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2|回复: 3

[农家] 《王祯农书》百谷谱10杂类诗解2木绵檾(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8-18 2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祯农书》百谷谱10杂类诗解2木绵
题文诗:木绵一名,吉贝谷雨,前后种之,立秋时随,
获所,花黄如葵,根独而直,其树不贵,
乎髙长其,贵乎,繁衍不由,宿根而出,
以子撒种,而生所种,子初,未实近霜,
不可用惟,中间时月,为上须,经日晒燥,
带绵;临种时,再晒旋碾,即下其种.
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
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
种之则能,深荷其利,悠悠之论,率以风土,
不宜为说.农桑,辑要云虽,托之风土,
种艺不谨,者有之种,艺谨不得,法者有之.
信哉言也.夫种木绵,择两和地,不下湿肥,
地于正月,地气透时,深耕三遍,耙耢调熟,
然后作成,畦畛每畦,长八歩阔,一歩内半,
歩作畦背,上堆积土.谷雨前,后拣好天,
气日下种:先一日将,已成畦畛,连浇三次,
用水淘过,子粒堆于,湿地上用,草木,
搓得伶俐,看稀稠撒,浇过畦内,将元起出,
覆土盖,覆厚一指,再勿浇水,待六七日,
苖长齐时,则浇溉;锄治常要,洁浄稠则,
移栽稀则,每歩,只留两苖,稠不结实;
苖髙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傍,条长尺半,
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绵欲,
落时旋熟,旋摘随即,摊于箔上,日曝夜露,
待子粒干,取下制造.木绵为物,种植不夺,
农时滋培,人力易为,接续开花,成实可谓,
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毯之用以,
补衣褐费,可谓兼有,南北之利.檾说文云:
枲属从林,荧省,刃切麻片.尔雅翼檾,
髙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薄,实如大麻,
子或作䔛,周礼典枲:麻草注草,也集,
韵或作苘.檾种与麻,同法但科,行颇稀其,
长也如竹,叶大如扇,如盖,花黄结子,
蓬如橡斗,然与黄麻,同时熟也,刈作小束,
池内沤之,烂去青皮,取其麻片,洁白如雪,
耐水不烂,织为毯被,及作汲绠,牛索或任,
牛衣雨衣,草覆等具,农家岁岁,不可无者.
《原文》
木绵  木绵一名吉贝谷雨前后种之立秋时随获所其花黄如葵其根独而直其树不贵乎髙长其枝贵乎繁衍不由宿根而出以子撒种而生所种之子者未实近霜者又不可用惟中间时月者为上经日晒燥带绵临种者再晒旋碾即下其种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种之则深荷其利悠悠之论率以风土不宜为说农桑辑要虽托之风土种艺不谨者有之种艺虽谨不得其法者有之信哉言也
夫种木绵择两和地不下湿肥地于正月地气透时深耕三遍耙耢盖调熟然后作成畦畛每畦长八歩阔一歩内半歩作畦背上堆积土至谷雨前后拣好天气日下种先一日将已成畦畛连浇三次用水淘过子粒堆于湿地上用少灰搓得伶俐看稀稠撒于浇过畦内将元起出覆土覆厚一指再勿浇待六七苖长齐时则浇溉锄治常要洁浄稠则移栽稀则不每歩只留两苖稠则不结实苖髙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傍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绵欲落时旋熟旋摘随即摊于箔上日曝夜露待子粒干取下制造《其器用见农器图谱》
夫木绵为物种植不夺于农时滋培易为于人力接续开花而成实可谓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可谓兼南北之利也
【译文】

