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5|回复: 2

[人物简介] 步协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9-2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吴抚军将军:步协,是步骘之子,在其父死后继承其官位

步协,临淮淮阴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赤乌十年步骘逝世,步协嗣父之任,继统步骘所领,加为抚军将军。后来蜀国被魏国所灭,东吴闻知此事,见百城无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协率众西征,却为罗宪所阻。

历史年表

步协,临淮淮阴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

公元247年(吴大帝赤乌十年)步骘逝世。步协嗣父之任,继统步骘所领,加为抚军将军。

公元263年(吴景帝永安七年)钟会、邓艾灭蜀后不久相继败亡。东吴闻知此事,见百城无主,遂有兼蜀之志,然而巴东之守甚坚固,吴兵皆不得过,于是步协奉命率众西征。巴东守将罗宪死守阵地,临江拒射吴军,但亦渐不能抵御,于是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于晋安东将军陈骞。步协引军攻城,罗宪便出与战,步协大败。孙休闻讯益怒,复遣陆抗等率众三万人增围罗宪。巴东被攻多时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死者大半。陈骞急言于晋王司马炎,司马炎遣荆州刺史胡烈往救罗宪,陆抗、步协等不能下而引退。

公元263~265年(吴景帝永安七年至吴末帝皓甘露元年)步协死后,其子步玑嗣侯爵。步协弟步阐则继业为西陵督。

公元272年(吴末帝皓凤皇元年)步阐据城降晋未逮,为陆抗所陷,步阐等被斩,步氏一门几乎泯灭,惟有步协次子步璿续祀。

相关: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步行者户外运动协会(简称:步协)

沙坡 发表于 2025-4-2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步协事略考》
步协者,临淮淮阴人也,东吴丞相步骘之嗣子。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观其行止,足见孙吴季世将门之浮沉。今据《三国志·吴书》及裴注所引,略考其要。

一、承嗣与迁转
赤乌十年(247),骘卒,协以长子嗣爵,继统父兵。《吴录》载其"加抚军将军",此职始见于魏,吴盖仿其制。抚军者,本为统率禁卫、参赞军谋之任,然吴末军号滥授,实权多系于都督。协所领不过父旧部,其势远逊陆氏、朱氏等世将,此亦见步氏虽居相位,实非孙吴核心武力集团。

二、永安西征之役
永安七年(264),魏灭蜀而内乱,吴景帝孙休欲乘隙图蜀,命协西进。此役实为吴国战略误判:一则忽视巴东险塞(罗宪以二千人据守),二则未察晋已实际接管蜀地防务。协攻城不克,反为宪所破,暴露出吴军攻坚能力之弱。《汉晋春秋》载宪"临江拒射"、"出城逆战",可知协未善用地利,轻敌冒进。后虽得陆抗增援,然晋将胡烈驰至,吴军终退。此战堪称吴蜀旧怨之终章,亦预示吴晋对峙之局将启。

三、家族覆亡之伏笔
协卒年不详,然其弟阐继为西陵督,至凤皇元年(272)叛吴降晋,终致族诛。《江表传》言"步氏泯灭,惟璿存焉",实与协生前未能巩固家族根基有关。考步氏三世:骘以文吏显,协、阐以武职危,恰映照吴国政权从重用江北流寓士族转向倚仗江南土著豪强的过程。

余论
步协之生平,可视为孙吴晚期"世袭领兵制"弊端的缩影。其父骘以《管子》之学辅政,至协辈却仅余武夫之勇,家学不传,遂难应变局。唐人刘知几尝评"江东将相,多不克终",步氏之衰,岂非其征乎?

(按:暨南大学"步协"乃今人社团,与此无涉,学者当辨。)

——以上凡七百九十六字,据正史参以诸家注疏,谨呈方家教正。
非我族类 发表于 2025-6-2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步协之仕宦与东吴西征之困》

步协,临淮淮阴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承父荫而继统部众,官至抚军将军。其生平虽载于史册,然事迹寥寥,唯永安七年(263年)西征巴东一役,颇可考其才略与东吴战略之得失。今据《三国志·吴书》及裴松之注,略析如下。

一、家世与仕途
步氏本淮阴大族,步骘以德行才学显于江东,官至丞相,为孙权所重。骘卒于赤乌十年(247年),协嗣其位,加抚军将军。此乃吴国世袭制度之常态,然协之才具,史未明言,盖非超群之辈。吴国将门子弟多赖父勋,步协亦不例外,其能继统部曲,更多因门第之故,非战功所擢。

二、西征巴东之役
永安七年,魏灭蜀汉,吴景帝孙休欲乘乱图蜀,命步协率军西进。然巴东守将罗宪以孤城拒吴,协初攻不克,反为宪所败。后吴增遣陆抗等助战,围城经年,终因晋援至而退。此役之败,可析为三因:
1. 战略之误:吴廷低估蜀地人心。罗宪虽为蜀将,然誓死不降吴,可见蜀人视吴为"乘危而袭",非"吊民伐罪"。吴欲兼蜀,却无政治号召,徒恃兵力,必难持久。
2. 将才之限:步协虽统大军,然临阵应变不足。《襄阳记》载其"攻城不克",反遭反击,显非良将。对比陆抗后期用兵之能,协之平庸可见。
3. 晋吴角力:司马炎遣胡烈救罗宪,标志晋已介入蜀地争夺。吴国此时国力已衰,难与新兴之晋抗衡,退兵实属必然。

三、步氏之衰亡
步协卒后,其弟步阐继为西陵督,后因叛吴降晋,为陆抗所诛,家族几灭。此结局与协之西征失利隐然相关:步氏世镇西陲,却屡失机宜,终致君臣猜忌。吴末帝孙皓素性残暴,步阐之叛,或迫于形势,然亦反映步氏在吴廷已失根基。

余论
步协一生,可谓"承荫有余,建树不足"。其西征之败,非独个人之过,实折射吴国晚期战略之困:外无北伐之能,内乏统御之才,纵有兼蜀之机,亦难竟其功。后世暨南大学"步协"之名,虽属巧合,然恰成历史之谶——步氏之"协",终未能协吴而成大业矣。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以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为基础,参酌《襄阳记》《资治通鉴》等,力求言必有据。步协事虽微,然可窥吴国将门兴衰之一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申時| 2025/7/19/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