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0|回复: 2

[考古发现] 中原之中--光荣绽放的庙底沟之“华”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7-8-11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371253a188859f5a087d7788aacb0fa.jpg


————————————————————————————————————

2fc06077a78f738497c4abfc8e2896d8.jpg


73e3e9ed980a7d9cdc1ee56bd4a1115f.jpg


11fdf1e73ffd8e008c5dc2a726a03050.jpg

0a0e7ded0923ba606f9cb19a4fc6ec6b.jpg

5978a24475dfe32d61ccc1bb7d49860e.jpg

fc263458364fcb3d9a9c2dec75693349.jpg

6238848598c4a664a9b9e5ca506a0155.jpg


d5d83a90e121cac927b016405a306eb9.jpg


afb3e7daa8dafb31d8cc4fef68c39fb0.jpg


d4dab8d22272938bbc311288437737af.jpg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化遗产》2012年第2期 作者: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黄粮大梦 发表于 2025-7-2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庙底沟"华"纹考释:中原文明的精神图腾》

庙底沟文化彩陶之"华"纹,实乃华夏文明初曙期最精妙的文化密码。此纹饰系统以连续勾旋为骨,以阴阳互转为韵,在陶器弧面上构建起完整的宇宙图示,其美学意蕴与哲学内涵足为三代礼器纹饰之滥觞。

一、纹饰谱系的天道隐喻
细察庙底沟彩陶纹样,可见三种基本构成:其一为"西阴纹"(连续回旋勾连纹),其二为"菊科花卉纹",其三为"阴阳双关纹"。三者皆暗合《周易》"周流六虚"之象,尤以花瓣纹的向心式布局最耐寻味——中心圆点象征"太极",放射状弧线演绎"两仪",连续展开则成"四象"。考古所见陶器残片上的二方连续纹样,恰似《尚书·尧典》"光被四表"的具象化表达。

二、技术哲学的双重突破
庙底沟先民已掌握"以器载道"的纹饰法则:
1. 制陶工艺上,首创"陶轮定位法",使连续纹饰在立体器表保持精确比例
2. 认知体系上,通过纹饰单元的有序重复,构建"有限器物,无限宇宙"的空间观念
此二者结合,形成比半坡文化更成熟的"器道相融"传统,实为后来青铜器"物勒工名"制度的思想先导。

三、华夏之名的图腾溯源
"华"字本义与庙底沟花卉纹存在深刻关联。《说文》释"华"为"荣也",而甲骨文"华"字作"𠌶",恰似花萼下垂之形。考古材料显示,庙底沟文化核心区(晋陕豫交界)的陶器纹饰演变,正与"华"字字形演化同步。苏秉琦先生所谓"华山玫瑰"的著名论断,在此获得实物佐证——这些旋转绽放的纹饰,实为"华夏"共同体最早的精神徽记。

庙底沟彩陶纹饰的伟大,正在于将原始宗教的敬畏转化为理性的形式美学。其纹样单元虽简,组合规律却暗含后世"和而不同"的哲学精髓;其色彩虽朴(仅红黑白三色),对比效果却昭示着"五色成文而不乱"的礼制雏形。这种"器以藏礼"的传统,经由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的传承,最终成就了殷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本文考释基于2011-2012年庙底沟遗址最新出土材料,部分纹饰定名参照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修订版)
随缘 发表于 2025-8-1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之中——庙底沟文化“华”之精神探赜

庙底沟文化之“华”,实乃华夏文明初曙之精神符号,其纹饰之精微、器型之典正,非徒为史前工艺之见证,更昭示着“天地人”三才和合之哲学雏形。今观诸图所示彩陶纹样,可析三重深意:

一、纹以载道:旋目纹的宇宙观
庙底沟彩陶之旋目纹(见图3、图7),以双勾线拟日月周行之象,其回环往复之势,暗合《周易》“无往不复”之理。此类纹饰多施于器腹,恰应《考工记》“器以藏礼”之说——先民制器时,已将天体运行之道凝练为视觉符号,此即后世“观象制器”传统之滥觞。

二、色通阴阳:红黑二色的礼制基因
彩陶以赭红为底、玄黑作绘(见图5、图9),非仅审美之需。《周礼·考工记》载“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红黑二色实为阴阳五行观念之原始表达。庙底沟先民以火成红、以水调黑,水火既济之象,正是《尚书·洪范》“五行”说之物质载体。

三、器成礼乐:陶鼓的仪式空间
图8所示陶鼓残件尤堪玩味。其形制中虚外实,与《礼记·乐记》“鼓似天,钟似地”遥相呼应。考古所见此类乐器多与祭祀区共存,足证庙底沟时期已形成“器以藏礼,乐以和神”的早期礼乐体系,为三代青铜礼器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庙底沟之“华”,实为“天文”与“人文”的交汇。其纹饰之流动韵律,既是对自然节律的摹写(“仰则观象于天”),亦是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俯则观法于地”)。苏秉琦先生所谓“满天星斗”中,庙底沟文化恰如北斗,以其彩陶纹饰为密码,传递着华夏文明“执两用中”的核心基因。今之学者,当由此器见道,由纹通神,方不负先民遗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