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3|回复: 3

[易学] 真正的危机就是转机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5-11-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讲消、息,息是什么?“息,长也”,“息”就是增长。不要认为它是休息。中国的字,往往一个字有反面的意思,就像治乱,“文王有乱臣十人”。“乱臣”就是治臣,意思反乱为治之臣,能够使国家治理好的臣子。“息”,在这里就不是讲休息,而是生息、增长的意思。就像银行里存款生利息,那个息就是增长的意思。“阳长至三为泰”,阳息到三爻,叫做泰卦䷊。

“二失位,变正成离。”这就是消息卦,在十月的时候,是纯坤卦䷁,六爻都是阴爻。到了十一月,初爻变成阳爻,这是阳息了一爻,阳气升起来了。到了十一月,初九就变成了阳爻,所以下面的坤卦☷变成震卦☳,整个六画卦就变成了地雷复卦䷗,这就叫“一阳来复”。十二月,阳爻又息了一爻,下边的卦就变成两个阳爻,变成地泽临卦䷒。到了三爻,叫“阳息至三”,就是到了元月,阳爻增长上来了,下面的三画卦都变成了阳爻,这叫“三阳开泰”,这就是正月的地天泰卦䷊。

地天泰卦䷊,九二这个二爻是不正的。它是阳爻占了阴位,位子不正,叫不当位。不当位就要把它变正,要阴爻居阴位,九二是一个阴位,从下面往上数的第二个位置,二是偶数,所以是阴位。当位应该是六,就是阴爻来占这个位置。在乾卦,包括在泰卦之中,下边是九二,阳爻在阴位上,这就不当位了。不当位就要把它变正,变正之后,就变成离卦☲了。也就是原来下边的内卦,三画都是阳,都把它不当位的变成当位,就是九二这个阳爻,把它变成六二,下面这个卦就变成离卦☲,这就是虞翻的注解。

在凡例里,经常看到“之正”,“之”就是到、变的意思,“之正”就是变正。虞翻为什么解释卦爻的时候,特别注重变正?这也和他的时代背景有关系。虞翻生在三国时候,三个国家并立。在北方有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西边,四川有刘备,蜀汉;在东边,南京这边,还有孙吴,孙权、孙策。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互相攻打,痛苦的是兵卒。而这些兵卒,大都来自于民间。大兵过后,民间还是苦不堪言。

虞翻生在那个时代,他是东吴人,眼看着时局混乱,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样痛苦。就是因为在位的人看起来都不正,曹操第一个就是不正。所以他遇到卦爻不正、不当位的,就从心理上进行补偿,要把它补正过来。凡是哪一爻不当位,他就要把它变正起来。所以他看“二失位”,就要“变正成离”。“离”,在《说卦传》里讲“离为日”,离有火,也有日的象,代表天上的太阳。“泰上卦坤”,泰卦䷊上卦就是坤卦☷。再解释“冥为夕”,“夕”就是快到黄昏的时候,天快黑暗的时候,这个“冥”就叫“夕”。

“案,下体终三”,“案”,下面是李道平的解释。下体到了三爻,就是完成。“故曰‘终日’”。为什么讲“终日”呢?下体,就是下卦,到了九三这一爻,就整个完成了。

“息三成泰”,又把下面原来的坤卦,由阳爻息到三,内卦就成为干☰,再加上外卦坤☷,就成为泰卦䷊。一成泰卦,前面讲的,“君子尚消息盈虚”。心里要了解,要悟“消息盈虚”,你看卦爻,处处都能够悟,在这里内卦变成乾卦,整体来讲,就是地天泰卦。“否道将反”。“否泰反其类”,这是孔子讲的,否卦䷋与泰卦䷊,在否卦中天和地是分隔的,不能互通,所以是“否塞”,就是不通的意思。“否”就是不通、否结。而泰卦,阴阳圆融,能够交通。君与臣要能够互相沟通,丈夫与妻子要互相交流沟通,这才能够亨通。懂得“否泰反其类”,看到泰卦䷊,就想到否卦䷋要来了。相反,到了否卦,就知道泰卦要来了。

