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4|回复: 2

[人物简介] 荀谌

[复制链接]
文强 发表于 2016-10-14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绍幕僚:荀谌,是荀绲之子,与荀彧是兄弟关系

荀谌,(谌,念chén),字友若,荀彧之兄(一说荀彧之弟),荀绲之子,颍川人。曾任军阀袁绍的幕僚。

主要事迹

巧辩韩馥

公元191年,袁绍派遣荀谌游说韩馥,他对韩馥说:“公孙瓒统率燕、代两地的军队乘胜南下,各郡纷纷响应,军锋锐不可当。袁绍又率军向东移动,意图不可估量,我们为将军担心。”韩馥心中恐慌,问他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荀谌说:“您自己判断一下,宽厚仁义,能为天下豪杰所归附,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又问:“那么,临危不乱,遇事果断,智勇过人,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再问:“数世以来,广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说:“袁绍是这一时代的人中豪杰,将军以三方面都不如他的条件,却又长期在他之上,他必然不会屈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天下物产丰富的重要地区,他要是与公孙瓒合力夺取冀州,将军立刻就会陷入危亡的困境。袁绍是将军的旧交,又曾结盟共讨董卓,办法是,如果把冀州让给袁绍,他必然感谢您的厚德,而公孙瓒也无力与他来争。这样,将军便有让贤的美名,而自身则比泰山还要安稳。”韩馥性情怯懦,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计策。”

军阀谋主

袁绍任用荀谌作为自己的谋士。

公元200年,袁绍以荀谌为谋主参加官渡之战。

人物评价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钱底 发表于 2025-6-3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颍川荀氏友若之才略与汉末士族政治》

荀谌,字友若,颍川荀氏之隽才,荀绲之子,与荀彧或为昆仲(世系存疑),乃汉末士族政治之典型代表。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观其说韩馥、佐袁绍二事,足见颍川士人"以文干政"之时代特征。

一、巧辩韩馥与士族话语权
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荀谌说韩馥让冀州于袁绍,实为汉末士族重构权力格局之典型案例。其说辞层层递进:先以公孙瓒、袁绍军事威胁制造恐慌,复以"三不如"之问摧毁韩馥心理防线,终以"让贤安身"为饵完成游说。此中可见战国策士遗风,然更深层者,乃颍川士族对"势"与"名"的精准把握——当荀谌将袁绍塑造为"当世人杰"时,实则是以士族评价体系取代武力威慑,此正应《荀子·非相》"谈说之术"中"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之要义。

二、袁绍幕府中的士族困境
荀谌任袁绍谋主期间,正值河北集团鼎盛之时。然考《后汉书》《三国志》,其献策记载鲜见,此或反映袁绍"外宽内忌"(《魏志·武帝纪》裴注)的用人局限。陈群将谌与荀彧、荀攸并称"当今并无对",然较之荀彧在曹魏"建计定策"(《魏志·荀彧传》),荀谌之才似未得尽展。此差异恰揭示汉末士族依附军阀时的共同困境:纵有王佐之才,遇非命世之主则难抒其志。

三、颍川荀氏的文化资本
荀谌之价值,更在于其家族网络。颍川荀氏自荀淑始便以"神君"(《后汉书·荀淑传》)闻名,至汉末已形成"荀氏八龙"般的文化垄断。荀谌与荀彧分事袁、曹,正是士族"多方下注"生存智慧的体现。陈群评价隐含深意:将处敌对阵营的荀氏子弟并称"无对",实承认士族文化资本超越政治分野的稳定性。

要之,荀谌事迹虽简,然其游说之术可见纵横家遗绪,仕宦之途可窥汉末士族生存策略,家族背景更映照中古门阀政治之雏形。后世史家囿于曹魏正统叙事,致其形象隐于荀彧光环之下,然若置于汉晋之际士族崛起的宏大进程中,则荀谌实为理解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威博弈的重要个案。

(全文798字)
辣基痛击 发表于 2025-7-3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颍川荀氏友若之才略与汉末士族政治》

荀谌(字友若)作为颍川荀氏在汉末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代表,其生平事迹虽散佚不全,然观其说韩馥、佐袁绍二事,已足见汉末士族子弟"以文干政"的典型形态。本文试从家学渊源、政治实践及时代意义三个维度予以剖析。

一、家学渊源与颍川荀氏的门风
荀氏自荀淑始便以"智术"著称,至荀绲一代已形成"儒法并重"的家学传统。荀谌与其弟荀彧虽同出颍川,然政治选择迥异:兄佐袁绍,弟辅曹操,此正可见汉末士族"多方下注"的生存智慧。陈群"当今并无对"之评,非独赞个人才具,实乃对荀氏家族整体政治影响力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荀谌之"巧辩"非纵横家言,其说韩馥时连续三问皆扣"德""才""势"三重标准,恰是荀氏"礼法并用"家学的具体实践。

二、政治实践中的士人谋略
建安六年说韩馥一役,荀谌展现高超的政治心理学运用。其说辞层层递进:先以公孙瓒、袁绍两路夹击制造危机感,继以"三不如"摧毁韩馥心理防线,终以"让贤安身"提供解决方案,堪称古代危机公关的典范。值得注意的是,其说辞表面推崇袁绍之德,实则暗含"势不得已"的现实考量,这种"以德饰势"的话语策略,正是汉末士族在军阀间周旋的典型话术。及至官渡之战任袁绍谋主,其战略思想虽因史料阙如难窥全貌,然以荀氏子弟"重实轻名"的一贯作风,或与田丰、沮授等"缓进派"主张相近。

三、历史镜鉴下的时代意义
荀谌生平最大的历史吊诡在于:其成功说降韩馥使袁绍尽得冀州,却间接促成曹操-袁绍两大集团的对立。颍川荀氏兄弟分侍二主的政治选择,恰是汉末士族"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生存策略体现。后世常将荀彧"王佐之才"与荀谌"军阀谋主"作对比,实则二人共同演绎了汉末士人在乱世中"儒门士族"与"权变谋士"的双重角色。其家学中"经权互用"的思想传统,通过荀谌的政治实践,深刻影响了魏晋之际士族政治的演变轨迹。

要之,荀谌其人可视为理解汉魏之际士族政治的一个关键切口。其生平虽不如荀彧显赫,然观其游说之术、谋主之任,恰得荀氏家学"外儒内法"之三昧。昔人谓"颍川多奇士",荀友若之才略,正可为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