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3|回复: 2

[人物故事] 不只会花鸟·齐白石的人物画更有特色

[复制链接]
+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7-5-22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提到齐白石,一般都说他是花鸟画家,或说他是大写意花鸟画家,顶多加上一句,亦能画山水,很少有人说他是人物画家。其实,齐白石的人物画最有特色。齐白石年轻时就以画人物为生,尤其是写实的美人图,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地人都叫他齐美人。我们现在仍能见到他当年画的美人图,清秀匀称,堪称上品。他还能画擦笔的人像,这也是为了谋生。他父亲去世时,他已经是很知名的画家了,仍用擦笔画为其父画了像,画得像照片。

钟馗搔背图(中国画)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中年时多次出游,画了很多山水画,也很有特色。晚年时,有人说他的山水画画得好,劝他再画山水。他说:没有稿子。他年纪大了,不能出外写生,又不愿抄袭前人,故很少画山水。当时前后的画家,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应该是画史三绝,或者加上黄胄的毛驴为四绝。但黄胄的毛驴,就笔墨生动、技法纯熟、造型多样而言,在三家之上,但就传统笔墨功力及用墨深厚沉稳而言,又逊于以上三家。总的来说,还是稍次,但也很好,其他人是赶不上他的。白石为万花写生,为万虫传神,花鸟、山水、人物俱善。但他画虾确实超过前人,至今无人能过。他画虾,主要还是形神兼备,水墨灵通,但总的看来还不如他的人物画有突破。

红线盗盒(中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最有特色的画还是他的人物,他的自选稿自存稿大多是人物画,他的人物画是纯传统的形式。当然,齐白石的人物画、山水画都学清代曾衍东。曾衍东是清中期著名小说家、政府官员,余事丹青,皆有特色。和齐同时的人物画家,一是以徐悲鸿、蒋兆和为首的素描派,一是林风眠等人的调和中西派,基本上都是借鉴西法来改造中国画,势力非常大,只有齐白石坚持传统。但齐白石并不因袭传统,陈洪绶、任伯年的人物画固然好,齐白石也不学。他既不用陈洪绶的高古游丝描,也不用任伯年等人的铁线描及钉头鼠尾描。他学曾衍东,又变了曾衍东,用粗劲浓重的墨线勾勒人物形象,用很重的赭石平涂,而不用素描式的高光点和明暗法,也不分结构去着色。他用色大而化之,一抹即过,而把精力、功夫下在人物精神状态的刻画和夸张上面。齐白石的人物造型也很有特色,他似乎在变形,又似乎未变,在变与未变之间。说他的人物造型未变形,它绝没有徐悲鸿、蒋兆和的人物造型之精确;说他的人物画变形,又决不丑怪。他突出了神,舍弃了形,又未尝全舍弃,感觉更有趣,更有味道,正如他自己的理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是前无古人,而又别开生面的。

铁拐李(中国画)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李可染当年到中央美院,是教人物画的,他的人物画很传神,很有特点,其实就是学齐白石的。不过,李可染的人物画用线和用墨略有变化,也是从齐画中变来的,其人物画设色则仍然是齐白石法。学齐白石人物者不是太多,但齐白石自己很钟爱自己的人物画。他的人物画当时很少有人买,他为了生计,多画花鸟、画虾等,其人物画不能卖钱,但他仍然画了很多人物画保存起来,以待知者。只要是好画,必有知者,必有学者。近年来,冒出一些有特色的传统式人物画家,如山东的李学明、苏州的周矩敏等,其实都是学齐白石的。当然,学于齐而出于齐,也有他们自己的特色。但最基本的特色是来自齐白石的。学齐白石花鸟画者很难有突破;学齐白石山水者很难深入;唯学齐白石的人物画,如果学得好,就很容易见特色。

邹至 发表于 2025-7-22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齐白石人物画之独特性格与美学价值

世人皆知齐白石以花鸟画名世,尤以写意虾蟹冠绝古今,然细究其艺术发展脉络,当知人物画实为白石艺术之根柢。白石早年以"齐美人"之号行世,其人物画造诣之深,实非偶然。今试从笔墨技法、造型理念、美学追求三端,剖析白石人物画之独特价值。

