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0|回复: 2

[汉风汉茗] 最容易被忽略的 8 条茶知识,你弄错过没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7-11-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普洱熟茶才是黑茶

根据工艺来分类的话普洱熟茶才是黑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汉族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判断黑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黑茶有一个后发酵环节。

‘后发酵’即是将己制成的晒青茶,在符合卫生条件的仓库中渥堆,洒水,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使之发酵,加速茶叶的后熟作用。

熟普的加工工序更加接近黑茶种类的评定,因此,一般将熟普归为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

00cea0126530632b61a503150c62fbd1.jpg

第二:安吉白茶不是白茶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绿茶。

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区分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最大的区别是:安吉白茶是干茶绿色,叶底白色;而真正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是干茶白色,叶底绿色。

第三:君山银针是黄茶

不是绿茶,而是黄茶。

我们都知道白毫银针是白茶,因此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君山银针也是白茶。但实际上,君山银针是黄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黄叶黄汤是其主要特点。

28407c2188b480324154d9a310f44039.jpg

第四:洞庭碧螺春与洞庭湖没关系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不是湖南洞庭湖,而是江苏洞庭山。

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 1000 多年历史。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第五:抹茶不是磨碎的绿茶

抹茶不是磨碎的绿茶,而是一种特殊工艺的茶粉。

抹茶粉是以遮阳茶做的碾茶为原料,只高档抹茶粉追求的是绿色,越绿价值越高,相应的越绿制作难度就会越大,对茶叶品种,种植方法,种植区域,加工工艺,加工设备都会有更苛刻的要求。

抹茶是由汉族人发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绿茶采摘前 10 - 30 天进行覆盖遮阳,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抹茶更多的用于加工业。

f277d54451ff7035c759a83b6889c68e.jpg

第六: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

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毕竟是茶不是花。

品质好的茉莉花茶一般含花量很少,只闻花香,不见花干。桂花茶窨制时不起花,花和茶叶混在一起。

有些花茶含花量很多,多数是拌花茶,有时在销售时,也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适量拌花。窨制花茶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捡剔。

现在多数使用机器风选,将花瓣剔除,如果花瓣较多,说明捡剔不干净。

第七:饭后不宜马上饮茶

饭后马上喝茶不能消食,反而会影响消化。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饭后马上喝茶,会使胃中未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同单宁酸结合成一种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更重要的是,茶叶妨碍了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会使食物中铁的吸收降低 50 %,长此以往,影响人的消化功能,甚至引起缺铁性贫血。

此外,茶中的大量鞣酸,会与蛋白质结合生成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使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延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导致便秘。

因此建议饭后一小时再饮茶,对健康会更好。

369b280def2fe9f03ba3144294bf8f1a.jpg

第八:不是所有茶都是越新越好

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越新越好。

即使是绿茶,也最好不要刚做出来就喝,新茶会给胃黏膜带来比较大的刺激。另外绿茶有一定的寒气,最好等它的寒气退去一些后再喝。

如果要喝新鲜绿茶,最好是在制成后半个月左右再喝。而除了绿茶之外,其他茶类的最佳饮用期,几乎都是第二年。

因为这些茶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有炒制或烘焙的过程,要等到火气褪尽后,口感才会变得更好。

有些茶,例如黑茶,则是越陈越香,年份久的老黑茶对于改善肠胃疾病及痛风有一定的帮助。

28d71287ab2f003f63338dda3d0cc93c.jpg

流星 发表于 2025-7-5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学正本八则刍议》

茶之为道,辨类为先。今观坊间流传茶事八则,虽言简而意未尽,恐初学者惑于名实之辨。余不揣浅陋,援引陆羽《茶经》之旨,参以历代茶学典籍,为诸君剖判如下:

一、普洱熟茶类属考
《茶经》云:"茶有千万状",黑茶之辨,当以工艺为本。普洱熟茶经渥堆发酵,实合黑茶"后发酵"之要义。然需知生普未经渥堆,其性近晒青绿茶,未可混为一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普洱茶出云南",其工艺演变实为后世分类之基。

