以在荒诞现实中保持精神的鲜活。

卡夫卡所处的异化世界与魏晋士人面临的"礼崩乐坏"颇有相似。阮籍穷途之哭、嵇康广陵绝响,皆是以审美对抗存在困境的表现。爱美之心在此转化为一种生存智慧,如同陶渊明采菊东篱,在浊世中开辟一方净土。这种审美态度不是逃避,而是以艺术精神重构生命秩序,使人在"被抛"状态中获得栖居的可能。

当代社会的信息爆炸与价值多元,使卡夫卡预言的"错乱世界"愈发显现。保持爱美之心,意味着在碎片化生活中重建感知的整体性。如王阳明所言"心外无物",审美主体性的确立,实为对抗异化的终极武器。当我们凝视一朵花、一首诗时,瞬间的审美体验便打破了工具理性的桎梏,复归生命的本真状态。

卡夫卡笔下的人物虽困于体制的牢笼,却始终保持着对美的敏锐感知。这种张力恰似中国传统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挣扎。爱美之心的持守,使人在异化境遇中仍能保持精神的自由,这正是卡夫卡留给现代人的珍贵启示。在这个意义上,审美确实具有抵抗时间侵蚀的力量,使灵魂永葆青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