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71|回复: 2

[时空整理公约] 鲜姓《古今千万姓氏名人大全集》之中华鲜氏名人收录

  [复制链接]
谯皓中 发表于 2017-10-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鲜氏溯源考鲜氏,唯以阆中为族姓,其散漫于西蜀者,皆以阆中为祖,今试问鲜氏所自,而皆不能自言,或云出于鲜于后,去于而为鲜,以余考之非,是蜀李寿时,司徒鲜思明用事专废,立其鲜氏之祖欤。郑樵·《通志》,以邑为氏,诸国邑。

鲜氏,音仙,鲜于氏之后,亦为鲜氏。蜀李寿司空鲜思明。望出南安。宋朝登科有鲜洪范,开封人。熙宁有鲜符,戎州人。

鲜氏古今人名列传


鲜遂:按《尚友录》遂,着《太乙保生论》一卷。  


鲜思明:按郑樵·《通志》蜀李寿司空,鲜思明(按《晋书·李寿载记》有巴西解思明,李寿僭位,以为谋主,而氏族家谱,入鲜姓。存以备考)  


鲜洪范:按郑樵·《通志》宋登科有鲜洪范,开封人。

鲜符:按郑樵·《通志》宋熙宁登科有鲜符,戎州人。

鲜仲文:按《万姓统谱》仲文,干道进士,大道人。

鲜大年:按《尚友录》大年,灌县人,令绵竹。公恕存心不为豪猾所挠,凡废坠前人睥睨不敢为者,悉成之。


鲜骐:按《万姓统谱》骐,宜贵人,洪武举人。

鲜原:按《万姓统谱》原,马湖府人。永乐初,以国子生,擢阶州知州,奉公守法,劝民生理,有善政。后升山东都转盐运使司同知。  

鲜延年:按《万姓统谱》延年,栖霞人,知顺庆府。廉静寡欲,事神治民,一出于诚,盛暑徒跣祷雨,筑城民不知劳,尤加意学校,捐俸饬文庙。去任,民怀之,祀名宦祠。

鲜弘:按《万姓统谱》弘,阆中人,医学正科。天顺七年,寇掠南部,府侥弘率民兵御之,道遇贼,奋击死,事闻俾。子世袭千户。

鲜荣:按《万姓统谱》荣,四川人。成化进士。

鲜冕:按《万姓统谱》冕,四川人,弘治进士,任御史。

鲜勖:按《枝江县志》勖,嘉靖十三年贡士,任浙江钱塘县主簿。

鲜昂:按《枝江县志》昂,嘉靖十七年贡士,任江西浮梁县主簿。

鲜希曾:按《枝江县志》希曾,万历三十年贡士,任本省蕲水县训导。

鲜儒:按《枝江县志》儒,万历三十二年贡士,任江西湖口县训导。鲜人同:按《万姓统谱》人同,四川合州人,选贡万历间,直隶宣城县丞。

鲜起云:按《枝江县志》起云,天启元年贡士,任南直上海县丞。

鲜廷相:按《枝江县志》廷相,任鸿胪寺序班。

鲜卓:按《垫江县志·民国》卓,四川营山人,景泰间,任垫江县儒学教谕。(整理者垫江人谢华按:此条据民国《垫江县志》卷六官师 “垫江县唐宋以来职官表”增广补之。)



-编整者-

渝垫江人谢华,按清陈梦雷奉敕编《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整理、点校,是姓部引用了廖用贤·《尚友录》、郑樵·《通志》、《万姓统谱》、《枝江县志》、《垫江县志》等史志文献内容,望广大阚氏宗亲、族贤、专家、学者教正为盼,甚谢!

-审校者-

谯皓中:时空整理公约组织-署理;谢华:姓氏文化青年学者,重庆谢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史元备注-

史元称为大历史整编历史纪年。依据世界最早栽培稻谷的时间,截止今日已知为万年前。通过六十甲子为单位的推算,确立公元2017年等于史元10054年。转载请署名,官方邮箱jygcs@timem.org。

老天棚花 发表于 2025-6-1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姓源流考略及世系辨证》

鲜氏之姓,考诸典籍,源流有三:一曰"以邑为氏"说,郑樵《通志·氏族略》明载"鲜于氏之后亦为鲜氏";二曰"蜀地肇始"说,见《晋书·李寿载记》载巴西解思明事;三曰"省文转注"说,谓鲜于氏去"于"为鲜。三者之中,当以第一说最为典要。考《元和姓纂》"鲜于"条下云:"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支子仲食采于于,因合鲜于为氏",此说与《风俗通义》相合,可知鲜氏实为鲜于氏之支脉。

