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3|回复: 2

[人物简介] 边鸿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10-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翊家将:边鸿,在史上受人指使刺杀孙权之弟孙翊

边鸿,演义中误记为边洪,孙坚三子孙翊的家将。因孙翊部将妫览、戴员二人对孙翊不满,买通边鸿,嘱其见机行事,边鸿遂乘机刺杀孙翊。然此后边鸿亦被妫、戴二人灭口。

演义简介

演义原文

却说孙权弟孙翊为丹阳太守。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二人常有杀翊之心;乃与翊从人边洪结为心腹,共谋杀翊。时诸将县令皆集丹阳,翊设宴相待。翊妻徐氏美而慧,极善卜《》,是日卜一卦,其象大凶,劝翊勿出会客。翊不从,遂与众大会。至晚席散,边洪带刀跟出门外,即抽刀砍死孙翊。妫览、戴员乃归罪边洪,斩之于市。

历史简介

边鸿(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人物。受妫览、戴员指使,杀孙权弟孙翊,亡逃入山,被捕后,罪杀之。

付巧 发表于 2025-5-10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边鸿刺孙翊事考辨及其历史启示》

边鸿刺孙翊一事,载于《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裴注引《吴历》,其事虽简,然可窥汉末家将制度之弊与政治暗流之险。今就史传异同、事件本质及历史鉴戒三端论之。

一、名讳考辨与史传异同
陈寿《三国志》明载"边鸿"之名,而《三国演义》讹作"边洪",此乃小说家音近致误。考《说文解字》,"鸿"从鸟江声,本义为鸿鹄;"洪"从水共声,训为大水。二者形音俱异,不可混同。罗贯中采民间传说而笔削之,致有此讹,读者当以正史为据。至若《吴历》载鸿"亡逃入山"而后伏诛,与演义谓当场被妫、戴斩首灭口之说,实乃史家纪实与文学渲染之别。

二、事件本质探赜
细绎其事,边鸿身为孙翊家将而犯主,非独个人背逆,实折射汉末三种流弊:其一,家将制度中私兵部曲常怀二心,此袁绍死后部将相攻、吕布屡叛之通病;其二,地方豪强(妫览为丹阳督将、戴员为郡丞)与中央命官(孙翊为孙权所署太守)之权争,观《后汉书·郡国志》可知丹阳乃兵家要地;其三,占卜虽验(徐氏卜卦)而难阻祸萌,恰应《周易·系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之诫,足见乱世中天命不敌人事。

三、历史鉴戒发微
此事可为后世三鉴:为政者当察"肘腋之患",苏轼《晁错论》所谓"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正合此理;用人者须明"远近之辨",边鸿为翊"从人"而心在妫、戴,韩非子《八奸》篇早有"在旁""父兄"之戒;治史者宜辨"文实之分",演义以"徐氏美而慧"细节增饰,虽助教化为善,然非董狐之笔,当效刘知几《史通》"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之旨。

要之,边鸿刺翊事虽微,然管窥汉末政治伦理崩坏之象,其名讳之讹可正,其事理之真当明,其鉴戒之义尤不可不察。后世读史者,当于此类"小人物"行迹中,见出制度兴废之大端。
韩皆或 发表于 2025-7-20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边鸿刺孙翊事考辨》

边鸿刺孙翊一事,载于《三国志·吴书·宗室传》裴注引《吴历》,而《演义》讹"鸿"为"洪",此小说家言不足为训。今据史传考其本末,当以陈寿《三国志》为正。

考孙翊之死,实肇端于丹阳郡守更替之隙。按《吴历》所载,孙权使从弟孙翊代吴景为丹阳太守,而原督将妫览、郡丞戴员"为景所举",此二人恐失权柄,遂生异心。边鸿者,本翊之亲随,受妫、戴二人蛊惑,竟行弑主之事。此事发生于建安八年(203年)冬,翊年方二十,正值英年,诚可叹也。

细绎史文,可得三要义:其一,边鸿非寻常家将,乃"翊边人",即贴身近侍,故能乘隙行刺。其二,演义谓徐氏卜卦阻翊赴宴,此纯属增饰。《吴历》仅言"翊以帐下边鸿所害",并无宴会之载。其三,边鸿结局,史载"鸿亡至山中,翊追骑捕得杀之",与演义"斩之于市"之说微异。盖罗贯中为强化戏剧冲突,特设宴会计,又虚构卜卦情节,此乃小说笔法,非史家实录。

至若妫览、戴员之谋,实为典型的主弱臣骄之祸。孙翊虽"骁悍果烈,有兄策风",然年少履任,不谙制衡之道。彼时丹阳郡中,吴景旧部盘根错节,翊未能妥善安抚,终致祸起萧墙。边鸿身为亲信而背主,虽受唆使,然弑君之罪,百身莫赎。故陈寿特书"追骑捕得杀之",明正典刑之意也。

此事可资治道者有三:一曰"亲贤远佞",翊之失在于亲信未得其人;二曰"新故相维",权用翊代景而未妥善安置旧部;三曰"防微杜渐",边鸿之变实积渐所致。昔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边鸿之流,岂非此谓乎?

要之,边鸿刺翊事,既见汉末政治倾轧之酷,亦显亲信叛主之危。后世读史者,当以《三国志》为本,参酌裴注,明辨小说与史传之别,方得其实。至于演义踵事增华之处,可资谈助,未足为据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