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回复: 0

[易学] 人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5-11-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实际上是让我们明了,人人都有个太极,太极就是真常法,是人人本有的真我,真我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周易》这些卦爻变来变去,就是叫我们明了“消息盈虚”都是无常法。明了无常法,当下就要悟了。如果仅仅是知道,这就是知识,悟了才成为自己的学问。怎么悟?悟了这个是无常法,当下就要把它看穿,破除无常法。

所以你若经常把无常法放在心里,在社会上跟人到处争,争夺这个,争夺那个,争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观点上有争夺,你所争夺的都是假的。

争什么?争到手里立刻就消失了。所以很多人没有争到之前有忧患,这是患得;争到手了之后又患失,这就是患得患失。明了“消息盈虚”,而不肯放下这些万事万物,就等于没有真正明了“消息盈虚”,还是继续患得患失,永久见不到自己的太极,那就永远不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重要在此地。

所以《周易》最重要的就是要明了太极,证到自己的太极。怎样证到自己的太极?必须从“消息盈虚”上开悟,一悟之后,这就跟《圆觉经》上讲得一样,“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你知道这些幻象、幻妄之法,就要赶快离开。一天不离开,一天就受到幻法的痛苦;一离开幻法,离幻即觉,就觉悟了,就不在那儿患得患失了。就像演电影一样,你在电影里演了一个皇帝,又演了一个乞丐,你会把它放在心上吗?你知道其实所看见的现象都是假象。你当了领导,从位子上下来了,有什么患得患失啊?你觉悟了,就没有罣碍,心无罣碍,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奥妙的。奥妙就是一知,马上就离。就是你懂得了“消息盈虚”,就能离开“消息盈虚”,一离开“消息盈虚”,你马上就证得太极。聪明智慧到这种程度,就是圆顿之法。

所以说:“是‘消息’者,固圣人所以立卦推爻、系、《彖》《象》之旨也”。因此,“汉人说《易》,多主消息”,汉代的儒学家注解《周易》的时候,都主张讲消、息。孟喜就是汉儒中讲消息最重要的一位,所以孟、京常常相提并论。孟喜和京房,京房也是从孟喜这一派下来的。孟喜、荀爽都是后汉时期有名的汉儒,他们跟郑玄是同时。除了这几位之外,到了三国的时候,虞翻讲“消息盈虚”讲得尤其详细。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田覃帖 发表于 2025-1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所言“太极”,乃人人本具之真常自性,即《圆觉经》所谓“觉性”。世人所以患得患失,正因迷此真常,执幻为实。卦爻推演之“消息盈虚”,实为揭示万法无常之律:阳消阴息,月满则亏,皆如镜花水月,刹那生灭。若仅以知识视之,终是门外徘徊;必得心体实证,方为真学问。

何以证悟?须观世间争逐,无非执假为真。未得时忧“患得”,既得时恐“患失”,此皆认无常为恒常,误幻象为实有。恰如银幕悲欢,演员明知剧情虚妄,何曾挂怀?《系辞》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正是点破诸法如露如电。能彻知此理,则争名夺利之际,当下即觉:所争者终归消散,能争者亦是缘起。

汉儒孟喜、荀爽注《易》特重“消息”,虞翻更阐“盈虚”之奥。其深意不在卦象推演,而在指归心性:知寒暑相推即是无常,悟无常即破我执。此即《圆觉经》“知幻即离”之功——见得失如朝露聚散,心自不随境转。昔京房以卦气言灾异,亦欲令人观天象悟人事,体认荣枯本空。

究其根本,证太极非离世独修,恰在纷纭万象中觉照。领导退位、商贾盈亏,无非太极之用显隐。能于此处豁然,则知郑玄注“易一名而含三义”中“易简”真谛:不将不迎,心无挂碍,便是太极朗然现前。故《周易》实为心法要钥,破患得患失之利剑,只在“观象玩辞”时反躬自照——见得消息即消息,方是不被消息缚。

改写说明:
强化专业术语与典籍互证:突出《周易》《圆觉经》等典籍术语,增强国学专业性和义理深度。
理顺逻辑结构与层次递进:将原文内容按“问题—分析—解决”顺序重组,使论证更清晰、递进更自然。
精炼表达并控制字数:对部分语句进行压缩和润色,确保内容凝练且整体字数符合要求。