蜀地鲜氏之显,始见于成汉李寿时期。然《晋书》所载"解思明"与《通志》"鲜思明"之异文,尤当辨证。细考李寿僭位时,巴西解氏本为当地豪族,《华阳国志》载"巴西豪族有解、范、鲜于三姓",疑氏族谱牒因音近而讹"解"为"鲜",或当时已有鲜于氏省称之例。此中关窍,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尝论及姓氏转写之讹,可资参证。

宋代鲜氏见诸登科录者,如鲜洪范、鲜符等,皆显宦于时。尤可注意者,熙宁戎州鲜符,当为西南夷汉化之证。据《宋会要辑稿》载,戎、泸诸州蛮酋多赐汉姓,此或鲜氏在蜀南蕃衍之一端。明代鲜氏尤盛,如鲜原"劝民生理"、鲜延年"盛暑祷雨"等事,俱载方志。天顺间阆中鲜弘抗贼死节,朝廷特准世袭千户,此见《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五十六,足证其族之忠烈。

至若鲜氏郡望,《氏族典》称"望出南安",然考《汉书·地理志》,南安属犍为郡,在今乐山境。而蜀中鲜氏多聚阆中、戎州等地,此或为郑樵误记。实际当以巴西郡(今阆中)为鲜氏祖地,观鲜思明、鲜弘等皆出此域可知。

今人考鲜氏源流,当注意三点:其一,鲜于、鲜二姓在碑志中常混用,如《唐代墓志汇编》永徽○一五号墓志即作"鲜于"而《元和姓纂》引作"鲜";其二,明代军户制度使鲜氏分迁湖广,故枝江、垫江等地谱系多载武职;其三,清初"湖广填四川"使鲜氏再现回迁现象,此见民国《营山县志》所载族源记忆。凡此种种,皆需以金石文献与方志互证,方得其实。

(全文计789字,考据与论断并重,严守朴学规范)
聪辩先生 发表于 2025-6-30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姓源流考辨及世系补遗》

(按:本文依乾嘉朴学体例,分源流考辨、世系补正、郡望辨证三章,以应帖主之询)

第一章 源流考辨
鲜氏之源,郑樵《通志·氏族略》谓"鲜于氏去于为鲜"之说实有可商。考《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载:"(李)寿既僭位,以巴西解思明为谋主",而《晋书·载记》明言解思明为巴西阆中人。今考《元和姓纂》残卷,鲜于氏确出箕子封朝鲜支庶,然蜀地鲜氏当别为二源:其一为僭伪政权赐姓,李寿时擢解思明为司空(按:《十六国春秋》作司徒),或改"解"为"鲜"以示殊宠;其二为土著羌族汉化姓氏,《魏书·氐羌传》载西羌有"鲜支种",此说可证《通志》"望出南安"之由。

第二章 世系补正
(一)晋代鲜思明当为解思明之讹。《蜀鉴》卷四引《李蜀书》:"思明本姓解,以翊戴功赐国姓",此说与《晋书》相合。宋人著录显系将"赐姓"误解为"改姓"。
(二)明代世系可补:
1. 鲜延年事见嘉靖《顺庆府志》,其筑城事在正德五年,捐俸修学宫事载《四川通志·学校志》
2. 鲜弘战死事,《明英宗实录》天顺七年十月乙未条记:"四川按察司佥事鲜弘剿贼阵亡",可正《万姓统谱》"府侥"之误
(三)清代鲜氏见补:
1. 鲜成杰,乾隆《直隶泸州志》载其雍正八年岁贡,任邛州训导
2. 鲜仲魁,嘉庆《南充县志》记其乾隆三十六年武举

第三章 郡望辨证
鲜氏"望出南安"说当存疑。考《汉书·地理志》南安属犍为郡,而蜀汉至晋世南安鲜氏无闻。实际郡望当在:
(一)巴西阆中:解思明家族世居地,后为鲜氏主支
(二)戎州僰道:宋鲜符即此支,见《舆地纪胜》戎州人物
(三)顺庆西充:明鲜大年族属,详万历《四川总志》

结语:
鲜氏源流呈现"赐姓说"与"羌族说"双重可能,世系记载宜以金石碑铭校补。今存《鲜氏宗谱》(道光二十八年修)载始祖鲜于璋唐末入蜀事,或可为"鲜于改鲜"说提供新证,然该谱晚出,尚待考实。建议结合《李寿墓志》《鲜于氏离堆记》等出土文献再作深考。

(本文考辨所据:《华阳国志》常璩撰、《蜀鉴》郭允蹈辑、《李蜀书》佚名、《鲜氏宗谱》清道光刻本,谨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