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3|回复: 2

[人物简介] 桥蕤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10-1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术部下大将:桥蕤,在袁术开拓地盘时立下了一定的战功

桥蕤(qiáoruí)(?—197年),袁术麾下大将,为袁术开拓地盘立下了一定战功,后被曹操军击破身亡。

人物生平

公元193年,袁术被曹操击败,来到淮南,杀死扬州刺史陈温,授命桥蕤为大将。

公元194年,朝廷派马日䃅来到淮南,传诏迁袁术为左将军,并任命依附袁术的孙策为怀义校尉。孙策年纪轻轻,却为袁术攻下了庐江。桥蕤从心底里佩服孙策。

同年12月,曹操进攻袁术,被击退。袁术于是和桥蕤领军进攻蕲阳,基本攻克。

公元197年,袁术称帝,联姻割据在徐州的军阀吕布,吕布不仅不答应,还杀死了使者。袁术便派张勋、桥蕤及不久前来归降的韩暹、杨奉等人共七部人马进攻吕布。吕布军谋士陈珪策反了韩暹、杨奉,袁术军大乱,于是被击溃。

同年曹操进攻称帝的袁术,袁术令桥蕤等人防守蕲阳一带,桥蕤抵挡不住,兵败身亡。

演义概况

袁术麾下之将。曹操进攻袁术时,担任迎击军的先锋。在寿春与曹操军大战,被夏侯惇杀死。据正史记载,他曾经被袁术任命为大将军。

袁术大将。天子拜孙策怀义校尉,桥蕤、张勋皆倾心敬焉。后袁术遣其将张勋、桥蕤攻吕布,大败而还。曹操征袁术,术留张勋、桥蕤于蕲阳,以拒曹操。操将于禁从围桥蕤于苦,桥蕤等四将,张勋退走。

演义》中桥蕤未袁术伐吕布七军第二路大将军,桥蕤居左,桥蕤一军取小沛。后曹操讨袁术,桥蕤在寿春与曹操军大战,被夏侯惇所杀。

zhuzhu508 发表于 2025-5-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袁术麾下大将桥蕤之历史定位与军事得失》

桥蕤作为东汉末年袁术集团之重要将领,其生平虽载于史册却语焉不详,今据《三国志》《后汉书》及裴注所引史料,试作考辨。

一、仕宦历程考
桥蕤之崛起与袁术经略淮南密切相关。初平四年(193年)袁术败走陈留后,以"四世三公"之资窃据扬州,此时桥蕤始见史载。《三国志·袁术传》裴注引《英雄记》载其受命为大将,实为袁术构建军事体系之关键。考汉代军制,"大将"非常设官职,袁术此举既显僭越,亦见倚重。建安元年(196年)袁术称帝时,桥蕤位列"七路伐吕"统帅之一,足证其地位仅次于张勋。

二、军事作为析
其军事活动可分三期:初期(194年)协同孙策攻略庐江,虽史未明载其战功,然《江表传》称"蕤等皆敬服策",可知其具容人之量;中期(195年)与曹操争夺蕲阳,展现战术能力;末期(197年)则显露战略局限。征吕布之役,《三国志·吕布传》详载陈珪离间韩暹、杨奉事,桥蕤作为主将未能制衡降将,致全军溃败。最后拒曹之战,《魏书》称"蕤等据蕲阳,禁急攻之",于禁仅率偏师即破其防,可见其防御部署之失。

三、历史评价辨
《演义》虚构夏侯惇斩桥蕤情节,实为艺术加工。考《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桥蕤确系兵败身亡,然非单挑而死。其悲剧性在于:身为传统武人,既不能如孙策审时度势,又不及张勋善保残部,终成袁术称帝闹剧之牺牲品。陈寿评袁术"奢淫放肆",桥蕤等将实为这种政治短视的连带受害者。

要之,桥蕤乃东汉末世典型之"势衰名将",其兴衰恰映照出汉末割据政权中职业军人的普遍困境:虽具实战之才,却乏战略眼光,终难逃时代洪流。研究者当跳出"尊曹贬术"之传统史观,客观审视此类次级将领在历史转型期的作用与局限。

(全文798字)
穆光之臣 发表于 2025-7-2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袁术帐下大将桥蕤之历史定位与军事得失》

桥蕤者,东汉末淮南名将,袁术帐下肱股之臣。观其生平,虽史载简略,然细究《三国志》《后汉书》及裴注所引诸史料,犹可窥见其人在汉魏之际的特殊历史价值。

一、将才特质与事功考辨
桥蕤之崛起,正值初平四年(193年)袁术据淮南之际。彼时术新败于曹操,急须培植嫡系,而桥蕤以"大将"身份受命(《三国志·袁术传》裴注引《英雄记》),足见其早得信任。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取庐江时,桥蕤能"倾心敬焉"(《江表传》),展现其超越派系之将帅器度。次年与张勋共克蕲阳之役,更显其战术素养——此战《资治通鉴》特笔记载,可见非寻常小胜。

二、战略困境与败亡必然
建安二年(197年)的两次关键战役,实为桥蕤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征吕布之役,七路大军因韩暹、杨奉倒戈而溃,此非战之罪,实乃袁术称帝失道所致。至曹操亲征时,桥蕤困守蕲阳,《魏书》载其"拒守苦县"而殁,这种"大将临危受命"的结局,恰折射出淮南集团人才凋敝的深层危机。陈寿评袁术"奢淫放肆",而桥蕤始终效忠,其悲剧性尤甚于同时期张勋等人。

三、历史书写差异辨正
《三国演义》将桥蕤之死移置寿春战场,且虚构夏侯惇斩将情节,此乃小说家"尊曹"笔法。考《于禁传》"围桥蕤于苦"的原始记载,可知真实战况更为复杂。裴松之注引《吴书》称袁术曾"以蕤为大将军",虽未见他书佐证,但结合建安年间割据政权自署官职的惯例,此说或有所本。

要之,桥蕤作为汉末二流将领的代表,其价值正在于典型性:他既具备乱世武将的基本素质,又难以突破时代局限。其军事成败,实系于袁术集团的整体兴衰,此中关节,尤值得治史者深思。昔王夫之《读通鉴论》谓"术之亡,亡于自帝",而桥蕤之死,恰为此论添一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辰時| 2025/7/28/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