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5|回复: 2

[中医理论] 临证应用葛根思考

[复制链接]
刘博文 发表于 2017-9-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贾跃进是山西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擅长中医药和非药物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并调理亚健康状态、尤其对头痛、眩晕、失眠、抑郁以及中风病、面瘫、颈肩腰腿痛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葛根辛凉解表,因有解肌发表、清热生津、升阳止泻、透疹之功而被广泛在临床上使用。最早使用记载于《伤寒论》中,该书涉及葛根的方剂共有4个:桂枝汤兼证中的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的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汤兼证中的太阳伤寒兼经脉不利的葛根汤;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的葛根汤;太阳与阳明合病呕逆的葛根加半夏汤。贾跃进分析葛根在《伤寒论》里的应用如下。

葛根在解肌与发表中的运用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病治》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观此二方,葛根汤为伤寒表实兼有经脉不利,无汗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为中风表虚兼有经气不利,有汗恶风。两方都加了葛根,葛根汤中较桂枝加葛根汤多麻黄一味,然其功用及配伍却大相径庭。桂枝加葛根汤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用于表虚,葛根舒筋解肌。葛根汤中配伍麻黄解表发汗、舒筋解肌。此二方关键在于麻黄一味,无汗用桂枝,有汗用麻黄。此药的运用也正阐释了解表与解肌的应用与配伍:表虚宜解肌,表实宜解表。

葛根治疗风热与风寒表证

对于《伤寒论》中风寒表证使用葛根可归纳如下:①能够解肌,其机理为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②能够发表,其机理为辛散祛风。因此,在风寒表证中葛根的使用指征为头项僵痛,经筋不展,兼有汗或无汗;而对于风热表证,临床多见伤津口渴,头胀头热,肌肉挛急,代表方为柴葛解肌汤。

葛根止泻最早见于葛根汤

伤寒论》中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的病机见于卫闭营郁、热迫大肠所引起的下利,属于表里同病,方中葛根用于生津而止泻,配伍麻黄、桂枝使用,清代喻嘉言称其为“逆流挽舟之法”。大概取其表不解,则寒不去。

葛根汤解散外感之风寒,则胃肠不受其累,故能升阳止泻。贾跃进提出煨葛根多用于脾虚泄泻。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为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所创,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它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功效主要是健脾生津,行气消胀,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生葛根虽也有止泻作用,但常用于太阳不解、邪陷阳明所致的热迫下利,更常适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和麻疹初期的发热畏寒、疹出不畅以及热病口渴或消渴证等。

葛根劫阴液之论述的真伪

葛根劫阴从何而来?喻嘉言曰:“……阳明病而尚兼太阳,则以未罢之太阳为重,故不加葛根,恐葛根大开肌肉,津液尽从外泄耳。”又曰:“《金匮》论痉病,于风木主事之时,已申不可汗下之戒,夫妄下损阴,则筋失所养而痉;妄汗亡阳,则脉失所养而拘急。”都谈及了葛根劫阴液的反作用。贾跃进认为,葛根确有伤津液的可能性。葛根起阴气、生津液是胃气升腾,气能生津之故,从阴阳角度考虑,“阴者从阳者也,人生阴气,脾为之原,脾与胃合,辛甘入胃,鼓动胃阳,阳健则脾阴亦起也。”简而言之,葛根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滋阴药,而是一个间接起到生津作用的药,其本性是属阳、热,有引起伤阴的可能性。故在临床中应加减养阴之药配合使用,往往取得不错的疗效。

贾跃进治病注重辨病与辨证,基本上体现在“方证对应,审证求机,随症加减,圆机活法”16个字上,临证对葛根的运用不仅如此,另如治颈椎病项背不舒,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姜黄、桑枝;治脑血管疾病的眩晕头疼,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大剂量葛根、石菖蒲、远志、牛膝;治疗感冒肌肉酸疼、头胀头热,常用银翘散加葛根、菊花。今阐以葛根一药,一者明其理,二者求其愿,医路漫道,且行且积累。(刘博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

相关帖子

炎平 发表于 2025-6-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葛根在〈伤寒论〉中的临证配伍要义——兼评贾跃进主任学术观点》

