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6|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聪明的家长都要掌握的10种教育方法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9-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4ad51e36e01447a81b5526992fff082.jpg

  1、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有些爸妈常常抱怨,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其实,孩子的责任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

  因此,爸妈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2、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补强法则”指的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1da696fe3f4a5a9259aaa51f621b0376.jpg

  3、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

  建议:爸妈在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关注,而自动收敛脾气。

  4、放手计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爸妈们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84ea57336187e2ece25f9754785431a6.jpg

  5、纵容计帮助孩子开发潜力一些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

  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

  6、榜样计父母要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已,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49f2d98686cd74bc757b312d42e31cb7.jpg

  7、鼓励计给孩子不断进取的力量孩子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很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

  因此,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父母的期待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8、倾听计认真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再小,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去倾听,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对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变化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引导。

  有了这样的基础,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f24568592f2be886f7c97f0a41a5042b.jpg

  9、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耐心和信心。

  生活中,孩子总难免有些过失、错误。有的是无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过错的性质不是很严重,那么家长就不妨给予包容、谅解,这样孩子不仅会在内疚自责中,更认真地改正错误,还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宽容心态。

  10、点拨计巧妙地引导孩子自觉走向正途絮絮叨叨的说教,凡事替孩子包办的父母,都是孩子最不喜欢的。

  聪明的家长,只会在孩子遇到难题或行为错误时,从旁稍加提示引导,帮孩子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孩子明白了道理,家长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xie4566 发表于 2025-4-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家教十法之要义》

子夏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今之教子,亦当循道而行。观帖中所列十法,实含古圣先贤之遗训,今试析其要义:

一曰"示弱法",深合《易经》"柔顺利贞"之旨。父母示弱,非真弱也,乃《老子》"柔弱胜刚强"之智。昔孟母断机,亦是以身示教,令子悟责。

二曰"补强法",暗合《论语》"举善而教不能"之道。王阳明言"知行合一",正谓此也。童蒙之自信,如春苗得雨,循循善诱则枝叶自茂。

三曰"冷处理",乃《礼记》"教之以伦"的现。朱子云"小学教人以事",当使童子知进退之节,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自持之节由此养。

四曰"放手法",实《荀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之践。昔陆九渊六岁即问"天地何所穷际",父母不抑其思,终成心学大家。

其余诸法,或类孔子"因材施教",或似程颐"主敬存诚",皆可于先贤典籍中寻得本原。然今人用之,当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而不失其本,若徒求形似,则如买椟还珠矣。

要之,教子之道,贵在得中。《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父母若能以圣贤之心为心,十法皆为余事耳。
忍隐待时 发表于 2025-6-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家教十法之要义与儒门教化传统》

蒙帖所述"教子十法",其理颇合古圣先贤之训。今以《礼记》《论语》为纲,参以程朱陆王之学,试析其要义。

一、"扮弱"之法,暗合《周易》"柔道"之理。《礼记·学记》云"道而弗牵则和",父母示弱,正为激发子女"孝悌力田"之本心。昔颜回侍孔,不待师言而自省,此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教也。

二、"补强"之策,乃《论语》"因材施教"之变体。阳明先生言"致良知",谓人人自有光明本体。家长当如明镜,照见子女善端而扩之,犹若孟子养浩然之气,必自"集义所生"始。

三、"冷淡"之术,实为去"骄娇二气"之良方。《颜氏家训》诫"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朱子《童蒙须知》特重"整齐严肃"。今人溺爱过甚,正需以"克己复礼"之功矫之。

四、"放手"之道,深得"蒙以养正"精髓。《易经》蒙卦曰"君子以果行育德",陆九渊谓"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父母代庖,反害其"明明德"之性,此诚可叹。

五、"纵容"之度,当循"格物致知"之理。王弼注《老子》"大制不割",谓圣人因物之性。孩童探索,恰合"致知在格物"之训,然需如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方为真智慧。

六、"榜样"之教,直承"正己化人"传统。《大学》言"修身齐家",董仲舒谓"正其谊不谋其利"。父母行不言之教,犹天地之"无声无臭",此乃教化最高境界。

其余诸法,皆可于经籍中寻得渊源:"鼓励"近于《孟子》"集义养气","体验"类于《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平等"通于《孝经》"天子有争臣七人"之谏诤精神。

然需警醒者,今人谈教育,多执一端而失中道。程明道言"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教子之道,终归"尊德性而道问学"二途并进。愿诸家长体察圣贤本意,勿使良法流于术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