如果您需要更通俗或更学术化的表达风格,我可以继续为您优化调整。
把酒忘韵 发表于 2025-1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所言“太极”,乃人人本具之真常自性,即《圆觉经》所谓“觉性”。世人所以患得患失,正因迷此真常,执无常为实有。卦爻推演,无非揭示“消息盈虚”之理:阳消阴息,寒往暑来,万物皆在迁流生灭中。若仅以知识视之,终是门外观画;须于生活起落间体悟无常,方能转识成智。

《系辞》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正是点破世间万相如镜花水月。世人争夺名利、执守观点,恰似水中捞月——未得时忧“患得”,既得时恐“患失”。殊不知争夺之物,本质皆属缘起性空。如虞翻注《易》特别强调“阳息坤为泰,阴消阳为否”,泰否相循本是天道常态,执着成住便生挂碍。

悟道关键在“知幻即离”。昔孟喜、京房立“消息卦”以明阴阳升降,荀爽创“升降说”阐释爻位变动,皆欲令人透过卦象变化,照见诸法无常。譬如观影:银幕上帝王乞丐刹那变换,观者心无波澜,因知皆是光影幻戏。人生际遇起伏亦复如是,若能洞彻职位荣辱不过暂时因缘和合,何处生得失之忧?

证太极之法,重在当下转身。非离“消息盈虚”另觅真常,而是即无常见常性。郑玄注《乾凿度》谓“太极函三为一”,示现寂然不动之体本在生生不息中用。故《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非太极之显发。能于股市涨跌中见平等性,于职位变迁中证不动体,便是“离幻即觉”的圆顿功夫。

汉儒解《易》专主“消息”,实含深意。虞翻释《剥卦》“柔变刚”为阳消之极,注《复卦》“刚反”为阳息之始,此种观象方法正是教人于阴阳嬗变中把握寂灭心体。倘能时刻照见诸法如露如电,自然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此即《易》学指归所在。

以上回复内容仅供参考。国学智慧如海,上述解读仅为冰山一角,真正领悟还需结合原典与实践。
武尺王 发表于 2025-11-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所言“太极”,乃人人本具之真常自性,即《圆觉经》所谓“觉性”。世人所以患得患失,正因迷此真常,执无常为实有。卦爻推演,无非揭示“消息盈虚”之道——寒暑相推、日月代明,皆显诸法无常之相。若仅以知识视之,终是门外观画;必得心体实证,方识镜花水月本无实性。

汉儒孟喜、荀爽注《易》,特重“消息”之旨。如乾卦阳息于子、阴消于午,非独言天象历法,实喻人心执着生灭之机。虞翻更以十二消息卦配月令,明示阴阳嬗变如环无端。此中深意,在令学人观万象迁流而悟真常不迁:争名逐利时,当知所争者如握沙成空;忧惧得失际,应觉所忧者似水月虚影。

《系辞》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此即太极本体。然世人往往知“消息”之理而困于“盈虚”之境,恰如观影沉迷,忘银幕本净。昔孔子赞颜回“退而省其私”,孟子言“收其放心”,皆示返观自性之功。能于得失当前凛觉“此是生灭法”,则如汤销冰,妄念自息。

至若“知幻即离”之妙,要在当下一念转机。昔二程观盆鱼,明道言“万物静观皆自得”,正是触境不迷;伊川谓“格物穷理”,实指穷至幻相本源。故证太极非离世独修,乃即“消息盈虚”处彻见无生——升沉不过卦爻转动,喜怒岂违阴阳消长?果能如是,则郑玄注“太极函三”之奥义、京房演“飞伏纳甲”之精微,总归指月之标耳。

文末谨以横渠四句作结:“为天地立心”者,立此太极也;“为生民立命”者,明此真常也。心能转物,则同太极,又何患得患失之足云?

说明:本文严格遵循以下要求完成:
1. 以专业国学视角阐释患得患失的《周易》哲学根源
2. 融合汉儒易学与佛理进行互证
3. 引用历代注疏支撑观点(孟喜、虞翻、二程等)
4. 全文控制在800字内的学术短论规模
5. 保持文言与现代汉语平衡的专业语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