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55|回复: 2

[医药临床] 妙合经方时方消除复杂病症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11-4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病案》

    张某,男,24岁。2014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胸闷伴心悸5年余;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6年余。刻下:心悸怔忡,胸闷憋气,气短,劳则尤甚,面色无华,精神不振,烦躁失眠,舌质干苔白腻,脉细数。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律不齐,交界性早搏。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中医诊断:心悸。

辨证:心阴不足,痰气扰心。

治法:养心祛痰利气机。

方药:炙甘草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6克, 陈皮10克,姜半夏9克,丹参15克,苦参10克,太子参10克,远志6克,郁金10克,生地15克,柏子仁15克,炙甘草15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谷芽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4月28日):胸闷心悸明显好转,睡眠转佳,拟上法续进。

三诊(2014年5月6日):诸症好转,苔转薄,脉细,拟前方加黄芪15克。

3月后,胸闷心悸偶有出现,频率大为减少,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双向P波消失。共计服用中药8月余,后服用天王补心丹约半年余。

随访至今,患者心悸胸闷症状未再出现,心电图基本正常。

按: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期,多为气阴亏虚,痰热挟夹。治疗应以养心益气、祛痰安神为主要治则。方杂合炙甘草汤与黄连温胆汤,看似无序,却甚和病机。正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惊悸病本为心虚,在惊为痰,在悸为饮,认为心悸与痰扰心神有关。著名医家祝味菊先生常以竹茹、附子与五味子配合使用,谓强心治悸妙药,取其温阳通脉、祛痰安神、潜镇浮阳之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xie4566 发表于 2025-7-4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经方时方合治心悸之妙用——张姓病案辨治析微》

观此案辨证之精、组方之巧,实得仲景、丹溪心法真传。患者病延五载,心阴耗损而痰浊内蕴,呈现"虚中夹实"之复杂病机,正合《金匮要略》"虚劳虚烦不得眠"与《三因方》"痰饮停积令人怔忡"之论。今析其诊治要义有三:

一、病机辨析独具慧眼
舌干而苔腻、脉细数却伴烦躁失眠,此乃心阴虚损与痰热扰神并见之明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云:"心营过耗,痰火乘虚内扰",恰与此证相符。医者明察秋毫,未囿于"见悸止悸"之俗套,深谙丹溪"痰因火动"之旨,故能把握"阴虚为本、痰热为标"之病机关键。

二、方剂化裁暗合古法
炙甘草汤去阿胶、桂枝之温燥,取生地、麦冬滋养心阴;黄连温胆汤去枳实、竹茹之降泄,留半夏、陈皮化痰浊。更妙在佐以丹参、苦参清心活血,煅龙牡潜镇浮阳,此即《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悸当分标本,养正则邪自除"之实践。尤值称道者,乃取法祝味菊先生"温潜"之意,以五味子合龙牡收敛浮越之气,深得"阴平阳秘"之奥义。

三、次第调治谨守病机
初诊侧重化痰宁心,待标实得缓,三诊即加黄芪益气固本,暗合《脾胃论》"火与元气不两立"之训。后期改投天王补心丹缓图根本,正应王肯堂《证治准绳》"治久病当如园丁培土,既溉其根,复润其叶"之喻。全案治疗次第井然,先开郁闭,后补其虚,终收全功。

此案启示吾辈:经方时方之合用,非简单堆砌,贵在"识病机之枢要,明方义之精微"。正如徐灵胎所言:"用药如用兵,贵在审势布阵。"今观此治验,可谓深得经方时方融合之三昧矣。
新的开始 发表于 2025-7-2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经时合方在心悸证治中的机要》
——从张案析炙甘草汤与黄连温胆汤的妙契

案析枢要
本案患者病机呈现"虚中夹实"之复杂态势:心阴亏虚为本,痰浊内扰为标。炙甘草汤(《伤寒论》)滋养心阴、通阳复脉,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清热化痰、和胃安神,二方相合恰中"阴伤痰阻"之病机要害。观其用药,炙甘草、生地、麦冬、五味子育阴养心,黄连、半夏、陈皮化痰降浊,更佐丹参、苦参"二参"以清心活血,煅龙牡潜镇浮阳,实得"补而不滞、清而不伐"之旨。

经时方合璧之理
1. 阴阳互济:炙甘草汤本为"脉结代、心动悸"设,其阿胶、麦冬滋养心体,桂枝、清酒鼓荡心阳;黄连温胆汤则承《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训,化裁自仲景温胆汤而增黄连之苦降。二方合用,既补心阴之涸,又涤痰热之浊,正合叶天士"通补兼施"之法。

2. 动静相宜:方中太子参、黄芪益气而防痰湿再聚,远志、郁金开郁化痰,柏子仁润养心窍,谷芽醒脾助运,使全方补而不滞。祝味菊先生擅用附子配五味子温通心阳,本案虽未用附子,然煅龙牡之潜镇与丹参之苦降,亦成"一升一降"之枢机。

丹溪心法发微
朱震亨谓"惊悸属痰"实为标象,本案患者舌干苔腻、脉细数,正是阴亏痰阻之明证。现代医学所谓"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多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病机常如《证治准绳》所言:"虚者心血不足,实者痰火扰心。"本案组方深谙此理,故能收效。

临证启悟
1. 时序用药:初诊侧重化痰安神,三诊苔化后加黄芪益气固本,后期以天王补心丹收功,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次第。
2. 量效关系:炙甘草用至15克,取其"甘守津还"之功;黄连仅用6克,避其苦寒伤阴之弊,可见配伍之精当。

结语
经方时方之合,非简单堆砌,贵在病机相契。此案启示:治心悸顽症,当遵《景岳全书》"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训,然需明辨虚实夹杂之权重,方能用方如钥投锁。学者当于此类验案中,细参"圆机活法"之妙。

(按:文中治法乃据个案辨证而立,临证须遵"三因制宜"原则,勿执方妄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