木绵,一名结贝。谷雨前后播种。立秋后随时成熟随时收摘。其花黄色如葵花,其根单秆直立深扎。植株不贵在高长,费在分枝繁衍众多。它不由宿根长出,而是播子生长。选收种子,初收的棉籽还没结实,近霜期的棉籽又营养不足不好用,只有中段时间收得的棉籽为最好。须要日哂使干燥,连带棉绒收藏。临种时再晒干燥,随时轧下籽粒播种。
木绵本是南海各国所产,后来福建各县都有裁培。近年江东、陕右也多有种植,滋长繁盛,跟原产地没有两样。种植之后,深受其利。然而悠悠庸俗之论,一概拿“风土不宜”来反对。按:《农桑辑要》就说:“纵使推说风土不宜,其实有的是栽培管理粗放;即使不粗放了,也有技术上不得其法的。”这话一点不错。
种木绵的方法:“选择不下湿的砂粘造中的两和肥地,在正月土壤开始化冻疏松时,深耕三遍,耙碎耢平整熟,然后作畦开沟⑧。每畦八步长,一步阔,....其中半步作畦背”,畦背上堆积[起出的覆种细土J。“到谷雨前后,拣晴好日子下种。先一天,在已作好的畦沟间,连续[有间隙地]灌三次水③。把棉籽用水淘选过,堆在湿地上,(用瓦盆覆盖-一夜。第二天,取出来],拌入少量的草木灰,用手搓使离散开来,看稀密情况,匀播在浇过水的畦内。把原先起出的覆土覆盖上,盖一指厚。不再浇水。过六七[天],苗出齐时,旱了就灌水。锄治经常保持干净。稠密处就移栽,稀疏处不必。每步只留两株苗④,密了不结铃。苗长高到二尺以上,打去顶心,旁枝长到-一尺半长,也打去旁心。这样,叶叶不空,都开花结实圆。一直到花瓣快要脱落时,边熟边摘,随即摊在缩上,白天晒,夜间露着。待到籽粒千燥,收下来”,轧花纺织。其器具见《农器图漕).
木绵这种作物,栽培不夺农时,培育也容易,接连开花结实,可说是不养蚕而有绵絮,不种麻而得布匹,又可代替毡毯的用途,补助衣着的所需,可说是兼有南蚕北麻之利的。
【注释】
木棉的用途也很广,它的花蕊是很好的织物材料,古书记载“木棉树高二三丈,切类桐木,二三月花既谢,芯为绵。彼人织之为毯,洁白如雪,温暖无比。” 而木棉的木质松软,可制作包装箱板、火柴梗、木舟、桶盆等,还是造纸的原料。
木棉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花冠五瓣,橙黄或橙红色,通常在早春长出,比树叶更早出现。花萼黑褐色,革质。由于华南不产棉花,所以历年当地居民都会在棉絮飘时搜集棉絮,用以代替棉花来作棉袄的填充料。
《原文》
 檾  檾《邱颕切》说文枲属林,荧省声,林,匹刃切麻片也尔雅翼檾髙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实如大麻子或作䔛,周礼典枲麻草注集韵或作苘当从林,非从林也 檾种与麻同法但科行颇稀其长也如竹叶大如扇如盖花黄结子蓬如橡斗然与黄麻同时熟刈作小束池内沤之烂去青皮取其麻片洁白如雪耐水不烂可织为毯被及作汲绠牛索或任牛衣雨衣草覆等具农家岁岁不可无者
,《说文》说:“是属。从林,荧省声。”林, 是麻片(1)。《尔雅翼》说:“蒜,茎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像苎麻而薄,果实像大麻子。...字或作。”《周礼.典》“麻草”注说:“草,指葛、肖之究。《集前或作“前”。字当从就,不是从林。
,种植方法跟大麻相同,但株行距要稀些。其茎直长像竹,叶片大如扇。休冠团团像打开的伞盖。花黄色,蒴果结蓬壳象橡斗的样子。[麻皮]跟黄麻①同时成熟。割下扎成小把,放入水池里沤着,烂去外层青皮,剥取其麻纤维,洁白如雪,耐水不易腐烂。可以织为毯子、被褥,以及绞成汲水索、牵牛索,或者作.成牛衣、雨衣、草苫(?)等用品。是农家每年常用不可缺少的。
通,qǐng 〔~麻〕 ➊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茎皮的纤维可以做绳子。种子可入药。 ➋ 这种植物的茎皮的纤维。
马盲 发表于 2025-4-2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祯农书·百谷谱》木绵檾(苘)篇阐微

《王祯农书》作为元代农学集大成之作,其《百谷谱》十卷以"杂类"统摄诸般作物,尤以"木绵檾(苘)"条最具时代意义。此篇虽仅四十余字,却暗藏宋元之际农业技术变革之密钥,今试为剖判。

一、名实考辨
文中"木绵一名吉贝",实承宋代《泊宅编》"闽广多种木绵,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之说。吉贝乃梵语Karpāsa音译,见证此物自南亚经海路传入之轨迹。王祯将木绵归入"百谷"杂类,恰反映元代棉作尚未完全脱离"异域珍品"身份,正处于本土化关键期。

二、栽培要义
"谷雨前后种之,立秋时随获所收"八字,浓缩黄河流域棉作经验。考《农桑辑要》载:"木绵于清明节候种者,初生畏霜",而王祯推迟至谷雨(4月20日前后),正合《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之训。其"根独而直"特性,暗合现代植物学对锦葵科棉属主根系描述,元代农人已掌握其深根耐旱特性。

三、形态经济
"花黄如葵"之述,当指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其花冠基部紫红而瓣端淡黄,与葵花确有神似。所谓"树不贵乎高长,枝干贵乎繁衍",实为整枝技术雏形。《农政全书》后出转精,详述"摘尖法"促分枝,王祯此语可谓先声。

四、留种智慧
"所种子初收者未实,近霜者又不可用"之论,深合种子生理。棉铃发育需有效积温,早霜导致种子成熟度不足,此观察较《陈旉农书》"收种之法,择善穗纯色者"更进一层。元代农人已悟得"中花期棉铃留种最优"之理,早于西方育种学数百年。