葛根一药,自仲景垂法以来,其解肌升清之功用已蔚为医林圭臬。今观贾跃进主任析葛根应用之要,颇得经方三昧,然其间尚有可申发之处,试陈管见如次。

一、解肌发表之辨,当究营卫开阖
贾氏辨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之异,诚为确论。然需补益者,葛根解肌之效,实根于其"起阴气"(《本经》)之性。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乃津液不能上濡经脉所致。葛根能升腾脾胃清阳,输津润络,此其解肌本质。麻黄之用,非仅在发汗,更在开腠理以助葛根升津,《内经》所谓"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是也。贾氏言"无汗用桂枝,有汗用麻黄"或有笔误,当为"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此正合仲景"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之诫。

二、寒热表证之治,宜参津气盛衰
风寒表证用葛根,贾氏归纳解肌、发表二途甚善。然风热表证之用,尤当着眼津伤程度。柴葛解肌汤(陶节庵方)中葛根与柴胡、黄芩相配,其理不在单纯解肌,而在枢转少阳、阳明两经之热。现代临床常见外感初起即见咽痛、口渴者,此非典型太阳证,乃"寒包火"之候,葛根用量需倍于柴胡方显其效,此贾氏未及详述处。

三、升阳止泻之法,须明表里先后
葛根汤治下利,喻嘉言"逆流挽舟"之喻精当。然贾氏未点明此证当有"脉浮紧、恶寒"等表实证存在。考《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此"必"字提示表里同病时,里证多由表邪内迫所致。临床若见泻下物臭秽、肛门灼热者,则非葛根汤所宜,当考虑葛根芩连汤证。至若七味白术散用煨葛根,取其"轻清升举,鼓舞胃气上行"(《本草汇言》),与解表之生用迥异,贾氏分而论之,深得用药之微。

四、现代拓展应用之思考
贾氏临床擅治头痛、眩晕等疾,葛根于此颇有发挥余地。现代研究示葛根素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此与仲景治"项背强"之理暗合。然需注意,肝阳上亢之眩晕忌单用升提,当佐以石决明、钩藤等潜镇,此乃古今证治之异。

结语:葛根之用,要在"升""润"二字。贾氏所论,既承仲景心法,又参时珍诸家,尤于表证辨治剖析入微。学者当于其所述处细玩,未及处深究,则临证自能如庖丁解牛,批郤导窾矣。

(全文798字)
熊季 发表于 2025-6-19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葛根临证应用发微——兼论贾跃进主任学术经验》

葛根一药,自仲景垂法以来,历代医家阐发不绝。今观贾跃进主任临证心得,尤觉其于经方运用中深得葛根三昧。兹结合《伤寒论》原旨与临床实践,试作申论。

一、解肌发表之双轨辨证
《伤寒论》以"项背强几几"为葛根应用眼目,贾氏所析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之别,实开表证辨治法门。细究之:
1. 解肌之功,重在调和营卫。桂枝加葛根汤中,葛根与芍药相配,既助桂枝解肌,又资芍药濡筋,此"起阴气"之妙用,恰合《本经》"主消渴,身大热"之旨。
2. 发表之效,贵在因势利导。葛根汤中麻黄、桂枝、葛根三味相须,麻黄开腠理,桂枝通阳气,葛根舒筋脉,共成"开阖枢机"之势。贾氏点明"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实暗合张志聪"葛根能宣通经脉中阳气"之论。

二、寒热表证之异治枢要
贾氏归纳葛根治表证机理有二:
1. 风寒证中,葛根之"辛散"与"升津"并重。其解项背拘急,非独发散,实寓"津血同调"之机,此即周岩所谓"葛根能升达津液以润宗筋"。
2. 风热证中,柴葛解肌汤取葛根"凉而能散"之性,与柴胡、石膏配伍,既解肌热,又透郁火。贾氏临床强调"头胀头热"为辨证关键,正与吴鞠通"葛根轻清升发"之说相印证。

三、升阳止泻之古今通变
1. 仲景用葛根汤治合病下利,乃"太阳开则阳明阖"之理。喻嘉言"逆流挽舟"之喻,实指葛根能领邪外出,使内陷之邪仍从表解。贾氏临床发现,此法治外感夹泄,效如桴鼓。
2. 钱乙七味白术散用煨葛根,取其"升清阳而不散"之性。贾氏拓展应用于脾虚久泻,盖因葛根煨制后,辛散之性减而升提之功存,合参、术则成"守中寓升"之法,此诚得古方化裁之三昧。

结语
葛根之用,贾氏既宗仲景心法,又参钱乙变通,更于临床中验证发展。其辨表里虚实之精细,察寒热燥湿之入微,实为当代经方应用之典范。学者若能参透"项背强几几"之病机、"升津舒筋"之药性、"逆流挽舟"之治法,则葛根之妙用,思过半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