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4|回复: 0

[家庭教育引导] 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任性叛逆问题多,怎么办?老师的回复亮了 ...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11-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到中年,多事之秋;

最焦心的,莫过于孩子。

有初三家长,在这种紧要关头,发现儿子每天回家,要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聊qq,撩女生,还要和人家谈朋友;

有高三妈妈,在这种格外紧要的关头,发现儿子浏览黄色网页,痛心疾首,问我该怎么办?

有初中女孩子,和男生暧昧,妈妈困惑,“老师,她跟我保证说没什么,可是这怎么能不分心呢?”

......

玩手机、暧昧、撩女生、浏览黄色网页、不做作业、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周末睡懒觉,饭也不吃、阴郁、没朝气、不独立、成绩下滑、错题继续错......

处处都是问题

处处都是问题

忽然想起国庆破冰集训期间,一位妈妈过来找李波老师,当她絮叨好多,抱怨好多之后,李老师出乎意料地拿起自己的苹果手机,摩挲着光可鉴人的屏幕,问她:

“我这个手机屏好看吗?”

妈妈不明所以,

“好看呀。”

“你拿个显微镜过来,好脏,好多细菌。”

是的,拿个显微镜,放大镜,好多细菌。

我发现一个规律:

很多孩子,在父母嘴里口口声声喊,“管不了”;在老师那里,在我们眼里,却是另外三个字:“放不开”。

什么意思?

现在的孩子,80%以上的孩子,不论他是成绩垫底,还是中等生,还是所谓的班里前几优等生,都可以大体用下面这6个字来概括:

任性而不独立!

何解?

任性----

像小孩子一样,容易耍脾气,闹情绪,没有自制力,自控力,做事不考虑后果,想咋就咋,作;

不独立----

别看脾气大,闹得凶,一遇到问题,遇到点困难,就找妈,自己压根不去想怎么办,怎么解决;

如果你对着他们说,

去吧,孩子们,去找你们的自由去吧,给你们路,给你们选择,自己来决定,要去哪里?

8成,他们立马认怂,跑回来,去找那个刚刚被自己痛骂过的妈,讨主意来了。

这似乎已经成为被我们饱受诟病的一代人的特征了:

外表任性,满不在乎,叛逆,张扬;

内里却自卑、脆弱、胆怯、依赖,缺乏勇气和坚定的主张。

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去往深了挖,挖一挖问题背后的根源:

为什么该活泼、闹腾的时候,乖了?

为什么该听话的时候,任性了?

为什么该独立的时候,怂了?

为什么该叛逆的时候,从了?

为什么该放飞自我的时候,放不开了?

因为我们的父母,尤其是人到中年的父母,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普遍不自觉地犯了一个大忌:

亲近

我们和孩子太亲近了!

从0--18岁,父母和孩子关系处理的轨迹原本应该是这样的:

0-3岁,非常亲密,接近母子同体,给予孩子绝对的安全感;

3-6岁,很亲密,尽享天伦之乐;

6-12岁,亲近,并在亲近当中逐步拉开距离,慢慢把他/她当一个独立的人来看;

12-18岁,4个字:亲而不近。

而我们父母普遍的做法是:

孩子0-6岁的时候,自己还很年轻,追求事业,追求娱乐,追求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

虽然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恨不得扔给老人、扔给保姆,扔回老家。

而当孩子长到6-18岁这个阶段

人到中年,尘埃落定,开始回归家庭,重视亲情,正视孩子。

而且因为各种原因的交织推动,让孩子开始成为这个家庭的核心。

什么意思?

人到中年,生活单调乏味,夫妻关系开始淡漠,丧偶式育儿,让母亲把孩子当做自己情感上的唯一依靠;

人到中年,功利心日益,开始把孩子的学业和整个家庭的未来挂上钩;

人到中年,面临离异和丧偶,孩子似乎真的成了唯一。

总而言之:

当中年来临的时候,不是孩子需要我们,首先是,我们开始离不开孩子了。

很多母女,像闺蜜,爸爸反倒像外人;

很多母子,像情侣,爸爸反倒像客人。

同出同进,同止同息,宛若连体婴儿。

表面看来,这一代孩子好幸福,不愁吃不愁穿,还有一个老妈子一样的人在操持生活。

可是,换一个角度看,他们又是多么悲哀。

身体成长了,要换大一点的衣服;

灵魂成长了,却依然要穿“小孩子”那样大的衣服,那么,感觉到的,只有两个字,叫:

窒息

过度亲近带来窒息!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情绪化那么重,戾气那么重,那么任性的根源所在。

他们原本需要更大的天地来呼吸,你却把他装在套子里,是,看上去他不用经受风吹雨打,但他喘不上气来,毒素憋在那里,郁积久了,就要释放,对着谁,唯有对着你释放。

发脾气,因为他感觉束手束脚;

感觉束手束脚,因为他有长大的需要。

那些十几岁,妈妈包办过度,亲密过度的儿子,其亲其怨,都如恋人,普遍缺乏青春期男孩的朝气,萎靡,阴郁,内向,胆怯。

这就是所谓的,我很幸福,可我为什么感觉不到一点快乐?

