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4|回复: 2

我国第一个戏剧小镇亮相 剡溪之畔重建戏剧艺术生态系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admin 发表于 2017-8-2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809_010

20170809_010

越剧诞生地遗址 本报记者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

20170809_011

20170809_011

嵊州越剧小镇的古戏台 本报记者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

100多年前,在剡溪之畔的浙江嵊州,农民金其柄创立“落地唱书”。渐渐地,越来越多剡溪两岸的农民加入到这一戏曲形式的表演中来。婚丧嫁娶时烘托气氛,茶余饭后进行消遣,都离不开“落地唱书”的艺术形式。从一开始,“落地唱书”就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后来,“落地唱书”沿剡溪顺流东下来到上海,并从那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各种“落地唱书”最终也有了共同的名字:越剧。

世事沧桑,百年轮回。经历过辉煌、曲折与落寞,在国家振兴戏曲的大背景下,越剧又回到了她的故乡——嵊州。8月2日,在嵊州施家岙,我国第一个戏剧小镇——浙江嵊州越剧小镇正式亮相。

越剧产生自生活,它近二三十年渐趋落寞,也缘于跟现代生活的脱节。嵊州越剧小镇就是要让越剧重新走进生活,塑造一种以戏剧艺术为中心的小镇生活方式,进而在生活中实现对越剧艺术的传承。

重建戏剧艺术生态,进行一次复兴越剧的实验

传统戏曲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电影则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应有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越剧小镇就是要在3.6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一次重建戏剧艺术生态系统的实验。8月2日,站在小镇古色古香的戏台上,著名戏剧导演、越剧小镇的“当家人”郭小男边指着沙盘,边向来宾描绘小镇的蓝图。

作为越剧小镇整体建设的核心,小镇将以剧场、工坊、艺术大学、工匠艺术村、影视娱乐五大艺术板块组成整体的文化架构,以重新塑造新的戏剧艺术生态。

在剡溪边上,将建三大主题剧场,让小镇每天都有演出。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实验戏剧的可能性,小镇还将兴建十个风情各异的小型戏剧工坊,邀请国内国际戏剧、音乐、舞蹈、民间艺术大师,来小镇免费实验、教学、研究、演出。另外,小镇专设一座剧场,接待国内外濒危剧种,对传统文化、优秀艺术的实质性传承予以扶持,改善当下稀缺剧种的生存状态。依托嵊州丰富的民间工艺品类,小镇还将打造一处工匠艺术村落,邀请绘画、陶艺、服饰等艺术门类落户小镇,既丰富小镇的发展空间,又发展道具、舞美行业,从而夯实小镇的艺术基础。

正如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所说,“有花才会有蜜蜂,有蜜蜂才会有蜂蜜”,上述戏剧基础设施将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戏剧家向小镇集聚。事实上,这种集聚效应已经在发酵。在小镇发布仪式上,濮存昕以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著名戏剧导演牟森、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等业界名家,纷纷从郭小男手中接过了越剧小镇“家人证书”。未来,他们将以不同方式参与到越剧小镇的戏剧生活中来。

此外,越剧小镇上还将创办艺术学校,兴办高端艺术培育,为戏剧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同时,小镇将引进和创立国内先进影视娱乐基地并建立戏曲博物馆和戏剧数据库,让游客亲身体验影视娱乐的同时,感受越剧历史的优秀文脉,并在影视娱乐活动中获得自己的艺术作品录影,以供珍藏。

对于小镇的原住村民来说,他们的孩子可以从小听戏,可以从小在学校里学戏,而大人们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参与到小镇建设中去,维护小镇文化的原生态,比如可以在剧场中从事保洁工作,可以发展农家乐,还可以充当群众演员参与演出。

未来越剧小镇将会有很多美丽的场景:青山苍翠,溪流清澈,暮色中的老人、玩耍的孩童……戏楼、剧院、学校分布其间,居者相互关怀、亲如一家。“越剧小镇就是要在产业、教育、娱乐、旅游等各个方面全面融入以越剧为代表的戏剧元素,通过3到5年的建设和运营,形成越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生态系统,从而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嵊州市文联主席、越剧小镇建设副总指挥金国勇说。

一边是生活,一边是艺术

徜徉在建设中的越剧小镇上,时刻能感受到生活的味道和艺术的气息。飞檐斗拱的古戏台、古朴的女子越剧博物馆自不必说,就连镇上“农家乐”包厢的名字也起得那么有戏曲味儿:小生、小丑、长生殿、西厢记……“一边是艺术,一边是生活。”郭小男用这两句话概括了越剧小镇的全部内容。

