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0|回复: 3

[医药临床] 卢永兵·治疗老年脑中风医案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7-7-3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脑中风是急重病、大病,是当今全世界老年死因的三大疾病之一。许多国家都把防治脑中风列为医学重要科研课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主任医师对老年脑病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卢永兵指出脑中风病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很关键,在昏仆以后及时准确诊断,及时科学治疗,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率。中医认为老年脑中风与血瘀气滞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也认为这类病人血液“浓、黏、凝、聚”状态明显。因此发病以后在不同阶段合理地选用活血药很重要。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更应重视活血应用。清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气虚血瘀所致,因此脑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应用活血药时应合理配用补气药,能更好促进血运,气血充盈流畅,病则康复。下举卢永兵治疗脑中风病4则验案,以供参考。

《脑中风急性期验案》

病例一

黄某,男,70岁,2015年8月6日中午12时诊。患者三天前外感风热,曾服三九感冒冲剂。今晨起头晕头重、全身无力而摔倒。经头颅CT检查示:左侧脑梗塞。现意识清,神疲,口眼向右斜,吐语不甚清、断续,左侧肢体无力移动,头晕转侧加重,面红,肌肤热,体温38℃,鼻塞,流涕,咳嗽,痰黄,口苦,小便黄,大便四天未排,腹胀,舌红,舌边有许多瘀点,苔黄腻,脉濡数。

处方 羚羊角4克(另炖),防风8克,桑叶10克,北杏仁12克,黄芩10克,石膏60克,知母10克,薄荷8克(后下),秦艽15克,赤芍15克,地龙15克,玄参12克,生地12克,丹参12克,葛根15克,天竺黄12克,杭白菊12克,天麻15克,大黄12克(后下)。中午煎服1剂,晚饭后煎服1剂。

复诊 症状减轻,上方去大黄。日煎服2剂,上下午各1剂。1天后,头晕、流涕、鼻塞消退,痰白,口不苦,舌苔薄黄。上方去薄荷、石膏、知母。每天煎服1剂,服3剂。3剂后,患者口眼斜减轻,吐语较清,左侧上肢能移动,二便正常,上方去防风、黄芩、桑叶、北杏。每天煎服1剂,服4剂。后复诊可见患者头微晕,口眼斜明显减轻,说话正常,左侧上下肢能屈伸,但觉乏力。处方如下:黄芪50克,党参15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秦艽15克,路路通15克,川芎10克,枸杞15克,白芍15克,地龙15克,天麻15克,每天煎服1剂。服7剂。7剂服完后痊愈。上方去秦艽,每天煎服1剂,继服15剂。二个月后告知脑部CT检查正常。

病例二

黄某,男,70岁,2013年9月16日晚9时诊。患者平素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小时前突然昏倒,接着意识丧失,鼻出血,小便失禁。刻症昏睡,呼之不应,面部红赤,唇舌红,舌尖有许多瘀点,苔黄腻。右侧上下肢不能动,身灼热,体温38.5℃,血压165/100毫米汞柱,脉弦数。脑部CT检查显示小脑出血约8毫升。

处方 羚羊角5克(另炖),生地15克,玄参12克,仙鹤草60克,田七20克,杭白菊12克,钩藤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秦艽15克,天竺黄15克,珍珠母30克,侧柏叶30克,石膏60克,大黄15克,安宫牛黄丸一粒。1剂。中药煎好后,待温研化安宫牛黄丸,鼻饲。复诊神志逐渐转清,说话口齿不清、断续,吃力地说头胀痛,胸闷热,口苦。大便泻2次,体温38℃,血压150/90毫米汞柱。上方去大黄,日煎服2剂。中药鼻饲改为口服,日煎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研化安宫牛黄丸半粒。

2天后复诊可见患者神志清,面部红赤,舌红已退,口眼斜轻微,说话基本清楚,诉头胀痛,胸闷热减轻。右侧上下肢能微屈伸,饮食、睡眠、体温、二便、血压正常。上方去安宫牛黄丸。每天煎服1剂,服3剂。

3天后可见患者神清,说话正常,患侧上下肢活动基本正常,但仍觉身体乏力,活动笨重,脉弦。上方去羚羊角、钩藤、黄连、黄芩,加黄芪20克,西洋参10克(另炖),服4剂。4剂药服完后,诸症减轻。处方:黄芪80克,党参20克,仙鹤草80克,田七15克,丹参12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枸杞子15克,白芍15克,杭白菊12克。共服45剂。2个月后告知恢复较好。

