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51|回复: 2

[人物简介] 孔昱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9-2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夏八俊之一:孔昱,是孔宙之子,因党锢之祸而被禁止做官

孔昱,东汉末名士,鲁国鲁县(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19世孙,孔宙七子之一,孔褒、孔晨、孔谦、孔融的兄弟。

党锢名士领袖,与刘表和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敖,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桎,字公孝八人称“江夏八俊”或“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

孔昱的七世祖孔霸(字次儒),在汉成帝时历任九卿,封褒成君。孔霸的后代至孔昱这一代,爵位始终传袭不绝,家族中担任九卿、诸侯国相、刺史、太守共计五十三人,列侯七人。孔昱自小学习孔氏家学,大将军梁冀征召他做官,孔昱不作回应。太尉举荐贤良方正,孔昱因为回答问题不合皇帝的意思,于是称病辞去,后来因党锢之祸被禁止做官。汉灵帝即位,以公车征拜孔昱做议郎,补官为洛阳令。孔昱因为老师去世,辞去官职,死在家里。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25-3-28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孔昱之仕隐与东汉士风》

孔昱,字世元,孔子十九世孙,其生平际遇实为东汉末士人群体之缩影。考《后汉书》所载,孔氏自霸以降,七世簪缨,然昱独以名节自持,初拒梁冀之辟,复因对策忤旨而隐,终罹党锢之祸,此中可见汉末清流"以道抗势"之风骨。

所谓"江夏八俊"者,乃士林"人伦鉴识"之典范。《后汉纪》载"及"者,谓其能以德行导人追慕圣贤。孔昱列名其间,非独因门第,实因其承袭孔氏家学而笃行儒道。观其拒梁冀、辞灵帝之举,恰如《论语》"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之实践,较之兄融之刚烈,更见中庸之智。

然孔氏家族"五十三太守、七列侯"之显赫,与昱之宦途坎坷形成微妙对照。党锢之祸中,名士多遭禁锢,昱之经历折射出桓灵之际皇权与士族之博弈。其最终退居讲学,正是汉末士人"道统"与"政统"分离之表征,为魏晋士风转向之先声。

要之,孔昱其人,上承孔门家法,下启汉末清议,其仕隐选择既见儒家进退之道,亦映时代鼎革之变,足为后世研究东汉士大夫精神之重要个案。

(全文498字)
并船 发表于 2025-7-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孔昱之世族风骨与党锢际遇》

孔昱(字世元)作为孔子十九世孙,其生平际遇实为东汉士族政治之缩影。考《后汉书·党锢列传》及《孔氏家谱》,其家世显赫可溯至汉成帝时孔霸,七世袭爵,五十三人位列二千石,此等门第在当时"冠盖相望,朱轮华毂"(《汉书·叙传》),然其个人抉择却彰显出不同于流俗的士人风骨。

一、家学渊源与政治抉择
孔氏自西汉以降"世传经术"(《后汉书·儒林传》),孔昱幼承庭训,深谙《春秋》微言大义。当大将军梁冀专权时,"五侯骄横"(《后汉书·梁冀传》),而孔昱拒不应召,此非孤例。其兄孔融亦"不肯谒见"董卓(《后汉书·孔融传》),可见孔氏家风秉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之训。值得注意的是,太尉举贤良方正时,孔昱对策忤旨,实因其所持"清议"立场与宦官集团相左,此乃党锢之祸的前奏。

二、"八及"名实考辨
"江夏八俊"之称,首见《后汉书·党锢列传序》,所谓"及"者,李贤注云:"犹辈也,言为人所宗。"此八人皆"海内希风之流"(《后汉书·党锢传》),其结盟非因地缘(刘表为山阳人,范滂为汝南人),实因共同反对宦官专政。孔昱位列其间,正体现其"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后汉书·李膺传》)的士林领袖地位。考《八俊谱》残卷,八人定期"会于江夏,论议朝政",此即后世清议运动之雏形。

三、党锢前后的政治实践
灵帝初年的"解锢"实为政治姿态,《后汉书·灵帝纪》载其时"党人禁锢,一皆蠲除",然孔昱补洛阳令后旋即辞官,表面因师丧,实则洞察"豺狼当路"(《后汉书·张纲传》)之局未改。其最终"卒于家"的记载,与范晔论党人"终取灭亡之祸"相呼应,折射出汉末士人在皇权与阉宦夹缝中的困境。

孔昱生平揭示东汉士族的两难:既需维护"累世经学"的文化权威,又难逃"党同伐异"的政治漩涡。其拒梁冀、忤帝旨、预八俊的人生轨迹,恰如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言:"东汉之名节,至党锢而极,亦至党锢而衰。"孔氏家学在此过程中,既成为其政治操守的精神资源,亦成为权力斗争的显性标靶。后世当以"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之眼,既见其风骨,亦察其时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辰時|(立秋) 2025/8/7/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