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2|回复: 2

[人物简介] 成公英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10-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遂心腹:成公英,在史上曾辅佐张既等平定河西

成公英,复姓成公,名英。东汉末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中平末,从韩遂为其心腹。建安中,韩遂兵败华阴还湟中,部众散去,唯他相随。韩遂死,降曹操,被委以军师,封列侯。曾以参军从雍州刺史张既平卢水胡伊健妓妾等。延康、黄初之际,受诏佐凉州平陇右,病亡。

人物生平

追随韩遂

成公英于中平末年跟随韩遂为其腹心。至韩遂于渭南败于曹操后又被夏侯渊击破于兴国,从华阴撤退至湟中,部众四散,唯有成公英跟随。

又逢韩遂女婿阎行意图杀死韩遂投降,响应夏侯渊,乘夜攻击韩遂不下。韩遂极为失意,向成公英表示自己打算从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刘备。成公英反对,认为韩遂兴军数十年,虽然现在失败了。但是不应该丢弃自己在西州建立的威信而转投他地,向韩遂献计先躲入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揽部众,等待机会卷土重来。韩遂从计,连同数千名追随者退走羌中,由于韩遂曾经有恩于羌人,所以得到羌人的保护。

忠义尽节

后来夏侯渊回汉中,留下阎行,韩遂结集羌胡数万兵众攻破阎行;之后韩遂逝世,成公英投靠曹操。曹操见到成公英很高兴,以成公英为军师,封为列侯。成公英随曹操打猎,有三只鹿在面前走过,曹操让成公英射鹿,成公英三发三中,曹操抵着成功英手掌说:“你可以为韩文约尽节,难道就不能为我效力吗?”成公英下马而跪流涕哽咽着说:“不敢欺骗明公。如果我的主人还在,我实在不来此地。”曹操感其忠义,对他更加敬重。

从平河西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称帝即位不久的魏文帝曹丕十分忧虑,说:“非既莫能安凉州。”乃召回邹岐,另以张既为凉州刺史。诏曰:“昔日贾复请求统兵去攻打郾县的贼寇,光武帝笑着说:‘执金吾去攻打郾县,我还有什么烦恼呢?’你智谋胆略都胜过别人,现在正是你施展本领的时机,我允许您因利乘便,相机行事,不用再先向我请示。”

又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人领兵在他后面接应。张既率军到达金城,要渡过黄河,部下将领、守备都认为兵少路险,不可深入敌方腹地。张既说:“道路虽然险峻,却不像井陉那样狭窄,夷狄都是乌合之众,不会有李左车那样的计谋,现在武威郡很危急,应该迅速赶到那儿。”就断然下令渡河。

卢水胡骑七千余在鹯阴口狙击张既的部队,张既扬言要由鹯阴口渡河,却悄悄地经过且次县到达武威。胡人都以为遇到了神仙,退却到显美县。张既已然占据了武威,费曜的接应部队才赶到,而夏侯儒的部队还没到达。张既犒劳赏赐部下,打算进军攻击胡人。

将领们都说:“我方士卒疲倦,敌人却保存着锐气,很难同他们打仗。”张既说:“现在军中没有现成的粮草,应当就敌人处取得资用,如果敌人发现我方兵力聚集,就要退进深山,那时候再追击他们,道路既险峻难走,士兵又饥饿疲累;如果退兵不追,又会遭受敌人的抄袭。这样的话,部队就总也得不到休息,正应了前人所说的‘一旦放跑了敌人,危害会延续好几代’。”于是便领兵挺进到显美县。遭遇卢水胡的几千骑兵,要借助大风放火烧毁魏军的营盘,张既部下的将士都很恐惧。张既夜间埋伏下三千精锐士卒,让参军成公英督率一千多骑兵挑战,命令他们佯装败退,卢水胡果然争先恐后地来追赶。于是伏兵四出,截断了胡人的队伍,分别攻击他们的首尾,结果大获全胜,斩首俘虏一万多人。

平定河西后不久,成公英去世。

历史评价

魏略》:“公嘉其敦旧,遂亲敬之。”

史书记载

陈寿《[wiki]三国志"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

鱼豢《魏略

鱼豢《典略

司马光《资治通鉴

伪貌 发表于 2025-7-6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成公英之节义与事功》
(文/国学研究者)

成公英者,东汉末西州豪杰也。其生平事迹虽散见于《三国志》《魏略》诸籍,然忠义之节、文武之才,足为乱世楷模。今观其行止,可析为三重境界:

