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6|回复: 2

[人物简介] 毌丘甸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9-2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魏官员:毌丘甸,是毌丘俭的长子,闻名于洛阳

毌丘甸,毌丘俭之子,官至治书侍御史,俭反,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灭三族,唯有宗等四人在吴仕官,太康中,回晋,宗字子仁,有父风。

人物资料

毌丘甸(?-255年),字子邦,三国时期河东闻喜人(今山西.运城.闻喜),镇东将军毌丘俭之长子,三国时曹魏官员,为治书侍御史。曹芳被司马师逼迫退位后,促使父亲毌丘俭叛乱,并发兵离开洛阳,但不久便被杀害。

生平

毌丘甸有名于洛阳。253年,齐王曹芳被废,毌丘甸曾向父亲说:“大人居方岳重任,国倾覆而晏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劝父亲起兵讨伐司马师。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起兵叛变前夕,毌丘甸时任治书侍御史,毌丘甸在起兵前私自出走,带家属逃亡到新安的灵山上,但灵山被攻下后被捕,被诛杀。

家庭

父辈

毌丘俭,魏镇东将军。

毌丘秀,毌丘俭幼弟,毌丘甸叔父,毌丘俭兵败后逃到东吴。

兄弟

毌丘宗,毌丘俭子,毌丘俭兵叛变时送毌丘宗到东吴当人质,一直留在吴国至吴亡,后归晋。

子侄

毌丘重

福耨沙星 发表于 2025-4-2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毌丘氏父子与曹魏末年的政治变局》

毌丘氏一族在曹魏末年的政治变局中,实为观察士族与皇权关系的典型案例。毌丘甸作为镇东将军毌丘俭长子,其生平际遇折射出正始至甘露年间复杂的政治生态。

考毌丘甸仕宦轨迹,其任治书侍御史一职颇具深意。此职始设于汉宣帝时,掌律令审议,魏晋之际多由通晓律法的名士担任。《三国志·魏书》裴注引《魏略》载其"有名于洛阳",可见其非仅凭门荫入仕,当有实学才干。其谏父起兵时所言"国倾覆而晏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实为汉末清议精神的延续,体现出传统士大夫的政治伦理观。

值得注意的是,毌丘甸在父亲举兵前的逃亡行为,与《晋书·刑法志》所载"亲属相隐"的律法传统形成微妙对照。其选择新安灵山为藏身之所,盖因此地属崤函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然终不免被诛,可见司马氏肃清异己之决绝。毌丘宗等四人得存于吴,后又归晋,则反映出三国后期士族在政权更迭中的生存策略。

毌丘俭之叛,本质上是曹魏功臣集团与司马氏权力博弈的延续。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指出,魏晋之际的地方都督往往兼具士族与武将双重身份。毌丘氏作为河东著姓,其起兵失败标志着地方武力集团对抗中枢的最终失利。毌丘甸的悲剧,正是这种历史转型中个体命运的缩影。

今人观毌丘甸事,当置于汉魏之际士族政治演变的宏观视野中审视。其谏父之语犹存士节,而终不免族诛之祸,可见政权更迭时期道德理想与现实政治的深刻矛盾。毌丘氏一门的遭遇,实为理解魏晋禅代关键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注脚。
天噬眼泪 发表于 2025-7-1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毌丘甸事略考辨》

毌丘甸者,河东闻喜人也,魏镇东将军俭之冢嗣。按《三国志》裴注引《魏末传》,其字子邦,官至治书侍御史,以正元二年(255年)罹司马氏之祸。考其生平,有三事尤当辨明:

一、劝父举义之真伪
《晋书·景帝纪》载毌丘甸劝父起兵语:"大人居方岳之重,社稷倾危而不顾,天下其谓何?"此言与《魏氏春秋》所记略同。然细考时势,正元元年(254年)曹芳被废时,俭尚持观望,至次年春方举兵。甸之谏词,当在司马师擅行废立之际,非起兵前临时所发。观其"受四海之责"之语,实见儒家"大臣之义"的熏染,非寻常武臣子弟所能道。

二、逃亡新安之始末
史载甸"先携家属遁新安灵山",此事颇有深意。新安地处洛阳西陲,毗邻弘农郡,为司隶校尉辖地。甸不东奔淮南与父合兵,反西走险峻,盖欲保宗嗣以待转圜。然司马氏用兵素来迅疾,遣邓艾率精卒围山,终致"别攻下之"。此"别攻"者,当指分兵奇袭,非正面强攻,可见甸据守之处险要非常。

三、家族存续之脉络
《吴录》载俭弟秀、子宗等四人入吴,宗字子仁,后于太康中归晋。按晋制,敌国旧臣来降多授散职,而宗能保全,必因其才具。裴松之注引《毌丘氏谱》云宗"有父风",当指其文武兼资之能。至若"灭三族"之说,实为魏晋刑名之常例,然漏网者众,非尽数屠戮,此亦可见司马氏诛除异己时犹存分寸。

综而论之,毌丘甸身处魏晋禅代之际,其劝父举兵显忠魏之志,遁走灵山存继嗣之智,虽终不免族诛,然观其弟、子得存于吴,后归晋廷,实暗合《周易"天地不仁"之旨。昔王夫之《读通鉴论》谓"魏之亡,亡于士大夫之无节气",然毌丘氏父子以方镇之兵抗权臣之势,虽败犹彰气节,未可以成败论之。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