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5|回复: 1

[成语典故] 冻浦鱼惊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8-2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冻浦鱼惊》相关人物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征。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

《冻浦鱼惊》涵义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冻浦鱼惊》出处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冻浦鱼惊》辨析

《冻浦鱼惊》读音:dòng pǔ yú jīng

《冻浦鱼惊》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冻浦鱼惊》成语典故: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东晋道士许逊,还有晋时为母卧冰求鲤的王祥,等等。后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演变为成语“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是个至孝之人。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待他不慈,数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不好,于是失去了父爱。他每天被责命清扫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地事奉他们,毫无怨色。

有一次,继母重病,要以鲤鱼做药。当时天寒冰冻,王祥不顾严寒,来到河中,解开衣服,卧冰求鲤。这时,冰忽然自动裂开,一双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持鱼而归。一片孝心,如愿得偿。

乡人惊叹,以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上天所致。

《冻浦鱼惊》成语接龙:

冻浦鱼惊→惊愕失色→色授魂与→与众不同→同日而论→论千论万→万户千门→门阶户席→席卷天下→下马看花→花明柳暗→暗箭难防→防不胜防→防微杜衅→衅稔恶盈→盈科后进→进旅退旅→旅进旅退→退如山移→移国动众→众啄同音→音信杳无→无故呻吟→吟风弄月→月圆花好→好色之徒→徒有其名→名卿钜公→公忠体国→国将不国→国仇家恨→恨相知晚→晚生后学→学识渊博→博闻多识→识变从宜→宜喜宜嗔→嗔目切齿→齿牙余论→论黄数黑→黑天白日→日月无光→光彩溢目→目酣神醉→醉吐相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水到鱼行→行己有耻→耻居王后→后起之秀→秀出班行→行不逾方→方寸不乱→乱七八糟→糟糠之妻→妻离子散→散阵投巢→巢林一枝→枝叶扶苏→苏海韩潮→潮鸣电掣→掣襟露肘→肘胁之患→患至呼天→天下一家→家无二主→主少国疑→疑行无成→成一家言→言行相悖→悖言乱辞→辞巧理拙→拙贝罗香→香火不绝→绝妙好词→词约指明→明若观火→火伞高张→张袂成阴

贺券 发表于 2025-6-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冻浦鱼惊"的孝道意蕴与礼教张力》

"冻浦鱼惊"典出《晋书·王祥传》,其事虽简,其义至深。此典以"冰裂鲤跃"的意象,构建了中国孝文化中"精诚格天"的经典范式。王祥解衣卧冰的极端行为,实为汉晋之际孝道伦理宗教化的典型表征。考《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王祥事正暗合此理。

细绎此典,可见三重文化密码:其一,将自然现象道德化,冰解鱼跃被诠释为"天应至孝"的神迹;其二,构建"苦行—感应"的孝道实践模式,这与《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孟宗哭竹"等故事同构;其三,通过身体受难的仪式性表演,完成对孝子身份的确认。值得注意的是,《晋书》记载王祥"衣不解带"侍疾在前,卧冰求鲤在后,这种叙事序列暗示着"孝"已从日常伦理升华为超越性信仰。

然此典在当代语境中呈现微妙张力。从训诂学角度,"冻浦"之"浦"当训为"水涯",与《诗经·常武》"率彼淮浦"同义;"鱼惊"之"惊"非谓恐惧,乃《周易·震卦》"震惊百里"之惊,指异象显现。这种语言编码本身即承载着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但现代视角下,需要辨析的是:孝道的本质究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还是追求感应的表演?王祥面对继母不慈仍恪尽孝道,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是否符合现代伦理?此实为传统孝道现代转型的核心议题。

至若该典的文学影响,可溯及王羲之《孝经论》与后世"孝感"类诗文。在成语体系中,"冻浦鱼惊"与"哭竹生笋""扇枕温衾"构成孝道意象群,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伦理记忆。其接龙游戏中的"惊愕失色""色授魂与"等衍生,恰折射出该典故的情感辐射力。

要之,"冻浦鱼惊"作为文化符号,既浓缩着"孝感天地"的传统价值观,也包含着礼教与人性的深刻矛盾。今日重释此典,当取其敬亲诚意之核,去其极端化表演之弊,使孝道回归"仁之本也"的本来面目。
余免戊 发表于 2025-7-13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冻浦鱼惊"的孝道内涵与当代启示》

"冻浦鱼惊"典出《晋书·王祥传》,记载王祥于严冬解衣卧冰,求鲤奉母之事。此典非仅奇谈,实为中华孝道文化之精神符号,其深层意蕴值得深入阐发。

一、孝道实践的历史语境
王祥所处魏晋之际,正值"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建构时期。其"卧冰求鲤"的行为,须置于"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的汉代天人感应思想背景下理解。《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王祥故事正是这种观念的具象化呈现。值得注意的是,王祥面对继母不慈仍恪守孝道,体现了儒家"无违"之孝的极致形态,与舜"克谐以孝"的典故形成跨时空呼应。

二、文化符号的多重解读
1. 自然感应的哲学维度:冰裂鲤跃的异象,实为"诚感天地"哲学观的文学表达。《中庸》"至诚如神"之说,在此得到叙事性诠释。
2. 身体书写的伦理意义:解衣卧冰的肉体受难,构成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道观的极端实践,与曾子"启予足,启予手"的保身之孝形成互补。
3. 文化记忆的建构功能:该典故经《二十四孝》传播,成为集体记忆的孝道原型,影响远及朝鲜半岛、日本等汉文化圈。

三、当代价值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解构传统的大背景下,"冻浦鱼惊"的当代诠释需避免愚孝式的简单否定,而应把握其精神内核:
1. 超越具体行为,关注"敬亲"的情感本质
2. 转化极端形式,强调"养志"的现代价值
3. 警惕符号异化,区分精神传承与形式模仿

结语:
"冻浦鱼惊"作为文化密码,其真正价值不在于复刻卧冰行为,而在于启示我们思考:在当代物质丰裕条件下,如何重建"色养"与"敬养"相统一的孝道实践。正如《礼记》所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此或为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关键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三日丑時| 2025/7/27/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