怪就都怪那个含辛茹苦的父母。

因为他们越界了。

因为他们犯忌了。

孩子会长大,一天一天在长大,你就要跟他少一点,再少一点肢体接触,这是对他肉体的尊重,你在通过肢体减少接触,来告诉他,你长大了,你的身体归你自己管,ok,我要尊重。

当他一天一天长大的时候,你还要减少对他生活细节的关注,吃多少,喝多少,拉了多少,内衣换了没有,袜子洗了没有......通过减少这些方面的关注,或者代劳,来告诉他,你长大了,你的事情,妈妈相信,你可以搞定。

即便你搞不定,走了点弯路,没有关系,为了让你掌控你自己的生活,这一点弯路值得走。

当他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还要增加对他的尊重。

他才会像一个人一样有尊严地长大。

人到中年,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4个字:

亲而不近!

我们是父母子女,我们很亲,很亲,但,我们之间要有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为彼此的尊严所留的距离。

也许这个时候,你要问我,赵老师,那就是要放手,不管他吗?

你看,你又理解错了,不是不管,而是,在这种亲而不近中,让我们的关系得到升华。

怎样升华?

你看,你以前在照顾他的肉体,管理他的身体,关注他的情绪,这都是表面。

人与人关系的深层,其实不在肉体,在精神。

正如最恩爱的夫妻,不是肉体伴侣,而是精神伴侣。

亲子关系亦然。

可惜,我们很多父母子女,都处得太浅。

用吃、喝、拉、撒、分,5个字,全然概括。

其实:

你到中年,阅历愈深,积淀愈厚;

他到少年,阅历尚浅,求知若渴。

所以,一个中年,一个少年,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跟孩子在灵魂的深处展开交流。

这才是神交。

这才是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深关系。

这才是你和孩子应该达到的境界。

把给他洗内衣裤的时间留出来,给他讲一件,你曾经的青春,曾经的爱情,甚至是性,以及世事纷繁之后,给予你的这双老眼,所洞察到的情、性、爱;

把督促他做作业,抱怨他不学习的时间留下来,带着他一起回忆一下过往,透过岁月40多年的烟雾,一起看一看沉淀出的沧桑、真理与真相。

最后:

你到中年,他已少年。

正是时候,

开启一段成为彼此持续一生的灵魂挚友的生命旅程!

戴威 发表于 2025-7-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亲子关系中的"亲而不疏"之道》
(按:本文以《礼记·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为立论根基,援引传统家教智慧剖析当代亲子困局)

一、症候探源:亲子失序的现代显象
观今之少年"任性而不独立"之态,实乃古训"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现代映照。父母以"显微镜"视子之过,恰如宋人揠苗助长,既违《孟子》"勿忘勿助"之教,更悖《颜氏家训》"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的相处之道。明代吕坤《呻吟语》有云:"子弟少年知识未定,可塑性最强之时,却被父母以过度亲密窒息其自主之气。"此即当代青少年"外狂内怯"的根本病因。

二、病理辨析:亲密过度的三重悖反
1. 时序错位:按《周易·蒙卦》"发蒙"之理,童蒙养正当随年岁递减亲密。今人反是,初中仍行小学之亲,高中犹存幼时之密,此即《温公家范》所诫"爱而不知其恶"之弊。
2. 权责倒置:朱子《小学》明言"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今之父母却代庖至弱冠。清代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警示:"子弟如树,不禁其自长,终成曲木。"
3. 阴阳失衡:《礼记·内则》载"七年男女不同席"非为禁欲,实乃确立边界。今人手机、早恋之扰,皆因未守"亲而有间"的古训。

三、疗愈之方:传统智慧的当代转化
1. 渐进疏离法:效法《颜氏家训》"人生小幼,精神专利"之说,按年岁调整亲密程度。初中后当行"五日一省"(王阳明《训蒙大意》),以空间换成长。
2. 过失教育术:取法陆世仪《思辨录》"小过不责,大过必究"原则。如浏览不当网页,可借《论语》"非礼勿视"章句引导,非简单禁绝。
3. 责任赋权策:依《袁氏世范》"子弟须使自立"之教,将手机管理、作息安排等事权逐步移交,父母退居"顾问"之位。

四、特别警示:单亲家庭更需守中
单亲家庭尤须警惕"情感补偿"陷阱。司马光《家范》云:"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单亲父母当以《列女传》孟母为范,在情感支持与理性管教间持守中道。明代吕得胜《小儿语》提醒:"儿小任情娇惯,大来负了亲心。"

(结语)《诗经》云:"饮之食之,教之诲之。"真正的教养之道,在于把握"亲密有度,疏离有方"的分寸。父母若能参透《孝经》"严父配天"的深意,便知亲子之爱,终究是为了得体的分离。今日暂舍"显微镜",他年方见"鲲鹏徙南冥"之壮景。

(全文共798字,谨依《文心雕龙》"精约"之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