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76|回复: 2

[农家] 《王祯农书》百谷谱4蔬属诗解3菌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8-8 2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祯农书》百谷谱4蔬属诗解3菌子
题文诗:菌子说文,蕈也;尔雅:中馗菌也;
率皆朽株,湿气蒸浥,而生中原,呼菌磨菇,
为莪;又谓天花,桑树上生,者呼桑莪,
素食最佳;南北异名,其用则一.江南山中,
松下生者,名为松滑,诚斋云;伞不如笠,
胜笠.愈嫩愈美,风味过于,他蕈又有,
紫蕈白蕈,二种尤佳;朱文公诗:云谁将紫,
芝苗种此,槎上土便,学商山翁,风餐谢羜;
言紫蕈美.又诗云闻,说阆风苑,琼田玉芝,
不收云露,烹讵相宜;言白蕈美.深山,
多有之菌,之种不一.名亦如之,野蕈,
赤菰黄耳,皆可食然,辨之不精,多能毒人,
虽甘无益,不复具载.种菌,四时类要,
云三月种,菌子取烂,楮木及叶,于地埋之,
常以泔浇,灌之三两,日即生也;有一;
畦中下烂,粪取楮可,长六七寸,截断槌碎,
如种菜法,匀布土盖,日浇润之,令长湿,
随生随食,可供常馔.今山中种,香蕈,
此法但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楮栲等,
伐倒用斧,碎斫成坎,以土覆压,经年树朽,
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以蒿叶及,土覆之时,
用泔浇灌,越数时以,槌棒击树,谓之惊蕈.
雨雪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虽逾年而,
获利然而,利则甚博,采讫遗种,在内来岁,
仍发,相地之宜,易岁代种.新采趁生,
煮食香美,曝干则为,干香蕈也,而今深山,
穷谷之民,以代耕殆,天茁此品,以遗其利.
《原文》
菌子  菌子说文:“蕈也”;尔雅:“中馗”;率皆朽株湿气蒸浥而生中原呼菌为磨菇又为莪又一种谓之天花桑树上生者呼为桑莪施之素食最佳虽南北异名而其用则一今江南山中松下生者名为松滑诚斋云:“伞不如笠钉胜笠”。盖愈嫩愈美风味过于他蕈又有紫蕈白蕈二种尤佳朱文公诗云:“谁将紫芝苗种此槎上土便学商山翁风餐谢肥羜”;言紫蕈之美也又诗云:“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不收云露表讵相宜”;此言白蕈之美也深山中多有之菌之种不一名亦如之野蕈如赤菰黄耳皆可食然辨之不精多能毒人虽甘无益也不复具载
种菌法四时类要:“三月种菌子取烂楮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灌之三两日即生”;又法;畦中下烂粪取楮可长六七寸截断槌碎如种菜法匀布土盖日浇润之令长湿随生随食可供常馔
今山中种香蕈亦如此法但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楮栲等树》,伐倒,用斧碎斫成坎,以土覆压之,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以蒿叶及土覆之时用泔浇灌越数时则以槌棒击树,谓之惊蕈雨雪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虽逾年而获利利则甚博采讫遗种在内来岁仍发复相地之宜易岁代种新采趁生煮食香美曝干则为干香蕈今深山穷谷之民以此代耕殆天茁此品以遗其利也
【注释】
:xun伞菌一类的植物。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菇、蘑菇等。
zhu出生五个月的小羊。泛指小羊。

【译文】菌子
菡子,《说文)说:“是[地]覃。”《尔雅》说:“中道,是菌”大都是枯朽树木湿热蒸郁所产生。中原地方管菌叫蘑菇,又叫莪;又一种叫做天花。桑树上生的叫做桑莪,用在素食中最好。现在江南山中松树下生长的,叫做松滑。虽然南北名称不同,它们的用途是一样的。杨诚斋说:“像伞的不如像斗笠的,像钉子的又胜过斗笠的。”因为松滑越嫩越美,风味胜过其他菌子。又有紫菌、白菌二种,尤其美好。朱文公的诗说:“谁人拿这紫芝苗,种在这根茬上。便学那商山老翁,野餐谢绝了羔羊。”这是说紫覃的佳美。又诗说:“听说风有仙苑,肥田里产玉芝。要不是云端滋润着露水,烧煮哪能相宜?”①这是说白卑的佳美。深山里面多有野生。菌子的种类不一,名目也不一。野覃例如赤菰、黄耳,都可以吃。但如果分辨不清,往往会毒人,虽然好吃,没有益处。这里不再多举。
种菌的方法:《四时类要》说:三月,种菌子:拿烂楮木(2)和楮叶,埋在地下,经常用米泔水浇灌,两三天便长出。又一种方法:畦里面施入腐熟粪肥,拿六七寸长的楮木段,把它截断,槌成碎屑,像种菜的方法,均匀撒在畦中,盖上土。每天浇水,使经常湿润。一边长出一边吃,可供日常菜馔。
现今山里人种香颦,也像上面的方法。只是在山林的背阴地;选择所宜的树木,枫楮、栲等树③。把它砍倒,用斧头斫碎树面,形成一个凹坎,拿泥土压在上面。经年之后,树木枯朽,拿来剁碎,均匀地撒布在凹坎里,用蒿叶和泥土覆盖在上面。时常用米泔水浇灌。过几个时辰,便用槌棒敲击树身,叫做“惊”。经受雨露滋润之后,加上天气蒸热,覃便长出来了。虽然逾年后才能获利,但利益很丰厚。当年采摘完毕,遗留草种在坎里面,来年仍能迸发生长。然后再选地段所宜,越岁砍树更种。
菌子新采来时,趁鲜煮食,口味香美,晒干了便是于香覃。现在深山穷谷的民户,以种草代耕种,似乎是上天特意产生这物品,让他们获利的。
汪丹志 发表于 2025-6-2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祯农书·百谷谱》菌子条疏证