上二例病案均是脑中风急性期,一例是脑梗塞,一例是脑出血。二例均是风火痰瘀上扰元神之府,元神之府指挥功能失常而致骤昏仆,称脑卒中。治则应是清热凉血息风,化痰活血安神。第二例有热迫血妄行之症,病情较严重,用安宫牛黄丸止血。用安宫牛黄丸必须是高热神昏,没有热象者不能用。二例病人均用大黄泻下通腑,大黄清热凉血、通利二便,引风热下行。有大便干结,或大便虽通,但舌红苔黄腻者,均可用之。风、火、痰消失,即转入益气活血、补肾益脑治法。中医认为,中医治疗出血性脑中风有瘀血证者,可选用活血药,此例脑出血病人,舌有许多瘀点,肢体不遂,这符合中医学瘀血证诊断标准。病者平素有高脂血症,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曾发表一篇文章《污秽之血为瘀血》,指出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增高,亦属瘀血。再者,凡出血必留下瘀血,出血症在用止血药同时,选择性用活血药有良好的疗效,如田七、仙鹤草,这二味既有止血功效,又有活血功效,具有止血活血双向作用,中药中具有双向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比较平和,用之较安全。

《脑中风恢复期》

黄某,男,74岁。2016年4月8日诊。患者糖尿病6年,高血压病3年。20天前突发脑梗塞,治疗半个月出院。现神清,口眼轻度向右斜,饮水常从口角漏出,说话不甚清,头晕,时有轻度刺痛,睡眠欠佳,耳常鸣,全身乏力,左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下肢略能屈伸,上肢能移动,饮食比患病前明显减少,大便常干结,已四天未排,小便正常。面色晦暗、舌红、舌边有多处瘀斑,苔薄黄、多痰、痰黏、色微黄、口微苦干,脉弦。血压:150/95毫米汞柱,血糖正常。处方:水牛角60克,天麻15克,秦艽15克,防风8克,杭白菊15克,葛根15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黄芩10克,瓜蒌仁40克,地龙15克,赤芍15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西洋参15克(另炖),每天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服4剂。请针灸医生结合针灸、按摩、理疗。

二诊 患者头晕减轻,口苦口干消失,痰少,易咯出,大便已通,日1次。上方服7剂。

三诊 头晕痛消失,睡眠改善,面部口眼斜消失,舌红苔黄已退,无痰,饮食稍增,患侧上下肢在床上能屈伸,但仍乏力。处方:黄芪60克,仙鹤草50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桂枝10克,地龙15克,蜈蚣10克,路路通15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怀牛膝20克,秦艽15克,天麻20克,服7剂。

四诊 患者头不晕痛,说话清楚,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能下地慢慢跛行,手能握物。上方去秦艽、天麻,黄芪增至80克,服7剂。

五诊 患者能到室外慢慢步行,手能端碗。上方服7剂。

六诊 患者上下肢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舌上瘀斑已消失。上方去地龙、路路通、蜈蚣、鸡血藤,加枸杞子15克,2天服1剂,服10剂。

七诊 自诉一切恢复正常,上方仍2天服1剂,服15剂。

八诊 身体康复,上方2天服1剂,服15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西药治疗2周,但风、火、痰、瘀仍滞留,治则应是清热息风、化痰活血。首方用大剂量水牛角,其药功效似羚羊角,能清热凉血、息风安神。天麻、秦艽息风通络,多部古医籍曰其能改善语言能力,临床应验。风、火、痰消退后逐步转为益气活血通络、补肾益脑髓治法。肢体活动正常则去通络之品,以益气活血补肾善其后。

《脑中风后遗症》

李某,男,74岁,2015年7月20日诊。患者糖尿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4年。二年前患脑梗塞,8个月前脑出血。现面色唇色晦暗,神清,口眼不斜,说话吃力,语速慢,有时表达不清,头常晕,有时痛,思维能力,记忆力明显减退。耳鸣,听力下降,但对面大声说话能听到。胃纳差,身体乏力,右侧上下肢偏瘫,右手指能慢慢移动,右下肢能慢慢屈伸,二便基本正常。口淡,舌尖边有许多瘀斑,苔薄白,脉涩。现在口服西药降压药,注射胰岛素,血压、血糖正常。

处方 黄芪80克,仙鹤草80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杭白菊12克,天麻20克,秦艽10克,远志10克,桂枝10克,水蛭10克,地龙15克,蜈蚣10克,熟地15克,怀牛膝20克,枸杞子15克。共28剂。水煎服日1次,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请针推医师配合针灸、按摩、理疗。

复诊 头不晕不痛,睡眠正常,记忆力逐步改善,能较准确说出家人姓名,说话清楚,自觉较有体力,再服7剂。

三诊 患者面部与舌色晦暗消退,舌上瘀斑色泽变淡。听力、说话能力正常。右手能慢慢握拳,在家人搀扶下站立,但支持不久。上方去天麻、秦艽,黄芪增至100克,加杜仲20克,共服40剂。后告知身体正常。

本例病人瘀滞症状、体征明显,脑髓不足。因此,治疗方案是补气益肾、活血通络。通络药物用水蛭、地龙、蜈蚣。虫蚁之药,通络功效很好,当偏瘫消失后停用。本例用大剂量仙鹤草,它有益气活血止血之效。《中草药大辞典》等多部药籍说它补气壮身功效,已故名医谢海洲说它有“赛人参”美称。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高继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4-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陶外 发表于 2025-5-3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卢永兵治疗老年脑中风医案评析》
(文/国学医道研习者)

