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9|回复: 2

[汉风汉茗] 绿茶为什么不能用100℃的水来冲泡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7-8-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夏日最佳的喝绿茶季节,汤清叶绿的绿茶用玻璃杯品饮的时候,边看边观赏最为惬意不过了。对于爱喝茶的茶人来说,冲泡绿茶时水温要把握好,过冷泡不开,过热烫坏茶,100℃的水不适宜冲泡绿茶。

然而对于刚入门的泡茶新手来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用100℃的水来冲泡绿茶,那么小编就来说说。

c32ca2ae13689e63464ce84cccdba320.jpg

绿茶属于未发酵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如果用沸腾的100℃水来冲泡,容易把绿茶中富含的营养成分破坏掉,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也比较苦,维生素C更是被大量破坏,茶汤变味。

同时,越是高档优质的绿茶,其茶叶越嫩,如果用沸腾的开水冲泡的话,容易把茶叶烫坏,也浪费了好的茶叶。

所以,绿茶的冲泡水温宜在90℃左右。此温度冲泡的绿茶,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爽,回味有余甘。

95f88fc5410d2c4641b36bbb0eb7f669.jpg

绿茶可选用陶瓷茶壶、盖碗、玻璃杯等茶具沏泡,茶水比例1:50左右,根据个人口味可适当增减。绿茶的冲泡水温宜在90℃,幼嫩名优绿茶可用玻璃杯冲泡,既可品尝茶汤的甘醇,又可欣赏茶芽在水中伸展的优美姿态。

冲泡绿茶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用少量的热水烫一下玻璃杯,然后根据个人口味置入适量的绿茶冲泡。

第二步:把茶置入杯中后,轻轻晃动杯子,让茶叶在微湿微温的环境下苏醒一下。然后把热水缓缓倒入泡茶杯中,此时手法要轻柔,心境平和,尽可能让水沿着杯壁流到杯底,渐渐地把茶打湿。

第三步:在品饮绿茶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一杯喝完之后再加水,一般都是在喝到半杯的时候加水,这样既不影响口感,又不影响茶汤的颜色。

2a718784aff17eda9ccd72653e6aeb07.jpg

绿茶饮用注意事项:

1.绿茶冲泡时间为2~3分钟,最好是现泡现饮。

2.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四肢举动无力等症状。

3.少喝新茶:因为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9a95428fb56f3a885c44c6738ba2197a.jpg

4.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5.忌用绿茶服药,忌喝隔夜茶。绿茶中的鞣酸会与很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

回守忘事 发表于 2025-4-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茶瀹饮水温考略》

绿茶瀹饮之道,水温实为关键。陆羽《茶经》有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然未明言水温之要。今人饮茶,尤当明辨水火相济之理。盖绿茶者,不发酵之茶类,其性最娇,尤需以柔水温润待之。

考绿茶之性理,其叶片未经发酵,内含茶多酚、氨基酸等活性物质高达18%-25%(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数据)。沸水瀹之,有三害:一则高温促使儿茶素急速氧化,茶汤泛黄失翠;二则维生素C在80℃以上即开始分解,100℃时损失率达40%以上;三则咖啡碱过度析出,使茶汤苦涩。明代许次纾《茶疏》所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正谓水温器具皆须与茶性相合。

观历代茶事记载,宋徽宗《大观茶论》言点茶"汤勿过老",即暗合今之水温控制。今科学测定,绿茶最宜85-90℃水温,此时水分子团簇较小,利于物质均衡析出。尤其明前龙井、碧螺春等嫩芽,叶细胞壁薄,遇沸水则蛋白质凝固,反失其鲜灵之韵。试以玻璃杯瀹之,可见芽叶舒展如兰,汤色澄碧,方得"三才碗中生瑞草"之妙。

瀹饮之法,当循古法而参今理:先以热水温杯,所谓"熁盏"是也;投茶后轻摇使醒,正如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旋瀹旋啜"之旨;注水宜沿杯壁缓注,取"悬壶高冲"之势而减其力度。尤须注意"留根泡"之法,饮至半添水,可使茶汤浓度相续,此即《茶录》"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之现代表达。

至若饮茶禁忌,古已有训。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故胃寒者、空腹、新茶皆需慎饮。现代医学更证实茶多酚会与铁剂、抗生素等药物络合,此即古人"茶解药性"之说科学印证。至于隔夜茶,非唯菌落超标,更因酚类氧化生成醌类物质,此乃今人胜古人之新知也。

品茶一道,终归是水火相济、天人合一的修为。执一壶春水,握分寸火候,方能在氤氲茶烟中,体味张源《茶录》"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真谛。
刘刘刘 发表于 2025-6-2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茶瀹茗水温考》
(文/听雪斋主人)

绿茶之瀹,水温为要。陆羽《茶经》"五之煮"早有明训:"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此中深意,正合绿茶冲泡之理。今人用滚汤(100℃)瀹绿茶,实违茶性,兹从三端论之。

一、物性之理
绿茶属不发酵茶,叶内活性物质最丰。据现代茶学研究,其含茶多酚约18-36%,氨基酸1-4%,维生素C含量尤高。此等物质遇沸水则易氧化聚合,如维生素C在80℃以上即加速分解。宋徽宗《大观茶论》言"碾细为佳,候汤最难",所谓"候汤",正是把握水温之妙。90℃之水,可使茶氨酸徐徐析出,而茶多酚溶出适度,方得鲜爽甘醇之味。若以沸水冲瀹,则如《茶疏》所诫"过熟则味昏底滞",汤色转黄,苦涩陡增。

二、形质之辨
上品绿茶多采明前嫩芽,若碧螺春者,每斤需六万芽头。此等嫩叶细胞壁薄,沸水骤激,叶绿素立遭破坏,细胞结构崩塌,致茶汤浊而叶底糜。明人许次纾《茶疏》云:"未曾汲水,先备茶具,必洁必燥。"今观玻璃杯瀹茶,正合"旋瀹旋啜"古法。以90℃之水沿杯壁缓注,可见茶芽徐展,若绿云沉浮,方显"金枝玉叶"之态。

三、时令之宜
《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之说。绿茶性寒,本为消暑妙品,然沸水激之,寒性愈烈。清人陆廷灿《续茶经》引《岕茶笺》称:"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夏月饮茶,当以85-90℃水温瀹之,使茶性中和。若滚汤浇注,非徒损味,更伤脾胃,此即《本草拾遗》"久食令人瘦"之戒。

至若瀹茶之法,古人早有成规。今以玻璃杯为例:先以温水温器,取茶3克(所谓"茶三酒四"),注水至七分,稍候芽叶舒展,再续水至杯沿。此即《茶录》"凡点茶,先须熁盏令热"之遗意。饮至半盏即续,使茶汤浓度如一,方得"隽永"之趣。

要之,绿茶瀹茗,水温关乎茶性、茶形、茶用三者。张源《茶录》云:"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水温一事,虽属末节,实为关键。知茶性而明水火,乃得茶道真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