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国学网 写实型: 半夜吃桃子――拣倒粑的捏
 老太婆吃腊肉――扯皮
 擀面棒吹火――窃不通
 十五个驼子睡一床――七拱八
 冬瓜皮做帽子――霉起灰(霉透顶)
 细娃儿穿西装――大套
 菜园坝的老鸹――飞起来吃人
 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冠生园的麻饼――点子多
 解放碑上的钟――群众观点
 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好吃街的板栗――现炒现卖
 叫花子守马路――坐倒找钱
 王二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十字街口迷了路――不是(识)东西
 双关型:
 落雨天不带伞――精灵(经淋)
 驼子淋雨――背时(湿)
 洋马儿(自行车)下坡――不睬(踩)
 菠菜煮豆腐――一(青)二白
 半天云挂口袋――装疯(风)
 对着窗口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老太婆打呵嗨――一望无涯(牙)
 除以上二类常见言子外,尚有一些特殊情况。归结起来有两类。一是对姓氏的隐讳诙谐说法,很美。如将姓谢的叫老花(源于花谢花开),将姓余的叫老摆(源自鱼摆摆)。另一类是熟语隐语,即将说话时要表达的意思隐藏起来,只说出熟语的蓁部分,机智谐趣。例如:将“喝酒”说成“喝点割肉打(酒)”,“眼”说成“轮睛鼓(眼)”或“挤眉眨(眼)”,“水”说成“鼻脓口(水)”或“流汤滴(水)”,等等。
 谚语
 谚语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某一区域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它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大于民间。以下将千百年来流传于重庆地区的民间谚语分类简要陈述。
 事理
 镜子擦得亮,脑筋用得活。
 人往明处走,雀往亮处飞。
 人比人,气死人。
 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
 做事偷懒赶儿,吃饭端大碗儿。
 人是铁,饭是钢,两碗吃了硬邦邦。
 天晴打逐步形成雨处,少时想个老来路。
 晴带雨伞,馆带路粮。
 一个钉子一个眼。
 好手难提四两。
 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
 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人心难摸,鱼鳅难促。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牛大压不死虱子,山高挡不住太阳。]
 一山难容二虎
 一个巴撑拍不响。
 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粒米成箩,滴水成河。
 水消石头现,鱼烂刺出来。
 三分利钱吃饱饭,七分利钱饿贪汉。
 天黄有雨,人黄不病。
 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多商量
 打铁看火侯,说话看脸色。
 人生社会
 小时偷油,长大偷牛。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算一世穷。
 好马不吃回头草,好蜂不采落地花。
 远水解除武装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寒时办来急时用,急时办来不中用。
 输钱只为羸钱起。
 名优钱不如积德,闲坐不如看书。逢善莫欺,逢恶莫怕。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平时肯帮忙,急时有人帮
 冷菜冷饭难吃,冷言冷语难听。
 来谙非者,便是是非人。
 人不可相,海水不可斗量。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收。
 嘴是江湖脚是路
 偷来钱,一眨眼;羸来钱,一阵烟,生意钱,两三天;
 干儿干女酒饭客,离了酒饭记不得。
 娘家饮食香,婆家饮食长。
 银钱不外露,家丑不外扬。
 输齐唐家沱。
 少时夫妻老来伴,三天不见惊叫唤。
 财政吃紧,官吏紧吃。
 香烟―递,说话和气,
 筷子一提,解决问题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
 领导说一句,下面跑断气。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口吃两江水,认钱不认人。
 天象、地理、农事等
 十八九,坐倒守;二十一二三,月起鸡叫唤。
 十四十五,两头出土。
 立夏科风摇,、麦从泥里捞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太阳戴圈圈,雨落明后天。
 日晕长江水,月晕草头枯。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天上云钩钩,无雨也不风。
 太阳反照,涌水淹灶
 雾上山,地不上,雾下坡,太阳多
 阳雀一催,活路成堆。
 雷打惊蛰后,平坝种成豆;雷打惊蛰前,高山水满田。
 清明种瓜,船载车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