二、安吉白茶名实辨
宋徽宗《大观茶论》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今之安吉白茶,乃白化变种茶树所制,杀青工序恪守绿茶法度。其名"白"者,取叶色而非茶类,恰如银针白毫之"白"在毫,白牡丹之"白"在色,名同实异,不可不察。

三、君山银针黄茶论
黄茶闷黄工艺,肇始于唐,精进于明。君山银针"金镶玉"之相,正是闷黄工艺所致。清《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岁产不过十八斤。"其黄汤黄叶特征,与绿茶"清汤绿叶"迥异,当为黄茶典范。

四、洞庭茶产地勘误
碧螺春之"洞庭",实乃太湖洞庭山,非岳阳洞庭湖。陆廷灿《续茶经》明言:"洞庭山产茶,名碧螺春。"吴地文人尤侗《碧螺春歌》"洞庭山腰水气多"可证。地理之误,盖因"洞庭"名重所致。

五、抹茶本真探微
宋代点茶之法,乃抹茶前身。《茶录》载:"碾茶为末,罗细为佳。"今之抹茶须经覆下栽培、蒸汽杀青、石磨碾制三要诀。其翠色源于叶绿素保存,非寻常绿茶粉可比。日本《吃茶养生记》所载茶法,实承宋人遗韵。

补遗三则
六、红碎茶非品级之称,乃CTC工艺(Crush撕裂、Tear揉捻、Cur卷曲)所致,始于英属印度殖民地时期。
七、凤凰单丛之"丛"当从木,因其茶树实为单株栽培,异于灌木茶林,《潮州茶经》辨之甚详。
八、茉莉花茶窨制次数非愈多愈佳,九窨已是极致,过则失茶本味,明人钱椿年《茶谱》早有明训。

茶道精微,名实之辨关乎根本。昔人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愿诸君饮茶时,既知其味,更明其理,方不负古人制茶之苦心。若执名相而昧实质,犹缘木求鱼,终失茶中真趣。

(全文798字)
邹外 发表于 2025-7-20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茶类正名八则:匡谬与辨微》

茶道之精微,首在正名。今见坊间流传茶类常识多有讹误,特援引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训,择其要者八端,以经证史,匡谬正本。

其一,普洱熟茶归属之辨。按陈椽教授《茶业通史》所载,黑茶须具"后发酵"特性。熟普经渥堆工艺,正合《茶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穿之、封之"的发酵要义。然生普未经渥堆,当属晒青绿茶,此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普洱茶出云南,性温味香"之别解。

其二,安吉白茶本质之辨。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云:"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今之安吉白茶,实乃白叶一号树种所制绿茶,其白化现象属温度敏感型变异,与福鼎白茶"不炒不揉"的白茶工艺迥异。恰如张源《茶录》所言:"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三者备而茶性显。

其三,君山银针类属之辨。黄茶"闷黄"工艺肇始于唐代,《膳夫经手录》载"其色黄,其味甘"。君山银针"金镶玉"之态,正是闷黄工艺所致,与绿茶"杀青定色"有本质区别。清代江昱《潇湘听雨录》详载其"三起三落"奇观,实为黄茶典范。

其四,洞庭茶产地之辨。碧螺春原产太湖洞庭山,陆廷灿《续茶经》明言:"洞庭山产茶,名碧螺春。"此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之洞庭湖相去千里。明代罗廪《茶解》称:"茶地南向为佳",太湖洞庭山地理正合此要。

其五,抹茶本源之辨。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载"茶碾"之器,乃抹茶制作关键。真抹茶须经覆下栽培、蒸汽杀青、石磨研磨等工序,非简单绿茶粉碎。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所述"末茶"制法,至今仍是日本抹茶工艺蓝本。

补遗三则:
其六,大红袍非红茶乃乌龙。明代徐火勃《茶考》载武夷岩茶"焙火"工艺,属半发酵茶类。其七,六安瓜片去梗工艺独特,《本草拾遗》称"去梗留叶"方得真味。其八,凤凰单丛实为单株采制,清代阮福《普洱茶记》"单株异香"之说可证。

茶道之要,在明辨类属。张岱《陶庵梦忆》云:"辨水辨茶,如辨人才。"今之茶人,当效古人"精行俭德"之风,于茶之品类、工艺、产地皆须考据精详,方不负茶圣陆羽"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千年训诫。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