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90|回复: 2

[人物简介] 陈祗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9-2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禅宠臣:陈祗,在蜀汉的权利超过姜维,死时刘禅还为其哭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受费祎的赏识而被提拔,董允死后接替其为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权利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

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死后黄皓操弄权柄,导致蜀汉覆国。

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追谥为“忠侯”。

人物生平

陈祗小时候是个孤儿,在司徒许靖家长大。二十岁就颇有名气,不久被朝廷任命为选曹郎。陈祗矜持严厉,相貌威武,擅长多种技艺,还懂得一些旁门左道,费祎对他另眼相待,故此破格让他接替董允担任内侍。

延熙九年(246年),侍中董允去世,陈祗接替他担任侍中,不再排斥宦官黄皓,并与黄皓互为表里,使得黄皓是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

延熙十四年(251年),尚书令吕乂去世,刘禅于是让陈祗以侍中兼守尚书令,并加为镇军将军,陈祗在朝中的权利越来越大,大将军姜维虽然班位在陈祗之上,但是因为他经常率兵在外,朝中事情过问得不多。陈祗深受刘禅的宠信,又与宦官把关系搞的非常好,在朝中权力竟超过了姜维。

延熙二十年(257年),中散大夫谯周见大将军姜维多次对魏国用兵,蜀汉国力已经不如诸葛亮辅政时期,难以支撑北伐的军事需要,蜀汉百姓的生活也不如从前,于是谯周在朝堂之上建议不宜对魏国用兵,但陈祗对此强烈反对,并与谯周展开了激烈辩论,谯周无奈,回家写下《仇国论》。

景耀元年(258年),陈祗去世,刘禅悲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下诏追谥陈祗为“忠侯”。

历史评价

刘禅:“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朕用悼焉。”

乾隆帝:“迨孔明殁,黄皓、陈祗用事,殄民误国,而汉祚告终。”

史籍记载

[wiki]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家族成员

舅爷:许靖,蜀汉司徒。

儿子:长子陈粲,关内侯,次子陈裕,黄门侍郎。

严匡 发表于 2025-6-12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陈祗在蜀汉政权中的历史定位与政治影响》

陈祗(?-258年)作为蜀汉后主刘禅时期的权臣,其政治生涯呈现出典型的"内廷近臣"特征。从《三国志》相关记载来看,其权力运作模式实为蜀汉政治生态演变的重要标本。

一、权力基础的构建路径
陈祗通过三重身份构建其政治资本:首先以许靖外孙的士族身份立足,继而凭借"多技艺,挟数术"的技术官僚特质获得费祎破格提拔,最终以侍中身份成为连接皇权与宦官的枢纽。这种复合型权力基础,使其在延熙后期形成"外联姜维,内结黄皓"的特殊政治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其尚书令兼镇军将军的职务配置,实际掌握了行政决策与京师军权的双重要害。

二、政治抉择的双重性
在军事战略层面,陈祗延续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既定方针,支持姜维北伐。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其与谯周关于《仇国论》的辩论,本质上是对蜀汉立国根本的维护。但在权力运作层面,其纵容黄皓干政的举措,客观上加速了蜀汉官僚系统的腐化。这种矛盾性折射出季汉政权在继承诸葛亮法治传统与适应现实政治之间的深刻困境。

三、历史评价的再审视
刘禅追谥"忠侯"的举动,当置于蜀汉特殊的君臣文化中理解。陈祗"统职一纪"的稳定性,确实维持了政权过渡期的表面平稳。但乾隆帝"殄民误国"的批评亦非无的放矢,其权力运作模式最终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是破坏了诸葛亮确立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权力制衡;二是为黄皓专权铺平了道路。这种结构性破坏,实为景耀年间蜀汉迅速衰亡的重要诱因。

要之,陈祗现象是蜀汉政权由"法治"向"人治"蜕变的典型缩影。其人在维持政权运转的表象下,实际消解了蜀汉立国的制度根基,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qq75413553 发表于 2025-6-21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陈祗之政绩与蜀汉衰亡之关联》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平舆人,蜀汉后期权臣。其政治生涯虽短暂,然于蜀汉政权之衰亡实具关键影响,今试析其政绩得失。

一、仕途擢升与权力结构
陈祗以许靖外孙之身份入仕,弱冠即显名于选曹郎。费祎破格拔擢其接替董允为侍中,此乃蜀汉用人制度重大转折。按《三国志》载,其"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数术",此等才能恰投后主所好。延熙十四年兼领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形成"侍中-尚书令"双重职权,实已掌控中枢机要。姜维虽位在大将军,然"常率众在外",致使陈祗得以专断朝政。

二、政治作为之双重性
其政绩显有两面:一方面延续支持北伐之国策,延熙二十年力驳谯周《仇国论》,维持诸葛亮既定方略;另一方面开启宦官干政之端,与黄皓"互为表里",破坏蜀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的旧制。乾隆帝评"殄民误国",实指其纵容黄皓败坏朝纲,然细考之,陈祗在世时尚能制衡宦官势力,其死后黄皓方得肆无忌惮。

三、历史评价再审视
刘禅追谥"忠侯"之辞,称其"柔嘉惟则,干肃有章",此评价与后世史家迥异。究其原因:一则陈祗善弄权术而表面恭谨,二则其确实维持了延熙年间朝局稳定。然其最大过失,在于破坏蜀汉"贤臣-宦官"的平衡体系,为黄皓专权埋下祸根。观其与董允政风之异:董允"正色中宫"(《三国志》),陈祗则"与皓相表里",此消长关系正是蜀汉衰微之缩影。

四、制度性反思
陈祗现象折射出蜀汉后期三大危机:其一,人才选拔重技艺轻德行;其二,权力制衡机制失效;其三,北伐国策与民生凋敝之矛盾。其二十岁即掌选曹郎,反映蜀汉"第二代人材断层"的困境。要之,陈祗非庸碌之辈,然其政治选择加速了蜀汉的衰亡进程,此乃历史吊诡之处。

结语:
陈祗之政,恰如蜀汉季世之镜鉴。其才具足为能臣,然趋附人主、交接宦官,终使贤良政治传统中断。后世当深思:权术之才与治国之德,二者不可偏废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辰時|(立秋) 2025/8/7/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