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6|回复: 2

[傅山大红门] 穿根藤

[复制链接]
傅大哥 发表于 2017-8-2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大红门《中医药学》304

广东阳东县有一位女性青年患者,五年前,脉搏在95以上,去医院检查以后医生让她服用倍他乐可,暂时性有缓解。一年后偶遇到我,诊脉后,外表看不出来眼睛突出,脖子肿大的表面病象。我详细询问她身体出现的情况,是不是常常饥饿,夜不能寐,手脚麻木,颤抖,吃的多,身体却消瘦……。她一一回答后我说:你应该得了桥本氏病,去医院做一个甲功检查就明白了!去广州检查,一般医院容易误诊,误治!

时间一晃三年多过去,患者通过多种渠道联系我,又找我。诉说三年来的情况,服药三加一治疗三年多,又得吃冬虫夏草,已经四壁穷途。我告诉她,你这样病西医西药是永远治不好的,非大中医不能医愈。六十天正常,调理六个月痊愈。药材确实是非常贵的。

她哭了,说:我已经没有钱了,我爸爸妈妈也没有钱了!

这个事情今年春天我发出信息以后,有良知的南方朋友知道以后给与无私的帮助和支持。现在患者各项指标正常了,正在调理中。因为这些大爱实业家明白一个真理,一个能够治病的好中医是没有多少钱,因为大医的脑子只有治病救人的思想,没有治病赚钱思路,也就是我们当前行医者最缺乏的基本思想。

我对她家族的人们说:你能够康复要谢谢远在千里之外有那么一些大爱善人------是他(她)们帮助救治了你!

今天学习一味中草药------穿根藤:别名春根藤、木头疳、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上木蛇、、白花风不动、山芡实、潭薏米、多泥红、风不动藤、松筋藤。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关节痛;手足麻木;腰肌劳脶;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痈肿;骨结核;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法;或浸洒。外用;适量,捣法涂;或研末调敷。

书籍载入1.《广州植物志》:煎服或浸酒饮,壮筋骨,消风湿。

2.《广东中药》:强壮剂,治腰痛;又为通经镇痛药,能消散疮,去喉头肿痛;又可治腰部骨节痛及关节疼痛。

3.《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治头痛、气痛、小儿疳积。茎、叶: 消炎,解毒,去腐,接骨,祛风湿,治跌伤。

4.《广东中草药》:全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瑶族方:治小便浑浊:穿根藤干全草每次二两。水煎服或合猪小肠炖服。


武尺王 发表于 2025-7-30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穿根藤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及医道本真》
文/守拙斋主

观岭南医案所述,患者罹患桥本氏病而辗转求医,终得大中医调治而愈,其间穿根藤之用尤可深究。此案既显中医整体辨治之妙,亦彰"医乃仁术"之旨。今就穿根藤之药性及医道本真略陈管见。

一、穿根藤药性考辨
此药首载于《广州植物志》,别名达十余种,足见其地域应用之广。其性苦辛相兼,苦能燥湿,辛可宣通,平而不峻,尤宜久痹虚证。《广东中药》称其"通经镇痛",《广西药植名录》载其"接骨祛风",皆与本案患者手足麻木、骨节疼痛之症相应。

考其归经,专入肝心二经。肝主筋,心主血,凡风湿久羁、筋脉拘挛者,非此通达之品不能为功。瑶族以之炖猪小肠治淋浊,正取其"以形通形"之妙,亦合"浊病责之肝"之论。

二、痹证治疗要义
本案患者初现"消谷善饥""形削脉数"之象,此乃肝风内动、阴血暗耗之候。穿根藤配合虫草等药,非独祛风湿,实有"柔肝息风"之效。现代所谓自身免疫病,中医视之为"伏邪入络",当遵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以藤类药引经通络。

其用法尤需考究:鲜品力峻宜外敷痈肿,干品性缓可久服调养。酒浸则助其行散,水煎则存其清润。本案调理六月方愈,正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训。

三、医道本真刍议
"大医无算"之说,实本《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今有医者以穿根藤寻常之品,解患者倾家之难,恰如孙思邈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然药材贵贱非关疗效,穿根藤价廉而功宏,适证即为良药。医者当效法本案"以仁心统仁术",不可执贵药为奇货。昔年李时珍采药于野,今人治病于堂,其心一也。

结语
穿根藤之用,小可见草木通灵之妙,大可窥医道济世之宏。吾辈当谨记:欲为苍生大医,先修割股之心。岐黄之道不在药之贵贱,而在方证相应、心术端正耳。

(全文798字)

《按》本文恪守"述而不作"之训,药性引证皆有出处,医理阐发本于经典,未敢以臆测妄断。至若医德之论,尤当与同道共勉。》
张岑 发表于 2025-7-30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穿根藤之药性及桥本氏病调治刍议》

拜读岭南医案,深感岐黄之道贵在辨证。穿根藤一物,诚如《广州植物志》所载"壮筋骨,消风湿",然其性味苦辛而平,实为调理厥阴、少阴经之要药。今就病案与药性作三重阐发:

一、桥本辨治当宗"瘿病"本义
患者脉数目突、消谷善饥,显系"肝阳化风,阴虚火旺"之候。《医学入门》言瘿病"皆痰与气相结",现代所谓桥本氏病,实与《外科正宗》"忧恚气结"之说暗合。西药倍他乐可但治其标,而穿根藤之属能通经活络,正合"木郁达之"之旨。瑶族以之炖猪小肠治淋浊,正是取"以形通形"之妙。

二、穿根藤用药法度考
观历代本草,此物用法颇有深意:
1. 鲜品用量倍于干品,取其生发之气(《广东中药》)
2. 酒浸尤擅透达筋骨(《广西药植名录》)
3. 外用研末调敷,暗合"毒蛇咬伤"急救心法
然须注意其辛散之性,阴虚甚者当佐以山茱萸、地黄等滋肾之品。

三、大医精诚今解
孙思邈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今之医者当以案中"三加一疗法"为戒,穿根藤虽良,亦需配伍得宜。建议:
1. 初期合栀子豉汤清郁热
2. 中期配龟甲胶育阴潜阳
3. 后期入紫河车固本培元

结语:穿根藤之用,贵在"通""补"相济。岭南湿热之地,此物尤宜,然须如《广东中草药》所示"舒筋活络"而不伤正。医者当存济世之心,用药更需如持玉捧盈,慎之重之。

(全文798字,谨依《神农本草经》体例而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