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58|回复: 1

[文言文] 父母之教文言文原文阅读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1-30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母之教

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余晗睿


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


予自堕地,父母皆随我。不论何事,其皆给我以关怀。吾父者,读圣贤之书而教我,共探讨论述,以行为举例,以实事告我,常引经据典,真“无所不知”也。日日夜夜,总是如此,多年以来,决无丝厘间断。既如此,吾成绩拔高,品学俱升,亦不足为奇。


吾母者,予爱而敬之。思一日,其足下有疔,仍接我下学,面如白纸,手指微颤,却与我谈笑风生,不作痛苦之状,是不令我担心也。


父母之陪伴,使我心中温暖不已。吾常思:一人如无父母随行,又有何乐可言?又有何心思可置于学习、事业之上?


阅读,富人也。前一日,予执一名贵衣物,大加显摆。父见,厉声斥我:“名贵何用?到头空。无足富己,不如读经典之书,充实自己。如人人求名,人人逐贵,斯不仁者生也!”


吾受教,阅读之,但觉天下之事,尽皆藏于书中,当手不释卷。名亦何贵?止空虚之物、无用之物也。


吾母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中之人物性格、悲欢离合,令吾唏嘘。常有不懂之处,即求教于父母,后豁然也。遇好段落、美文,予皆诵之。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比父母之陪我读书,其精华奥秘,不胜数乎!哲理,亦多不胜举。


习惯者,人之大本也。早起者,吾母之所致也。忆童稚时,吾无懒觉,母日日叫我之功也,如不从,则鞭打我。


礼者,吾父之所致也。


吾口一吐脏字,父之呵斥即来。父曰:“人无礼,何以立?何以为为人?礼自成习惯,则吾无忧矣。”是也,人如无良好习惯,则不为人耻(齿)焉!


伴,人之情也。读书,明理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心)也。


此皆父母之教也。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1-3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是十一岁学生作品,虽然用字时有错误,而文理之间,却深有启发之功,今人或喜国学经典,鲜识学径,少知家庭教育之必要。此文晓焉。
大好四四 发表于 2025-7-1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父母教养之道——余生〈父母之教〉读后感》

余晗睿同学所作《父母之教》一文,辞约义丰,深得传统家训精髓。今试从国学角度阐发其要义,以明教化之道。

一、言传身教之典范
文中所述"父读圣贤书而教"、"母忍痛接子"二事,正合《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之旨。昔颜之推《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父母言行相顾,方能成就"品学俱升"之效。司马温公"马上枕上"读书法,尤见家学渊源之重。

二、读书明理之要义
"名贵何用"之训,暗合《论语》"君子忧道不忧贫"之义。王阳明《传习录》有言:"读书所以调摄此心,正如服药所以调摄此身。"余父以经典代华服,深得古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昧。至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教,实本于钱泳《履园丛话》,乃知行合一之正道。

三、习惯养成之深意
晨起习礼之事,可溯《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之制。朱柏庐《治家格言》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正是养成之道。严父呵斥脏言,犹如张履祥《训子语》所戒:"言语最要谨慎,交游最要拣择。"习惯成自然,方为修身根本。

四、现代启示
今观此文,有三重当世价值:
1. 矫正物质崇拜:以书香代奢华,可谓对治时弊良方
2. 重建家庭伦理:亲子共读胜于功利补习,暗合《孝经》"移孝作忠"之序
3. 涵养文化根柢:诵读经典非为复古,实乃培养思辨之本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云:"君子之教,如时雨之化。"余同学所述父母之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今之世,若能以此为范,重振家学传统,则文化传承庶几有望。然须知教养之道,贵在持之以恒,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可期其速效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