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2|回复: 1

[人物简介] 邓朗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6-9-2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艾之孙:邓朗,在祖父谋反之名被平反后得“郎中”官位

邓朗,三国时期,魏国太尉邓艾之孙。

钟会诬蔑邓艾叛乱后,魏帝将邓艾在洛阳的儿子斩首,把邓艾的子孙流放到西域。秦始三年,段灼上书为邓艾申冤,晋武帝下诏命邓艾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生平

邓朗因为祖父邓艾在景元四年(264年)被诬告谋反,与家族被流放到西域。直至西晋泰始九年(273年)才被晋武帝司马炎恢复名节,更任命邓朗为郎中。永嘉年间,邓朗被任命为新都太守,还未上任就在襄阳遇到火灾,邓朗和他的母亲和妻儿都全被烧死,只有儿子邓端理幸免。

gyz9999 发表于 2025-4-28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邓朗身世及其历史意义考略》

邓朗者,魏太尉邓艾之孙,三国季世至西晋初年人物。其生平际遇,实为魏晋之际政治冤狱与平反的典型个案,亦折射出司马氏政权对前朝旧臣的复杂态度。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析论之。

一、邓氏冤狱的政治背景
景元四年(263年),邓艾灭蜀立不世之功,然钟会构陷其"谋反",致邓艾父子遇害,子孙流徙西域。考《晋书·段灼传》,此案实为司马昭剪除功高震主之将的政治清洗。邓艾"恃功骄横"之说,乃《三国志》承袭魏晋官方史笔,而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已暗指其冤。泰始三年(267年)段灼上疏,直陈"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然"无反状",此论终触动晋武帝,遂有平反之举。

二、邓朗仕途的象征意义
司马炎授邓朗郎中一职(秩比三百石),实具双重考量:其一,泰始年间晋室初建,需彰显新朝宽仁以收拢人心;其二,郎中为宫廷近侍,授此微职既可示恩,又无实权之虞。值得注意的是,平反后邓氏子孙未得重归勋贵之列,反观同时期被平反的夏侯霸家族,其待遇迥异,此中差异,正可见司马氏对军事豪族的防范。

三、邓朗悲剧结局的历史启示
永嘉年间邓朗殁于襄阳火灾,此事载于《襄阳耆旧记》。考其时(约307-312年),正值八王之乱后期,地方动荡,火灾或非偶然。其子邓端理幸存,然史籍再无记载,邓氏家族终未能重振门楣。此结局既反映西晋后期乱象,亦暗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古训。

要之,邓朗一生浮沉,实为魏晋禅代之际政治博弈的缩影。其祖父邓艾之冤,暴露权力更迭的残酷;其自身遭遇,则彰显历史正义的迟来与局限。昔王夫之《读通鉴论》谓"晋之待功臣薄",观邓氏三代,信然。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