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51|回复: 1

[成语典故] 杜渐防萌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8-28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渐防萌》相关人物

丁鸿(?—94年2月24日),字孝公。东汉时期名儒、大臣。

《杜渐防萌》涵义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杜渐防萌》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杜渐防萌》辨析

《杜渐防萌》读音:dù jiàn fáng méng

《杜渐防萌》近义词:防患未然、杜渐防微

《杜渐防萌》反义词:养痈遗患

《杜渐防萌》用法:联合式;作谓语

《杜渐防萌》造句

1、我们做思想工作要杜渐防萌,把坏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绝不能等问题成了堆才去抓。

2、别以为这是件小事,如果再发展下去这孩子就完了,从现在起就要杜渐防萌

《杜渐防萌》成语典故:

东汉和帝时,有位大臣叫丁鸿,博览强记,很有才能,而当时朝廷是由窦太后亲临朝政,其兄弟窦宪专揽大权,一般官吏逢迎谄媚,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倚仗权势横行乡里,朝中无人敢揭露他们的恶行。唯有丁鸿借日蚀的天象,坦诚地向和帝上奏章,指摘窦氏一族专权蛮横的罪状。他以日蚀的出现作为上天的警兆,提醒和帝要注意祸灾的发生,凡事在发生之初,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否则,日子一久,就难以解决,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他建议和帝应亲自掌管朝政,把坏事杜绝在最初的萌芽状态,这一席话,说得和帝频频点头。

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吕服 发表于 2025-4-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杜渐防萌"的治理智慧与当代价值》

"杜渐防萌"作为东汉名臣丁鸿提出的治国理念,其思想内核可追溯至《周易》"履霜坚冰至"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见微知著"的深刻洞察。考其源流,此语虽首见于《后汉书》,然其思想脉络实与《尚书》"制治于未乱"、《老子》"为之于未有"一脉相承。

从训诂角度析之,"杜"字从木土声,本义为堵塞,引申为防范;"渐"取《易经》渐卦之义,喻事物渐进之态;"萌"字从艸明声,既指草木初生,亦喻事端初现。三字连用,构成由具体到抽象的完整预防体系,较之"防患未然"更强调对量变过程的干预,比"未雨绸缪"更具主动遏止的意味。

丁鸿在日蚀奏章中运用此策,实为汉代天人感应学说与务实政治的结合。他以天象为谏言媒介,既恪守董仲舒"灾异谴告"的理论框架,又突破当时谶纬之学的局限,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具体的施政建议。这种"取天道以明人事"的谏诤艺术,展现了汉代儒臣"通经致用"的实践智慧。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杜渐防萌"思想仍具重要启示。其一,在公共安全领域,当建立"隐患即事故"的预防理念;其二,在廉政建设中,需完善"抓早抓小"的监督机制;其三,在教育层面,应重视"蒙以养正"的教化功能。观今日"枫桥经验"强调矛盾源头化解,"河长制"注重水域常态治理,皆可视为这一古训的现代演绎。

然须警醒者,践行此道需避免两种偏颇:一则不可因过度防范而扼杀创新活力,当如《论语》所言"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二则不可将预防机制形式化,须如丁鸿般保持"格君心之非"的直谏精神。唯有把握"防微"与"达变"的辩证关系,方能使这一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
卢朱伍 发表于 2025-7-2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杜渐防萌"的治世智慧与当代价值》

"杜渐防萌"一典,出自《后汉书·丁鸿传》,其义理之精微,实为中华预防哲学之圭臬。丁鸿以日蚀为谏,非独天象之论,实乃深谙"几微之辨"的治道精髓。本文拟从训诂、义理、实践三个维度,抉发此成语的深层智慧。

从文字训诂观之,"杜"者,《说文》解为"闭也",含主动阻绝之意;"渐"字取《周易·渐卦》"进之渐也"的渐进义;"萌"则本指草木初生,《礼记·月令》有"草木萌动"之载。三字连用,构成从空间阻隔到时间预判的完整预防体系,较之"防患未然"更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比"杜渐防微"更具形象思维特征。

在义理层面,此语折射出三重治国智慧:其一,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如《韩非子·说林》所言"圣人见微以知萌";其二,把握时机的决断力,暗合《周易》"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的哲学;其三,系统防控的整体观,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遥相呼应。丁鸿之谏,正是将此三重智慧熔于一炉,故能令和帝悚然警醒。

当代社会治理中,此语的实践价值尤为显著。在公共管理领域,新加坡的"小错严惩"制度即深得"杜渐"三昧;在教育层面,芬兰中小学的早期干预体系可谓"防萌"典范;至于企业风险管理,华为"蓝军机制"正是对隐患萌芽的主动围剿。这些案例皆证明:东方古老的预防智慧,完全能够与现代管理科学相得益彰。

《淮南子·人间训》有云:"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丁鸿的谏言历经两千年而弥新,恰因其揭示了防范哲学的普遍真理。在风险社会特征日益凸显的今天,"杜渐防萌"不仅是一种方法,更应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思维素养。吾辈当承此智慧,于个人修齐、社会治平中,皆能察于未形,止于未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三日卯時| 2025/7/27/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