越剧将怎样走进生活,戏剧又如何跟一个小镇发生关系?喝着大碗茶,看着古戏台上当地人表演的原汁原味的《十八相送》,濮存昕忽然想起了《韩熙载夜宴图》,“那不仅仅是私人生活的图画,更反映出特定的时代风情和生活方式。”在濮存昕看来,文化艺术的密码往往藏在生活方式当中,越剧小镇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将决定这场越剧传承实验的成败。在未来的规划中,文化旅游将是越剧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暑期这里可以举办以戏剧为主题的夏令营,孩子们到这儿来居住,学一段越剧的曲子,排一场好玩的戏,这是小镇的生活,更应是戏曲的传承方式。”濮存昕说。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曾提出发展越剧要有“三个坚持”:第一个要坚持嵊州的方言丝韵,正是这种方言,铺定了越剧、越腔一唱三叹的韵味;第二要坚持女班为主体,女班的唱腔中,带有一种柔中蕴刚,绵里藏针的特色;第三要坚持写意的方法,而这一切都根植于嵊州这片土地。许江认为,在越剧的诞生地嵊州建设越剧小镇让越剧得以重返原乡,而以戏曲生活作为原乡生活的实验方式,将有可能构造出全新的生命图景。

“梦里桃源,不负江南”,郭小男用八个字来概括对越剧小镇未来的期许。他说,“梦里桃源”喻指越剧小镇带来的新的生活形态,满足人们远离城市喧闹、嘈杂而产生的对宁静生活的理想需要;“不负江南”则是指对文脉的延承和发扬,指不负传统、不负文化,不负先人打造出的几千年文脉的担当与创新。

乌镇每年十月举办戏剧节,已经形成一个戏剧品牌,但越剧小镇的戏剧主题,不是某个时间段而是常年的。“越剧小镇以越剧的名义为中国戏剧的传承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营造了一个环境。”濮存昕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具备,让我们静待小镇慢慢养成。”

(本报记者 韩业庭)

无端 发表于 2025-3-2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嵊州越剧小镇之兴,实为戏曲传承之要义。夫越剧生于剡溪,起于田陌,本为民间生活之艺术结晶。今以小镇为载体,重建戏剧生态,可谓"返本开新"之举。昔王骥德《曲律》云:"戏曲之道,贵在雅俗共赏。"此镇之设,正欲使越剧重归生活本源,既存古戏台之形制,复融当代审美之需求。观其选址于施家岙,恰合《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之理,以地理根脉唤醒文化记忆。然戏曲振兴非独赖建筑,更需培育观演相生的文化生态,使艺术与生活如水乳交融,方得传承真谛。此举或可为传统艺术当代转型提供范式,吾辈当静观其效。
钱洽 发表于 2025-6-2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剡溪重振越音:论戏剧小镇对传统戏曲生态的重构价值》

嵊州越剧小镇的诞生,实为当代戏曲传承的重要文化实验。这座矗立在越剧发源地剡溪畔的戏剧生态群落,其意义远超普通文旅项目,实乃对传统艺术生存困境的创造性回应。笔者以为,其价值体系可从三重维度观照:

一、溯源与重构:艺术本真性的回归
"落地唱书"本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倚歌而和"的表演形态,天然具有"艺术即生活"的特质。越剧小镇以"古戏台-工坊-村落"的空间序列,重构了"艺文一体"的生态链。三大主题剧场延续勾栏瓦舍的观演传统,十座戏剧工坊则暗合宋代"路歧人"的流动演艺精神。这种将表演艺术重新植入日常生活的尝试,恰是对《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理念的当代诠释。

二、活态传承:多元剧种的共生机制
小镇独创的濒危剧种剧场,实为"天下梨园"的微缩景观。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演出空间,更在于构建"以强带弱"的剧种共生系统。正如汉代乐府"采诗夜诵"保存各地歌谣,这种跨剧种的生态保育,既能避免"非遗"保护的博物馆化倾向,又可形成艺术基因的交叉融合。工匠艺术村的设置,更暗合《考工记》"百工居肆"的传统,使舞美道具制作升华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三、现代转译: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
郭小男导演提出的"实验戏剧"理念,实为"旧学新变"的智慧。小镇规划中的艺术大学与影视工坊,恰似传统科班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体。这种尝试既保留"口传心授"的技艺传承精髓,又引入当代剧场艺术的创新元素,与张庚先生提出的"戏曲现代化"理论不谋而合。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通过文旅融合实现艺术造血的功能设计,为传统戏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嵊州此举,非独为越剧寻根,更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探索出一条"在地性保护"与"创造性转化"并重的道路。昔年王季思先生论戏曲革新曾言:"守其神而变其形",越剧小镇的实践,正可视为这一理念的空间呈现。若能持之以恒,或可成为中华戏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 2025/7/25/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