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6|回复: 2

[人物简介] 丁谧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9-3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中三狗之一:丁谧,是丁斐之子,效命于曹魏,受曹爽重用

丁谧(?-249年),字彦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是曹爽的亲信之一,与何晏、邓飏一同被称为台中三狗。

太和中居于邺城,后受到曹爽引荐,明帝曹叡去世后任散骑侍郎,不久转任尚书,架空司马懿、囚禁郭太后的计谋皆出自丁谧之手。

高平陵政变后,丁谧、邓飏、李胜等曹爽死党先后被捕,不久,被指控与曹爽同谋而被处死,夷灭三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丁谧是东汉末典军校尉丁斐之子,年轻时不肯出外游历,但自己博览群书,为人沉毅而颇有才略。太和中,丁谧经常居住在邺城,向别人借空屋,居住在里面。而当时在邺城的曹魏诸侯王也当算借方,不知到丁谧已得,直接开门而入。丁谧望见诸侯王,交脚横卧不起,对其奴客呼喊说:“这是什么人?赶紧叫他离开。”诸侯王怨恨他的无礼,回去后向魏明帝上书。魏明帝将丁谧收监,拘押在邺城监狱,因他是功臣之子,旋即放出。

后来魏明帝听说丁谧有其父丁斐的风范,任命他为度支郎中。当时任武卫将军的曹爽因为与丁谧交好,多次在明帝面前称赞丁谧,建议魏明帝重用。

受爽重用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爽成为两位辅政大臣之一,于是提拔丁谧为散骑侍郎,转尚书。

丁谧为了让曹爽专权,出谋要曹爽向曹芳建议尊另一辅政大臣,太尉司马懿为太傅,却削去本太尉录尚书事的权力。当时曹爽仍然会询问司马懿对政事的意见,但丁谧认为司马懿既有大志又得民心,不可信任,劝曹爽日后大小事项都不要询问司马懿;司马懿在这形势中已无法掌握权力,又怕在朝会再受逼害,因而在正始八年(247年)开始称病回避。同年,丁谧等又献计曹爽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间曹爽大权独揽。

丁谧当时在尚书省,经常弹劾和驳斥官员和政令,尚书省因而不能正常运作。而同时能制约他的曹爽却对他十分敬重,丁谧所言都会听从。之后,令乐安王北诣邺城,又遣文钦令还淮南,都是丁谧的计策,因此司马懿特别恨他。

祸及被杀

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陪同曹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封闭洛阳城并占据曹爽和曹羲的军营。曹爽最终向司马懿投降,交出权力。其后曹爽被控以谋反之罪,丁谧等人亦都被指空与曹爽共谋,一同被捕,其后被处死,夷三族。

轶事典故

正始年间,有人谤说:“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意思是说尚书台有三只狗(指丁谧、何晏和邓飏)要咬人,其中丁谧恃著曹爽而最为凶恶:“三狗皆欲啮人,而谧尤甚也。”丁谧于时名小于何晏,但又刻意与何晏争衡。

历史评价

魏略》:①谧为人外似疏略,而内多忌。又其意轻贵,多所忽略,虽与何晏、邓飏等同位,而皆少之,唯以势屈于爽。②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三狗,谓何、邓、丁也。默者,爽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啮人,而谧尤甚也。

王广: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

史书记载

[wiki]三国志"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

魏略

晋书

资治通鉴

汤巫 发表于 2025-7-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丁谧之才略与失:台中三狗评议》

丁谧者,沛国谯人,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曹爽腹心,台中三狗之一。其人沉毅有才略,然终以骄横致祸,夷灭三族。今就其生平事迹,略陈管见,以辨其得失。

一、才略过人而器局狭隘
丁谧少时博览群书,不肯游历,已显孤傲之性。太和中居邺城,竟敢对诸侯王"交脚横卧",此非恃才傲物而何?然其献策架空司马懿、迁郭太后于永宁宫,确显政治谋略。《魏略》载其"每有所关,爽辄从之",足见曹爽集团之军政大计多出其手。然其才用之于党争,而非国事,终成"尚书台不能案治"之乱政。司马懿所谓"画策帷幄,爽之祸首",虽政敌之语,亦非虚言。