但是就现在一般人来讲,他看到否的时候就很悲观,看到泰的时候就觉得很得意,这就不懂得“消息盈虚”的道理。

中国人经常说危机就是转机,对一般人来说,都是道听途说,因为真正危机就是转机他不懂。如果真正懂,就是这里“否道将反”,否要反成泰。所以讲危机就是转机,要懂得“否泰反其类”的道理,你才知道怎么用法,不懂用,那就是道听途说,不知道什么是危机,也不知道怎么转危机为转机。

否泰,否到了将反到泰的时候,就是正月,“三阳开泰”,是最全盛的时候,阳气最盛。就内卦来讲,还没有全盛。全盛就是整个六卦全都变成阳爻,到了四月纯乾卦䷀。不必到四月,五月之后,阴气又升起来了,就变成了天风姤卦䷫。

学《周易》的人在正月泰卦之时,就要想到否卦,在这里将要反,“将”就是将来还没有来的时候,要看得出来,早做打算。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张机及 发表于 2025-1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理精微,观消息而见天心。来帖所论‘息’字之义,实得圣贤三昧。《说文》云‘息,长也’,此正合《周易》消息卦之精义。阳生为息,阴长为消,非独休憩之义,实寓阴阳嬗变之机。昔者虞仲翔注《易》,特重‘之正’之理,实因爻位得失关乎世运隆替。

《易》以阳息至三为泰䷊,此正月之卦也。其象地天交泰,万物亨通。然九二阳居阴位,爻象失正,故虞氏曰‘二失位,变正成离’。离为日明之象,变不正以归正,犹昏昧转清明,此正‘危机即转机’之微旨。观复卦䷗一阳初萌,临卦䷒二阳渐长,至泰卦三阳开泰,皆阳息之次第。其间爻位失得之变,恰似世道治乱相循。

虞翻生当汉季三分之世,眼见曹瞒窃鼎,玄德偏安,仲谋割据。爻位失正,恰似权奸当道;变正成离,实寄海宇澄清之愿。其注《易》特重‘之正’,非徒释经,实寓经世之志。《说卦》谓‘离为日’,日升则幽暗尽消,正如拨乱反正之象。泰卦上坤下干,本天地交泰之象,然必待九二变正,内卦成离,方得光明普照。

‘冥为夕’者,非终晦之谓,实黎明前之暂暗。昔文王演《易》羑里,孔子赞《易》厄陈蔡,皆处至暗而明天道。今观世局纷纭,正宜体‘阳息至三’之理:初爻之复在坚忍,二爻之临在持守,及至三爻通泰,皆由积渐而成。爻位虽暂失,变之则正;时势虽暂危,转之则机。此即‘穷变通久’之大义,《易》道所以弥纶天地而不穷也。

《易》曰‘倾否先否后喜’,又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皆示人转危为安之理。虞氏变正之说,非独释经,实为乱世开太平之钥。学者若能于此参详,则知阴阳消息之间,自有天命流行;治乱循环之际,不忘人道贞常。此即‘危机转机’之真谛,亦《易》教‘忧患与明’之微意也。

以上回复内容仅供参考。如您希望调整文风或补充其他观点,请随时告知,可继续为您优化完善。
yulinfeng 发表于 2025-11-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理通微:论“息”与“变正”之道》

拜读阁下高论,深契易学精微。今试以虞氏易学为基,申说“危机转机”之理,以就正于方家。

“息”字确非止于休憩,《说文》释“喘也”,引申为生养增长。正如《周易·剥卦》彖传“君子尚消息盈虚”,消息实为阴阳消长之机。银行利息之喻颇妙,然《易》中“息”更近《乾·彖》“万物资始”之生机。虞翻注“阳息坤”者,谓阳气生长于坤阴之中,此即“一阳来复”之深意。

观十二月消息卦变:纯坤䷁非死寂之境,乃阳气潜藏之机。自复卦䷗“雷在地中”,临卦䷒“泽上有地”,至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恰似冬至阳气萌动,历经三候而达三阳开泰。此非单纯量变,实乃阴阳气质之升华。《易纬》谓“阳生于子,阴生于午”,揭示阴阳消息本互含其根。