卢永兵先生此则医案,堪称中医治疗脑中风急性期的典范之作,其辨证之精微、用药之灵动,深契《内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旨,又得王清任《医林改错》气血辨证之三昧。今试从国学与医道相参的角度,析其理法方药之妙。

一、急症处理合于"天人相应"之道
案中患者发病于仲夏午时,外感风热引动内风,呈现"面红肌热、舌红苔黄"等阳亢之象。卢师以羚羊角、石膏为君,正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训。尤妙在配伍薄荷、桑叶轻清宣透,既解表邪又顺肝木升发之性,暗合"东方生风,风生木"的五行生克之理。大黄急下存阴之举,更体现"六腑以通为用"的经旨,使热毒从魄门而泄。

二、阶梯式用药彰显"中庸"智慧
观其处方演变,先以石膏、知母折其亢阳,待热象稍退即去峻药;次减防风、黄芩等表药,终以黄芪、党参培补元气,恰如《周易》"时中"之道——根据病机演变动态调整。特别是大黄"中病即止"的处理,深得《伤寒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诫,避免戕伐正气。

三、气血双调暗合河洛数理
恢复期以黄芪50克为君,佐以丹参、田七等活血之品,正应"阳数五"(河图)主气的天道规律。其中黄芪与川芎用量呈5:1之比,恰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生数关系,使补气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正。更佐枸杞、熟地滋水涵木,完成"金(石膏)→土(黄芪)→水(熟地)"的五行相生闭环。

四、后遗症治疗体现"形神一体"观
末诊加入杜仲、牛膝等壮骨之品,非独治肢体痿废,实寓《黄帝内经》"肾主作强"之意。路路通配伍地龙,既通经络又启神明,与《庄子》"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的养神之道遥相呼应。

此案启示:中医治急症绝非"慢郎中",只要辨证精准,同样能收桴鼓之效。卢师融汇《内经》病机学说与明清温病理论,更参以现代影像诊断,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然学者当知,案中羚羊角等珍稀药材的使用,需考虑当代伦理与资源现状,可遵《孟子》"权然后知轻重"之义,酌情选用代用品。

(全文798字)
贾况奕 发表于 2025-6-3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卢永兵治疗老年脑中风医案评析》
(文/某国学研究者)

卢永兵先生此四则医案,实为中医治疗脑中风之典范,其辨证之精微、用药之灵动,深得《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今就急性期验案略陈管见,以阐发其中医理奥义。

一、急症处理契合"开闭固脱"大法
黄某案见神昏面赤、痰黄便秘,显属阳闭证候。卢氏以羚羊角、石膏为君,暗合《千金方》"治中风以清热熄风为先"之训。尤妙在大黄后下,既承仲景"釜底抽薪"之法,又应王永炎院士"毒损脑络"现代病机学说。其用药节奏更见章法:首剂日进两服,遵《伤寒论》"病重者,一日一夜服"之训;待热势稍挫即减峻剂,深谙"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戒。

二、气血双调暗藏升降之机
观其组方,桑叶、薄荷轻清上扬,配大黄、地龙沉降下行,恰合叶天士"治风须调其气机升降"之论。更以葛根升清阳,杏仁降浊阴,构成"欲降先升"之妙局。此非深通《脾胃论》者不能为也。恢复期转用黄芪50克为君,既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遗意,又参现代药理证实黄芪多糖可促进神经修复之新说,体现古今汇通之智。

三、分期论治彰显辨证精髓
急性期侧重"泻实",以清热化痰、活血通腑为纲;恢复期着眼"补虚",取"气行则血行"之理。尤值称道者,乃其祛邪务尽而不伤正:石膏、知母见苔退即撤,防风、黄芩待表解即去,处处护持胃气,正合《景岳全书》"治病当知标本缓急"之诫。末诊以黄芪配伍枸杞、熟地,既补先天肾精,又养后天脾气,暗合张锡纯"脑贫血治法",诚属老年中风调护之正鹄。

四、瘀血论治贯穿始终
案中赤芍、丹参之用,显受《血证论》"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启发。然卢氏更进一层:急性期活血兼以清热,取"凉血散血"之义;恢复期化瘀佐以补气,得"益气活血"之妙。其瘀点舌象未消而先撤桃仁、红花,反用田七、川芎温和化瘀,正是虑及老年"虚中夹瘀"特质,与周学海"老年瘀血当以润剂和之"之说若合符契。

此案启示后学:治中风非徒执通络一法,当如喻嘉言所云"分经纬,权缓急"。卢氏熔伤寒六经、温病卫气营血与杂病气血辨证于一炉,其层层转方的精妙处,恰似弈者布局,步步为营。若学者能于此案中体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十二字真谛,则临证自得圆机活法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