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2|回复: 1

[成语典故] 一饭千金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9-2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饭千金》相关人物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一饭千金》涵义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一饭千金》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一饭千金》辨析

《一饭千金》读音:yī fàn qiān jīn

《一饭千金》近义词:一饭之恩

《一饭千金》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饭千金》造句

1、一浆十饼,一饭千金是美谈;饮水知源恩风长扇传为佳话。

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一饭千金”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感恩的美德。

3、“啜菽饮水”“衔环结草”“投桃报李”“一饭千金”等典故和成语,都在诠释着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深刻内涵。

4、日后韩信通达,竟以一饭千金之重资回报那老婆婆,留下来了一番千古佳话。

5、某某富豪一饭千金的传闻也开始在坊间流传。

6、陛下只听到好的成语,听没听到过一饭千金胯下之辱?

7、但愿我今日此举,能够为天下楷模,让更多的人明白知恩图报一饭千金的道理!

8、受恩图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佳话。

《一饭千金》成语典故: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一饭千金》成语接龙:

一饭千金→金榜挂名→名利双收→收锣罢鼓→鼓唇咋舌→舌剑唇枪→枪烟炮雨→雨约云期→期颐之寿→寿终正寝→寝苫枕干→干城之将→将功折过→过化存神→神会心融→融会通浃→浃髓沦肌→肌劈理解→解甲休士→士饱马腾→腾蛟起凤→凤髓龙肝→肝肠寸断→断头将军→军临城下→下里巴人→人才辈出→出乖弄丑→丑类恶物→物归原主→主一无适→适性任情→情深潭水→水泄不漏→漏泄春光→光明磊落→落纸云烟→烟飞星散→散带衡门→门不停宾→宾入如归→归全反真→真伪莫辨→辨若悬河→河出伏流→流离播越→越古超今→今生今世→世风日下→下车作威→威望素著→著书立说→说千说万→万象更新→新愁旧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路壮阔→阔论高谈→谈论风生→生荣没哀→哀鸿遍地→地崩山摧→摧朽拉枯→枯枝败叶→叶瘦花残→残山剩水→水火无交→交相辉映→映雪囊萤→萤灯雪屋→屋下作屋→屋乌推爱→爱人好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学阿世→世道人心

《一饭千金》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忘恩负义。

 
覃侄客岫册 发表于 2025-4-1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一饭千金"的报恩伦理及其现代启示》

"一饭千金"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微时受漂母饭食之恩,显达后以千金相报之事。此典故历经两千余年传诵不衰,其深层价值在于构建了中国传统伦理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德范式。考其本义,实为三重伦理境界的集中体现:

其一,彰显"受施慎勿忘"的处世准则。《礼记·曲礼》云:"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漂母施饭时未存图报之心,恰合"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的上德境界。而韩信"一饭之德必偿"的践行,则体现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中道伦理。司马迁特书"赐千金"而非"赠千金",一字之别,正见古人"施报有度"的礼制精神。

其二,蕴含"贫贱不移"的人格修养。韩信"钓于城下"时的困顿,与后来"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漂母之饭非仅果腹之物,实为对士人尊严的守护。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论及此典,特别强调"患难中受人之恩,尤当终身不忘",正是对这种精神共鸣的深刻诠释。

其三,确立"以德报德"的社会契约。汉代《说苑》有言:"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施者尚必报。"韩信以诸侯之尊追报庶民老妪,打破了封建等级界限,构建起跨越阶层的道德契约。这种"义利之辨"的实践,较之《论语》"以直报怨"之说更显儒家伦理的温情面向。

今人用此典,常见三种误区:或流于功利化的报偿计算,或陷于形式化的感恩表演,更有甚者异化为道德绑架之具。实则当效法漂母"岂望报乎"的纯粹与韩信"追思前恩"的诚挚。在当代社会关系中,"一饭千金"精神应转化为对善意传递的自觉,而非物质衡量的标准。观现代社会"爱心链条"的延续,恰是这一古典智慧的最新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