在笔墨语言上,白石人物画呈现出"去装饰性"的自觉追求。其摒弃陈洪绶之高古游丝描,亦不取任伯年之钉头鼠尾描,独创粗劲浓重之墨线勾勒法。观其《钟馗搔背图》,衣纹线条如屈铁盘丝,以书法用笔入画,中锋侧锋交替运用,形成独特的"金石味"线条美学。设色方面更见匠心,不用西画明暗法,而以大块赭石平涂,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在"大而化之"中见精微。此种笔墨处理,既不同于传统工笔人物之精谨,亦有别于海派人物之流丽,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范式。

造型理念上,白石实践着"离形得似"的美学主张。其人物形象常在"变与未变之间",如《红线盗盒》中侍女体态,既非严格写实,亦非刻意变形,而是通过适度夸张关键特征,达到"神超形越"之境。这种造型观与其"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完全契合,既避免了徐悲鸿素描体系的刻板写实,又不同于林风眠的形式抽象,在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转型期独树一帜。

就美学内涵而言,白石人物画最得"文人画精神"真传。其作品虽源自民间画工技法,却注入文人画的写意精神与幽默智慧。那些搔背的钟馗、盗盒的红线,无不充满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将"雅俗共赏"提升至新高度。较之同时代画家或追摹西法、或固守陈规,白石的人物画真正实现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的创造性转化。

白石老人曾言:"我画东西,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其人物画之所以卓尔不群,正在于超越了单纯技法层面的争辩,直指中国艺术"传神写照"的本质追求。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大潮中,白石人物画犹如一座孤峰,既未被西化浪潮淹没,也未沦为传统的简单重复,而是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中国绘画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此中智慧,尤值得当代画人深思。
戴威 发表于 2025-7-3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齐白石人物画之独造:在形神之际的超越

世人皆知齐白石画虾之妙,殊不知其人物画更见精神。白石老人早年以"齐美人"名世,晚年则以简笔人物独步画坛,其人物画之成就,实不在花鸟之下,甚或过之。细究其艺,乃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美学理念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齐白石人物画之根基,实源于清代曾衍东。然白石之高明,在于学古而不泥古。他不取陈洪绶之高古游丝描,亦不效任伯年之铁线描,而是自创粗劲浓重之墨线勾勒法。观其《钟馗搔背图》《红线盗盒》等作,线条如铁画银钩,却又灵动非常,此乃将书法用笔化入人物画之妙境。更令人称绝者,是其用色之法——大而化之,一抹即过,全无西画明暗光影之束缚,纯以东方意趣取胜。

白石人物之造型,已达"变形而未变形"之化境。较之徐悲鸿、蒋兆和之精确写实,齐氏人物不求形似;较之当代夸张变形之作,其画又绝不怪诞。此中分寸拿捏,正是中国传统美学"离形得似"之最高体现。老人自谓"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其人物画恰在似与不似之间,既不失物象本真,又超脱形似束缚,直指对象之神韵。

尤为可贵者,齐白石在二十世纪中西绘画激烈碰撞之际,坚守传统笔墨精髓而不固步自封。当徐悲鸿引入素描,林风眠调和中西之时,白石老人独辟蹊径,从传统内部寻求突破。他的人物画不用素描明暗,不讲究解剖结构,却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疾徐顿挫,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这种"以书入画""以意写形"的创作方式,实为中国画现代转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齐白石人物画之当代意义,尤在于其对"传统与现代"这一命题的启示。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如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不失时代精神?白石老人的实践告诉我们:创新不必抛弃传统,传统的活化本身就是最好的创新。他的人物画既迥异于西方写实主义,又不同于纯粹的形式抽象,创造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气派又充满现代感的艺术语言。

今人观齐白石人物画,当不仅赏其笔墨趣味,更应思其艺术精神。在形神之际寻求超越,在古今之间实现转化——此乃白石老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艺术遗产。当代艺术创作若能参透此理,必能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