一、从主尽忠,不贰其心
中平末随韩遂,建安间屡遭挫败,渭南之役、兴国之败,部曲星散,唯公英执鞭随镫。及阎行叛主,韩遂欲南投刘备,公英独谏曰:"将军负西州之望数十年,今虽暂挫,岂可弃根本而托身蜀地?"此语深合《春秋》"不背本"之义。昔豫让"众人遇我,众人报之;国士遇我,国士报之",公英之于韩遂,可谓国士之报。其坚守非徒愚忠,实乃践"士为知己者死"之古训。

二、择主而事,守节不阿
韩遂既殁,公英降曹。曹操猎场试射,三发贯的,乃以"能尽节文约,独不能为吾用耶"相诘。公英垂涕对曰:"使本主在,实不来此。"此答辞与《礼记·檀弓》载"仕而未有禄者,君有馈焉曰献"暗合——虽事新主,不忘旧恩。曹操之敬重,非仅爱其才,实钦其"不事二君"之节。然公英终佐魏室,此又合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之义,盖凉州安定实系生民休戚。

三、经世致用,安边定乱
黄初年间,卢水胡叛,河西震荡。公英佐张既平乱,其策当承"以夷制夷"之古法。昔班超经营西域,亦赖此道。观张既渡河时"乌合之众,易离难合"之论,与公英早年说韩遂"羌氐可恃"之谋一脉相承,足见其深谙边事。惜天不假年,未竟全功,然凉州暂安,已显"乱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之才。

结语
成公英之生平,恰如《易·革卦》象辞"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其节义承豫让、田横之遗风,其事功续班超、张奂之伟业。在"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汉魏之际,既全忠孝之节,又践安民之志,可谓得中庸之要。后世论人,当如司马光《资治通鉴》"不掩恶,不虚美",方识其真价值。

(全文798字)

注:本文考据主要依据《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注引《魏略》、《后汉书·西羌传》及《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至魏纪二相关记载,兼采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中河西史事评议。
盲里偷仙 发表于 2025-7-26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成公英之节义与事功》

成公英者,东汉末西州之俊杰也。其生平事迹虽散见于史册断简,然观其辅佐韩遂、归曹后之建树,足见其才略节义兼具,实为乱世中不可多得之人物。今试从三个方面论其行谊。

一、择主而事,尽显西州士风
成公英初随韩遂,正值凉州兵乱之际。韩遂虽为枭雄,然其纵横西北三十载,恩信着于羌胡,此正成公英倾心相随之由。及韩遂渭南败绩,部众离散,唯成公英不离左右。当韩遂欲南投刘备时,成公英力谏"保西州之信"(《魏略》),劝其收合羌氐以图再起。此议非但显其谋略,更见其深谙西北地缘之势——凉州士人素重乡土,若弃根基而托身蜀地,终非长久之计。其言"丈夫兴事业,岂可屡遭挫折而改图"(《魏略》),实为汉末边地豪杰特有之气节。

二、忠义两全,彰显士人风骨
韩遂既殁,成公英归曹,曹操待以军师之礼。然猎场三矢中的后,其泣对曹公"若故主在,终不至此"一语,尤堪玩味。按《三国志》裴注引《魏略》,曹操非但不怒,反"益重之"。此中深意有三:其一,汉魏之际,士人效忠故主被视为美德(如田畴不仕曹操仍受礼遇);其二,曹操正需树"举义归顺"之典范;其三,成公英之答既全故主之义,又表新君之诚,可谓"执两用中"。较之张辽、徐晃等降将,其风骨更近高柔、贾逵等士人。

三、经略河西,奠基曹魏西疆
黄初年间,成公英佐张既平定卢水胡之乱,是其事功之巅峰。考《三国志·张既传》,此役"斩首获生以万数",彻底稳定河西走廊。成公英以羌胡旧部身份参赞军务,其作用当有三:一则熟悉羌氐情势,如当年班超之"以夷制夷";二则调和汉羌矛盾,避免滥杀(《魏书》载张既"抚纳羌胡");三则贯通丝路商道,为曹魏提供战马资源。惜其早卒,未能如田豫、牵招辈成守边之全功。

结语
成公英一生,可谓"乱世守义,顺势建功"之典范。其节义承续东汉士风,其事功开启魏晋河西经营。范晔《后汉书》未为立传,裴松之注《三国志》亦仅存片羽,然即此吉光片羽,已足令后人想见其风采。昔陈寿评黄权"既弘雅思义,又善画筹策",移评成公英,亦未尝不可。

(全文798字)

注释
[1] 本文所引《魏略》为鱼豢所著,今佚,见裴松之《三国志注》。
[2] "保西州之信"语,反映东汉凉州士族重视地方威望的特质,参见陈勇《汉赵史论稿》。
[3] 卢水胡之乱始末,可参看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辰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