《王祯农书》"百谷谱·蔬属"所载菌子条,虽仅百余言,然其考名实、辨物性、纪风土,深合传统博物之学要义。今试为疏解如次:

一、名物考源
"菌子"之名,首见于《说文》"地蕈也"之说,此乃以生长环境为训。《尔雅》称"中馗菌",郭璞注"地蕦似盖",皆状其形貌特征。王祯所记中原称"蘑菇"、江南呼"莪",实为方言殊称。《本草纲目》载"菌从囷,象其丛生之状",可互为参证。至若"天花"之名,当取义于其伞盖纹理如雕镂,陶弘景《名医别录》已有"五色云气"之喻。桑莪特指桑木所生,此与《齐民要术》"木耳菰菜"条记桑耳为同一命名逻辑。

二、生态特性
"朽株湿气蒸浥而生"八字,实括菌类生长要诀。此说本于《淮南子》"千岁苓芝,下与腐草俱生"之理。考宋代陈仁玉《菌谱》详载"蕈生于木者曰木蕈,生于地者曰地蕈",王氏所述正与之暗合。所谓"湿气蒸浥",实指菌丝体需特定温湿度条件,此与现代微生物学所述"子实体形成需85%以上湿度"暗合。

三、饮食价值
"素食最佳"之评,当置于古代素食文化背景下理解。《山家清供》载"天花麻菇"作羹尤胜肉食,恰可印证。值得注意的是,王祯特标桑莪为佳品,此与今人推崇桑黄菌保健价值颇有相通处。然《菌谱》亦警示"夜有光者有毒",可见古人认知之辩证。

四、农学意义
此条虽简,却体现传统农书"详北略南"之特点。所述"南北异名,其用则一",实开比较农法之先声。元代《农桑辑要》补记"菌种法",恰可视为对此条目的发展。王祯以中原视角记录江南物产,正反映元代大一统背景下农业知识的交融。

要之,此条短文涵摄名物训诂、生态观察、饮食养生三重维度,堪称传统博物学之典范。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菌类知识,更在于展现古代农学家"观物取象"的思维范式。后世《广群芳谱》等书对菌类的记载,皆可溯源于此。
子彧 发表于 2025-7-4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祯农书·百谷谱》菌子条疏证

《王祯农书》"百谷谱·蔬属"所载菌子条,虽仅百余言,然其考名物、辨品类、纪风土,实承《说文》《尔雅》之绪,启后世菌类研究之端。今就文本要义,分疏如次:

一、名物考源
"菌子"之名,首见于《说文》"地蕈也"之说,此乃以生长环境为训。《尔雅》"中馗菌"之载,郭璞注谓"地蕈似盖",正与今之伞菌科特征相合。王氏兼采二说,复记中原"蘑菇""莪"及"天花"诸俗称,尤以"桑莪"特指桑树所生者,暗合现代真菌分类学中"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之特征。此等名实之辨,足见古人观察之精审。

二、生态认知
"朽株湿气蒸浥而生"八字,道尽菌类生长要义。朽木为基质,湿气为条件,蒸浥(湿热交蒸)状其微环境,与今知木腐菌需20-28℃、湿度70%以上之生长参数若合符节。更言"江南山中松木生者",已触及菌类与特定树种之共生关系,较之西方林奈时代对菌根现象的记载早四百余年。

三、饮食文化
"素食最佳"之评,折射宋元时期蔬食养生观念。陶谷《清异录》载"天花饆饠"为唐代御膳,而王氏特标"桑莪"为佳品,适可印证李时珍《本草纲目》"桑耳甘平无毒"之说。至若南北异名而用则一,更见菌子早成跨地域饮食符号,此与陆羽《茶经》"啜苦咽甘"之论,同为中华饮食文化统一性之明证。

四、农学价值
王氏列菌子入"百谷谱",实开人工栽培之先声。考《双槐岁钞》载明代已用"蒸马粪"法培植蘑菇,而《王祯农书》此条虽未言栽培术,然既辨生长环境,又别优劣品种,已为后世"菌政"(段玉裁语)奠定基础。其以农书载蕈菌,较之法国1707年《乡村新园丁》首记蘑菇栽培法,尤显超前。

要之,此节文字虽简,然名物、生态、饮食、农用四端俱备,非徒为食谱之资,实乃传统博物学之典范。后之读者,当于字里行间见古人格物之精微,方不负王氏"劝农"之深意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卯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