二、权术过甚而德量不足
丁谧之失,尤在器小易盈。其父丁斐曾谏曹操勿诛桓阶,有长者之风;而谧辅曹爽,专以排异为能。观其囚禁郭太后、隔绝司马懿、驱遣诸侯王诸事,皆失人臣之度。陈寿评何晏、邓飏"浮华",而谧之苛察更甚。昔人谓"台中三狗"者,非独言其依附权势,实讥其行事酷烈。王夫之《读通鉴论》有言:"魏之亡,亡于士大夫之无行",谧实为其中典型。

三、政治投机而昧于大势
高平陵之变前,丁谧等已使曹魏政权"名器僭滥,纪纲颓弛"(《三国志》裴注)。其谋略止于权斗,未见治国安邦之策。当司马懿称病韬晦时,未能洞察其诈;曹爽出猎洛水,不预为防备。及至政变突发,束手就戮,岂非智不足以谋身?苏轼论贾诩"乱武"之评,移于丁谧亦颇恰当。

结语:
丁谧之才,本可称干吏;其智,亦足谋身。然以"沉毅"之资,行"躁竞"之实,终致族灭。昔刘劭《人物志》云:"偏才之人,皆一味之美",谧长于权谋而短于器识,正此类也。后世论魏晋之际士风,当以谧为鉴:才胜于德者,终为祸阶。司马光谓"君子挟才以为善",丁谧之流,适为反证。
吴刑仟 发表于 2025-7-15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丁谧之才略与败亡:台中三狗与曹魏政争的悲剧》

丁谧,字彦靖,沛国谯人,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曹爽集团核心谋士,与何晏、邓飏并称"台中三狗"。其人沉毅有才略,然终因政治立场之失,致夷族之祸。今考其生平,可窥曹魏正始年间权力倾轧之酷烈。

一、才略与器局
丁谧少时"不肯游历,博览群书"(《魏略》),显其孤傲之性。太和中居邺城时,对诸侯王"交脚横卧"之态,虽见其狂狷,亦透露出寒门士子对宗室权贵的蔑视。明帝以其"有父风"而授度支郎中,足证其经济之才。及曹爽辅政,擢为尚书,遂得展其谋略。其建议"进司马懿为太傅而削其实权"之策,实为高平陵之变前最具威胁的政治布局,使司马懿"称疾避位",可见丁谧对权力制衡的深刻认识。

二、政争中的角色定位
丁谧在曹爽集团中实为"谋主"地位。《魏氏春秋》载其"尚书省中数有驳议",甚至导致行政瘫痪,此非庸碌者所能为。其迁郭太后于永宁宫、调遣诸侯王等举措,皆属强化中央集权之策。然其政治智慧存在致命缺陷:一则低估司马懿之忍韧,二则忽视曹爽之庸懦。当丁谧劝曹爽"事无大小,不得咨问宣王"时,已埋下祸根——权臣架空政敌却无彻底铲除之决断,终成取败之道。

三、历史评价的再思考
"台中三狗"之贬称,实乃胜利者的污名化书写。考丁谧所为,其政治操作与汉末陈琳、魏晋之际贾充等并无本质区别,唯成败异耳。司马懿"特忿之"的记载,反证丁谧确为曹爽集团中最具威胁者。然其悲剧在于:身处门阀政治兴起之际,寒门士子欲凭权术扭转乾坤,终难敌世家大族的深厚根基。其夷族结局,既是个人政治判断失误所致,更是曹魏寒门与士族矛盾激化的缩影。

结语:
丁谧之才,足称"乱世谋臣";其败,则显"势重于术"的政治铁律。台中三狗的命运,折射出正始年间权力再分配的残酷性。后世读史者当超越"成王败寇"之窠臼,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中,体察制度与人性的深刻互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辰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