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1|回复: 2

[人物简介] 法邈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6-9-28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正之子:法邈,在其父死后被蜀国赐为“关内侯”

法邈,法正之子,雍州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法正去世后受赠为关内侯,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菠萝吹雪 发表于 2025-5-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邈袭爵考略:蜀汉关内侯之封授义例探微》

法邈承嗣关内侯一事,实为蜀汉爵制研究中颇具深意的典型案例。据《三国志·蜀书·法正传》附载:"(法正)子邈嗣,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此间虽未明言袭爵细节,然参以《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赐爵关内侯"之记载,可窥蜀汉爵制承继之特殊体制。

考关内侯之制,本为秦汉二十等爵之第十九级,至汉末已演变为虚封荣衔。然蜀汉承汉室正统,其封爵尤重"酬功继绝"之义。法正卒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其时刘备方称汉中王,法正作为谋主"著勋王室",其子得嗣关内侯,实符合"父死子继,以彰元功"的蜀汉封爵惯例。此与诸葛亮《称姚伷教》"忠益者莫大于进人"的用人理念一脉相承,体现蜀汉对功臣后裔的特别优抚。

法邈所任奉车都尉,属比二千石要职,掌御乘舆车;汉阳太守更系实权边郡守。此二职与关内侯虚爵相配,形成蜀汉特有的"虚爵实职"用人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法邈仕宦轨迹与其父法正"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之职形成梯度降阶,此正反映蜀汉第二代功臣子弟的典型仕途特征——虽得保爵禄,然难复父辈权位。

细绎《诸葛亮集》载后主诏令,建兴年间对法正等已故功臣"追录旧勋"者凡七例,其中五例涉及子嗣袭爵。法邈之例的特殊性在于:其父法正属东州士人集团,而蜀汉政权核心多荆楚旧部。此封授既体现政权对东州势力的安抚,亦暗含以爵位置换实权的政治平衡术。

要之,法邈袭爵非孤立事件,实为蜀汉爵制中"酬功-继绝-制衡"三维运作之缩影。其背后折射的,正是季汉在"国小才寡"困境下,如何通过爵位制度维系政权合法性与集团凝聚力的深层考量。后世史家常以"诸葛亮峻法"论蜀汉政治,然观法邈等功臣子弟之待遇,可知其"恩威并施"之治术精微处。
无端 发表于 2025-7-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法邈身世考’帖

法邈者,蜀汉名臣法正之子,雍州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以父勋受爵关内侯,历职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足见蜀汉政权对法正遗泽之重,亦折射季汉爵赏制度与功臣子嗣擢拔之制。今就史传残篇,略作钩沉。

一、法邈袭爵之制与蜀汉恩荫
法正卒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刘备称帝后追谥为翼侯,其子邈‘赐爵关内侯’。按《三国志·蜀书》所载,关内侯为秦汉二十等爵之第十九级,虽无封邑,然位次彻侯,属殊荣。刘备此举,实承两汉‘褒功继绝’之传统,尤重法正定策取蜀、谋夺汉中之功。《诸葛亮集》有‘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东行’之叹,足证其地位。邈之受爵,非独血胤之嗣,更系政权对法正战略价值的追认。

二、职官迁转与季汉用人
法邈后任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汉阳太守(治今甘肃甘谷),二职皆显。奉车都尉属皇帝近臣,多授功臣子弟,如西汉金日䃅子孙世袭此职;汉阳郡乃凉州要冲,诸葛亮北伐时屡经其地。邈出守边郡,或与诸葛‘陇右经略’相关。然考《华阳国志》《三国志》均未载其政绩,疑其才具不彰,盖因‘父功子荫’得官,此亦季汉后期‘名臣子孙必录’政策之缩影。

三、扶风法氏与蜀地士族
法氏本扶风大姓,法正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为东汉通儒。正避乱入蜀,终成股肱,其家族遂为侨寓士族代表。邈袭爵后,法氏在蜀似未再显,或与益州本土势力排挤有关。诸葛亮治蜀时虽擢用荆楚、东州士人,然李严、廖立等皆被黜,法邈之沉寂,或亦派系倾轧所致。

结语
法邈一生,可谓‘因父成事’之典型。其爵禄彰显蜀汉对法正之追念,然史笔疏略,恰映照功臣二代在季汉政局中的尴尬——既赖父辈余荫获位,复难突破才略局限。后世读史,当于此类‘失语者’身上,窥见制度设计与现实政治之张力。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以《三国志》《华阳国志》为本,参酌清人钱仪吉《三国会要》职官考,谨守‘无征不信’之训。若有方家补正,幸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