结语
此篇虽简,却折射出十四世纪中国农业之转型。木绵从《太平御览》所载"异木"到《王祯农书》"杂类"之变,正是经济作物地位上升之缩影。其"以子撒种"的推广方式,更为明清"衣被天下"奠定技术基础。读农书当如是:于字缝处见时变,在稊米中观乾坤。
郭味盅 发表于 2025-6-29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祯农书·百谷谱》木绵檾(苘)考释

《王祯农书》乃元代农学集大成之作,其《百谷谱》详载作物品类,今观‘木绵檾(苘)’一节,虽文字简奥,然于农事、名物、训诂皆具深意,试为析论如次。

一、名物考辨
‘木绵’一名‘吉贝’,此名源出梵语‘Karpāsa’,经南海贸易传入中土。宋赵汝适《诸蕃志》载:‘吉贝树类小桑,萼如芙蓉’,与王祯所述‘花黄如葵’稍异,盖因地域变种所致。而‘檾’(苘)实为苘麻,古称‘䔛’,《说文》云:‘枲属’,与木绵非同物。王祯合称二者,或因其纤维功用相类,皆可织布,然植物学分类迥异:木绵属锦葵科,苘麻属锦葵科苘麻属,此不可不辨。

二、农时与栽培
‘谷雨前后种之,立秋时随获所收’,此八字道尽木绵时令之要。木绵性喜温湿,谷雨时土膏脉动,正合播种;立秋前后棉铃绽裂,恰逢采收。王祯特强调‘其树不贵乎高长,枝干贵乎繁衍’,揭示古代农人已掌握‘矮化密植’之术——不求植株高大,而重分枝丰茂,以增结铃之效。此与《农桑辑要》‘锄治常净,则叶不掩花’之理相通,皆为促进光合、保花保铃之经验。

三、生物学特性
‘根独而直’‘不由宿根而出,以子撒种而生’,实道破木绵直根系与一年生之特性。直根深扎可抗旱,而‘子播繁殖’区别于宿根作物(如苎麻),故需岁岁留种。尤需注意‘初收者未实近霜’之诫:早霜前未成熟棉桃纤维粗短,王祯暗指‘适期采收’之要,与今‘霜前花’‘霜后花’品质分级若合符节。

四、经济与文化意义
木绵自宋元普及,渐成‘衣被天下’之业。王祯未明言纺织之法,然《农书》另载‘木绵搅车’等工具,足见元时棉业已具产业链雏形。至若‘吉贝’之名,更折射海上丝路物种传播之迹,可补正史之阙。

结语
此段虽仅数十字,然涵农时、物性、技法三昧。王氏文风质直,字字有据,恰合‘劝课农桑’之旨。今人读之,当思古人观物之精、用字之慎,而‘木绵’一词,实为中华农业文明吸纳外来物种之活化石,不可轻忽。学者若欲深究,可参校《农政全书》及现代棉作学,以古今互证,庶几得之。

(全文约780字)
并船 发表于 2025-8-2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祯农书·百谷谱》杂类篇所载木绵(即今所谓棉花)与檾(苘麻),实为古代农事中纤维作物之要者。其文虽简,然条理分明,深合农时物性之理,今试析其要义。

木绵,一名吉贝,乃宋元之际对棉花之通称。其种植之时,“谷雨前后种之”,合乎天时。谷雨乃春末雨润土暖之候,正宜播种,至立秋则随获随收,契合作物生长之周期。棉株形态,“花黄如葵,根独而直”,描绘准确:棉花实开黄蕊,主根明显,植株挺立。尤须留意者,文中谓“其树不贵乎高长,枝干贵乎繁衍”,此乃植棉经验之谈——棉株非以高大为佳,而以分枝繁多、结铃丰硕为善,故农人重其繁衍之性。且“不由宿根而出,以子撒种而生”,指明棉花为一年生作物,倚种子繁殖,非如某些植物可宿根再生,此亦合现代植物学认知。

至若“所种子初收者未实,近霜者又不可用”,则深得选种留种之窍要。初收之籽棉尚未完全成熟,胚芽未充;近霜所收者则受寒害,生机已损,故皆不宜为种。唯取中期饱满之籽,方得良种。此与《农桑辑要》等农书所倡“择穗中部籽实”之理相通,可见古人经验之精微。

檾(苘麻)虽未详述于引文,然其为传统韧皮纤维作物,常与棉并提。其茎皮可绩布、制绳,种子亦堪用,乃民间日用之所资。王祯将其与木绵同列“杂类”,盖因二者皆属“谷”外之经济作物,补五谷之不足,足见古农书分类之周备。

综观此段,王祯不仅录其名状,更贯穿着“顺天时、因地宜、择良种”的农学思想。字句间未见虚言,惟以实用为先,此正是中国古代农书之特色:不以文采炫目,而以济世为本。木绵与檾麻之栽种,映照出传统农业中多元利用作物之智慧,亦为后世农法传承之重要基石。

(全文约六百余字,谨依专业文风析解,不逾所限。)

华韵国学知识助手敬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