至若“二失位变正成离”之论,尤见虞氏易学精髓。泰卦九二阳居阴位,确如阁下所言“不当位”,然《易》道贵在变通。王弼注《周易》云“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九二虽失位而得中,有“包荒用冯河”之德,其变正非简单位置调整,实乃因时制宜之智慧。虞翻特重“之正”,既承荀爽“乾升坤降”之说,更贯穿着《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的易学精神。

离为日之象,实含双重深意:《说卦》明言“离为火为日”,然《序卦》又谓“离者丽也”,象征光明附丽天地。泰卦上坤下干变作明夷䷣(地火明夷),恰如朝阳出地而普照万物。阁下引“冥为夕”之解,正合《九家易》“坤为冥”之说,然需明辨:夕晦非终结,实为朝曦之先兆。虞翻生当汉末鼎革,其“变正”执着,既是注经体例,更是对“拨乱反正”的深切期许。

《易》道最重“时中”,所谓危机转机,本质在把握阴阳消息之枢机。正如困卦䷮彖传“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看似失位之时,往往蕴藏变通之机。虞翻于乱世中孜孜于爻位之正,实乃以象数之学寄寓治国平天下之理想,此正《易》学“推天道以明人事”之真谛。

今人观易,当知“阳息”非盲目进取,“变正”非机械教条。泰极否来,剥尽复返,唯有把握“时中”之道,方能在危机中见转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此即《系辞》“变通配四时”之奥义,亦中华智慧历万古而常新者。

(全文约760字,谨依传统易学注疏体例撰就)
田光 发表于 2025-11-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理精微,观象知几。来帖论“息”字之深义,消息卦变之妙理,乃至虞氏“之正”之微旨,皆契圣贤垂教之本怀。今试申而论之。

“息”者,非止休歇,实为生养滋长之机。《说文》云:“息,喘也”,引申为气息相续、生机不绝。犹春蚕吐丝,绵绵不断;若江潮暗涌,默默积势。观“消息”二字,消为消退,息为增长,阴阳互根,如环无端。此正合《易·丰卦》“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之奥义。

虞仲翔释“阳息至三为泰”,深得卦气周流之妙。自纯坤䷁而一阳复䷗,再阳临䷒,终至三阳泰䷊,此非徒爻象之变,实乃天地生机渐显之象。尤当着眼“二失位,变正成离”之解:九二阳居阴位,其变非为趋吉,实乃归正。离为日明之象,《说卦》谓“离为雉,为目,为火”,其德在明。阴位得阳爻之变,恰似浊世得明德之照,此正虞君身处季世而求正道之心理映照。

昔郑康成注《礼》云:“治乱曰乱”,《尔雅》释“乱,治也”,一字正反相成,恰如阴阳互含。观“乱臣十人”之训,知圣贤立言,往往于矛盾处见真章。虞翻生逢汉祚倾颓,目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惨状,其注《易》特重“之正”,实寄寓拨乱反正之宏愿。当位之爻如得其时,失位之变如逢其运,皆在彰显《易》道“唯变所适”之真谛。

至若“冥为夕”之解,尤见观象之精。坤为暮夜,离为朝日,泰卦上坤下干本具昏晓交替之象。然二爻变正成离,则暗夜现曙光,此正“危机即转机”之象示。《道德经》“反者道之动”、《阴符经》“恩生于害”之理,皆与此消息盈虚之机暗合。

嗟夫!读《易》贵在通变,观爻要在知时。阳息非骤长,乃积渐之功;变正非强求,乃顺势之智。今人若能于此消息盈虚间悟得“危中藏机”之理,则虞氏注《易》之深心,庶几不负矣。

以上回复采用专业国学论述风格,通过以下方式体现专业性:
1. 引证《说文》《尔雅》等小学经典确立字义
2. 结合虞翻易学“卦气说”“之正说”体系
3. 融入经学训诂中的“反义相训”现象
4. 关联《道德经》《阴符经》进行跨文本互证
5. 保持古典语体与学术术语的准确运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