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1|回复: 2

[人物简介] 贾范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9-2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孙渊部下:贾范,因直谏公孙渊不应反叛曹魏而被斩杀

贾范(?-238年),公孙渊部下,将军,三国演义为副将。直谏公孙渊不应反叛曹魏,被公孙渊斩首。司马懿入襄平城后厚待其子孙。

历史传记

魏大司马公孙渊部将。景初二年,渊将反,将军范、纶直等苦谏,渊皆杀之。及渊灭,司马懿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

演义传记

公孙渊副将。渊反魏,自称燕王。范谏曰:“中原待主公以上公之爵,不为卑贱;今若背反,实为不顺。更兼司马懿善能用兵,西蜀诸葛武侯且不能取胜,何况主公乎?”渊怒,叱左右缚贾范,将斩之。参军伦直亦谏之,渊大怒,叱武士绑伦直并贾范同斩于市。及渊平,司马懿封其墓而荣其子孙。

松禅 发表于 2025-6-9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贾范之直谏与公孙渊之败亡》

贾范者,辽东公孙渊之部将也。史载其以忠谏见戮,虽身死而名彰,司马懿克襄平后,特加封赠,显其遗嗣。此一事,虽载于简牍寥寥,然其中所蕴之君臣大义、刚直气节,实足为后世鉴。

考公孙渊之叛魏,实为不智之举。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渊僭号燕王,割据辽东,贾范与纶直等将力谏不可。范之言曰:"中原待主公以上公之爵,不为卑贱;今若背反,实为不顺。"此言切中肯綮,盖渊本受魏廷册封,爵列上公,而遽尔称王,是弃信义而就险途。范更举司马懿之能,以诸葛武侯之智犹不能胜,况渊乎?其言凛然有古直臣之风,惜乎渊刚愎自用,竟戮忠良。

《三国志》裴注引《魏略》载,渊"性刚急,少恩惠",其杀范、直,非独拒谏,实暴虐之性使然。昔比干谏纣而剖心,关龙逢谏桀而遭戮,贾范之死,与之同慨。然忠臣虽死,其言不废。司马懿平辽东后,封范等之墓,荣其子孙,非惟恤忠,亦以彰魏室之正道。此正《春秋》"善善及子孙"之义也。

反观公孙渊,其败亡之速,恰在诛戮谏臣之日已定。司马懿千里征讨,渊外联孙权而内无良谋,终至城破身死。范之预言"司马懿善能用兵",竟成谶语。故《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杀谏臣者必亡,公孙渊之谓也。"

贾范之节,可比汉之周昌、唐之魏徵。虽事不同主,而犯颜直谏之精神一也。后世读史至此,当思《孝经》"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训,更当明《孟子》"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之理。范之死,非徒死节,实以尸谏,其子孙蒙荫,岂非天道好还之验乎?

(全文约780字)

注:本文以史传为本,参酌《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典籍,结合儒家忠谏思想展开论述,力求言简意赅而义理昭彰。
邹角旭 发表于 2025-7-1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贾范之直谏精神与三国士人气节》

贾范之事,虽载于史册不过寥寥数语,然其"尸谏"之举,实堪为三国士人风骨之典范。考《三国志·魏书·公孙渊传》裴注引《魏略》所载,景初二年(238年)公孙渊将叛魏自立,贾范与纶直等将领"苦谏"而遭诛戮。此段记载虽简,却暗含三重深意:

其一,贾范之谏非寻常规劝,实为"尸谏"。《礼记·檀弓》有云:"事君有犯而无隐",贾范明知公孙渊"性刚愎,好杀戮"(《魏略》语),仍以性命为注,此乃春秋时期史鱼"尸谏"精神之延续。其谏言中"中原待主公以上公之爵"一语,直指公孙渊背信弃义之实,较之演义所载更显锋芒。

其二,司马懿"封直等之墓"的举措,实为魏晋之际政治伦理的微妙体现。按《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平定辽东后"戮其元恶,慰其遗民",对贾范等"显其遗嗣"的做法,既符合《周礼》"崇德报功"之义,又暗合其塑造"仁者之师"形象的政治需要。这种对谏臣的事后褒扬,与汉代"诏祀直臣"传统一脉相承。

其三,贾范悲剧折射出汉末士人的两难处境。公孙渊政权本为割据势力,贾范等辽东士人既受儒家"大一统"思想熏陶,又不得不效命地方政权。其选择以死进谏,恰如范晔《后汉书》论赞所言:"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在道统与政统的冲突中完成了人格升华。

今人观贾范事迹,不当仅视之为三国纷争中的一段插曲。其以微末之职抗暴主之威,以血肉之躯卫道义之正,实为中华士人"文死谏"传统的壮烈实践。司马光《资治通鉴》特书"懿封范等墓"五字,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千年回响。在权力与道义的永恒博弈中,贾范用生命刻下的这道血痕,至今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申時| 2025/8/6/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