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6|回复: 1

[医药临床] 恶阻刍议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3-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大凡妇人妊娠,恶阻为之常见,呕恶,嗜睡,不欲饮食,嗜酸,乏力,阵阵畏寒,甚则心烦愦闷,众者皆知,此乃因胎致病,属妊娠反应之故,且怀孕之后,恐于服药,致使孕妇体质日衰,有水米难以进者则脱水,营养不良,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中医学对恶阻早有论述,且有很好的疗效。

    《诸病源候论》云:“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眩,四肢烦痛,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食咸酸果实,多睡少起”,则是对恶阻的症状总结,与临床很相合。对其病因也论述详尽,其云:“此由妇人元气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取冷太过,心下有痰水挟之而有娠也”,明显指出痰饮风冷及肾气不足为其原因,但主要是有娠之故,另记载:“经水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指出经血中也有水分,经停则水积,成为妊娠呕吐痰水的病理。

《恶阻机理》

    妊娠之后,血聚以养胎,血虚则肝木失其濡养,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其用反而有余,犯于胃则见呕恶、厌食之主症。肝体既虚则求助于外,所以喜食酸以图补之。妊娠之后,月经停止来潮,其气血精华均聚以养胎,浊气不得下泄,则反上逆引动胃气而呕恶频作,若上扰清窍则为头晕头胀、头重,实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其因胎而致故名“胎气上逆”。妊娠之后浊气中困,脾失健运,水湿气血失去运行常度,加之肝气犯脾,饮食减少。营养不足则见嗜睡乏力,肢体倦怠,妊娠之时,因血养胎,体阴不足,火气有余,故口干,吞酸,情绪烦躁。故养肝血调肝胆,和脾胃为治疗恶阻之大法。

《恶阻兼症》

    兼肝胆横窜肝络,则见胁胀胸闷,肝火旺则口苦胁痛;兼胃热则口臭口渴喜饮,或见牙龈肿痛;兼湿热则带下量多,色黄,有味,小便黄短,纳呆胸闷;兼心血不足则心悸,头晕失眠等;兼肾虚则腰酸或带下量多,况肾虚则胎无所系,下无所固最易引起堕胎流产,需引起重视;兼有肺热则见舌燥而渴,痰黄咳而不爽,若肺气不宣引起胃气不降则恶心、呕吐更甚,更加见咳嗽多痰。

《治则与方药》

    对于恶阻的治疗,《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证治准绳》《妇科玉尺》《女科辑要》《普济方》等医籍中记载颇多,方中以和脾胃、调肝胆为主要治疗方法。

    和脾胃:恶阻调脾胃为之正治,用药一般以辛、甘、苦三味为主,常用方如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味,或用人参橘皮汤、半夏茯苓汤等。辛可散寒以祛邪,苦者降逆以止呕,甘则补气和中。治疗恶阻笔者认为宜用芳香化浊,清养胃气之品,药如:白术、扁豆、竹叶、藿香、佩兰、砂仁、白蔻仁、枇杷叶、荷叶、芦根、小麦、竹茹、石斛、等品,此类在临床辨证加减用之多可收效。

    调肝胆:调肝胆者,顺肝气,养肝血,常用方如竹茹汤、左金丸、逍遥散、加味温胆汤等。调肝胆用药,疏肝气用香附、乌药、当归、柴胡、苏梗,清肝胆用黄连、黄芩、栀子、竹茹,疏通肝络用旋复花、橘叶、橘络、丝瓜络等,若见肝血不足治当滋水涵木,肝肾同补为妥。

    恶阻在胎前诸病中,虽不属严重疾病,但往往影响孕妇的精神、饮食等各个方面,加之妊娠之后,孕妇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往往使病情趋于错综复杂,加之人们有“有喜勿药”的习惯,使许多孕妇放弃了治疗机会,以致减弱了妊娠的抗病能力以及胎儿的营养问题,这些对发生妊娠病与产后的恢复、胎儿的成长均可造成不利因素。

(责任编辑:高继明)

偶涉诗情 发表于 2025-7-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恶阻证治刍议补遗》

(按:前论已备述恶阻要义,今就证治机理稍作补苴,以明先贤未发之旨。)

一、病机深析
《内经》有云"任脉通,太冲脉盛"乃成妊子。然冲任二脉隶于肝肾,妊娠血聚养胎,最易致肝血暗耗。李东垣《脾胃论》谓"胆气不升则飧泄,胃气不降则呕吐",恶阻之呕恶厌食,实乃肝胆气逆、胃失和降之象。朱丹溪更指出"胎前多火",此火非实火,乃阴血下聚养胎,虚阳上浮所致。故临床常见呕逆与虚热并见之候。

二、证治精要
1. 肝胃不和证
主症:呕吐酸苦、胁胀嗳气
方选:左金丸合橘皮竹茹汤
要义:吴茱萸1.5g配黄连3g,取"辛开苦降"之法;佐竹茹清胃热,橘皮理气滞。尤在泾《金匮翼》云:"治呕必先安胃,安胃必先平肝",此之谓也。

2. 痰湿中阻证
主症:呕吐痰涎、胸脘满闷
方选:小半夏加茯苓汤合二陈汤
注意:半夏须用姜制,且量不过9g。张璐《张氏医通》载"妊娠恶阻,痰饮停滞者,二陈加枳壳、砂仁",可资借鉴。

3. 脾胃虚弱证
主症:呕吐清涎、神疲纳呆
方选:香砂六君子汤
加减:加苏梗10g、砂仁6g(后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强调"胎前以凉血顺气为主,尤须培土",此方最合机宜。

三、用药禁忌
1. 慎用升提:柴胡、升麻等药恐引胎气上逆
2. 忌用攻伐:大黄、芒硝等峻下之品当禁
3. 避用温燥:附子、肉桂等大热之药不宜
王肯堂《证治准绳》特别指出:"凡治恶阻,药须轻清,恐伤胎元。"

四、调摄要诀
1. 饮食宜少食多餐,可嚼服姜片止呕
2. 情志须恬淡自守,避免恚怒伤肝
3. 起居当避风静养,忌处秽浊之地
《女科经纶》引薛立斋语:"妊娠呕吐,当调饮食,适寒温,节劳逸,戒嗔怒。"

结语:恶阻一证,总以"调和肝胃,顺气安胎"为第一要义。用药贵在轻灵,治本重在培土。昔贤有云:"有故无殒亦无殒",然须谨守病机,方能效如桴鼓而不伤胎元。学者当于经典中求之,临证时验之,庶几可臻上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