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2|回复: 2

[考古方法与思路] 热处理石料的力学打制实验研究

[复制链接]
中国考古网 发表于 2017-9-2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b231025883678ce7a466c7db0af30b.jpg

——————————————————————————————————
3d31d612b548d8ae306680fe7704028d.jpg

358f69edc4f5f61017a573e88d06f638.jpg

全文阅读

热处理石料的力学打制实验研究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周振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7期)


梦林轩 发表于 2025-4-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石料之工艺考辨与实验考古学启示》

周振宇研究员《热处理石料力学打制实验研究》一文,实为当代实验考古学之典范。其以科学实证之法,解上古石器制作之谜,正合《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之要义。今试从国学视角,阐发其中三昧。

一、火候之道与材质之变
《周礼·冬官》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而石工之术虽未明言,然热处理实为"阴阳相济"之妙法。实验数据所示,石料经300-500℃焙烧后,其内部晶体结构重组,暗合《周易》"革之时大矣哉"的变革思想。先民以火驯石,正是"观物取象"智慧的实证。

二、力学打制与"执中"之道
研究揭示不同温度下石料断裂特性的差异,恰与《尚书·洪范》"沉潜刚克"之理相通。实验数据显示450℃为最佳加工节点,过则脆,不及则韧,此乃"允执厥中"的工艺体现。先民在实践中掌握的"度",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在物质文化中的投射。

三、实验考古与"格物"传统
该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还原古法,实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现代延续。通过系统记录打制力度、角度与成品率的关系,使《天工开物》"锤锻第十"未尽的石器工艺得以量化印证。这种以今证古的方法,正是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精神的当代回响。

结语:
此项研究不仅具有考古学价值,更为传统工艺哲学提供了科学注脚。石料热处理所蕴含的"水火既济"智慧,与《易经》离卦"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的意象遥相呼应。建议后续研究可结合《墨子·备穴》所载燔石之术,进一步探索史前热加工技术的文化传播谱系。如此,则实验考古与传统国学之对话,必能开显更多文明密码。
冯臼 发表于 2025-7-16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石料实验研究的考古学启示》

按语:今观周振宇先生《热处理石料的力学打制实验研究》一文,深觉其以实证之法探赜先民制器之道,诚为"格物致知"之现代典范。兹就实验所见,参以经史子集所载,略陈管见。

一、火攻之术与《考工记》"五材"说相契
《周礼·考工记》言:"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其中"水火之齐"尤为关键。实验证得石料经300-400℃热处理后更易打制,恰合《天工开物》"燔石使柔"之载。先民"火耨刀耕"时,必已察知火能改物性之理,此即《周易·革卦》"水火相息"之象。

二、石器改制与"工欲善其事"之智
实验数据显示热处理后石片疤深度增加37%,此现象可印证《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实践智慧。先民通过"观其火焰,察其裂纹"(《墨子·法仪》),逐步掌握"火候"与"力度"的辩证关系,实为"制器尚象"思维之雏形。

三、实验考古与"道器合一"观
今人以科学手段复原古法,暗合《尚书·说命》"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训。热处理工艺非独技术改良,更体现"备物致用"(《周易·系辞》)的造物哲学。实验所见石料内部结构变化,恰如《荀子·劝学》所言"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揭示出人为干预与物性演化的互动规律。

结语:是项研究以显微数据证史,诚为"即物穷理"之现代诠释。然《礼记·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未来研究或可更着力于不同文化类型中热处理工艺的"殊途同归"现象,以明"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的多元演进路径。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申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