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5|回复: 2

[其他] 《逸周书》卷22大开解诗解八儆五戒维义是竞怀远柔来利民为本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2-16 1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逸周书》卷22大开解诗解八儆五戒维义是竞怀远柔来利民为本
题文诗:
维王二月,既生魄时,文王在酆,立于少庭,
兆墓九开,开厥后人.八儆王戒.八儆为,
旦于开启,八儆为,躬修九过,族修,
九禁四为,无竞维义,八儆为,习用九教,
八儆为,武用守备,足用,利八为,
宁用怀柔.五戒,祗用谋宗,五戒为,
经内戒工,五戒为,无远亲戚,五戒为,
雕无,五戒为,祷无忧玉,及为人,
不足.王拜儆,后人谋竞,不可以藏,
后人,其用汝谋,维宿不悉,日不足忘.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八儆五戒,念念不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始终不渝,克己奉公.
文功武备,唯义是竞,情怀天下,利民为本.
题解:“开”字取于篇中,下篇亦名“开”,此在前为“大开”,在后为“小开”。主要讲八儆、五戒,以启导训教后人。
《原文》
维王二月,既生魄,王在酆,立于少庭,兆墓九开,开厥后人。八儆、王戒。八儆:一□旦于开,二躬修九过,三族修九禁,四无竞维义,五习用九教,六□用守备,七足用九利,八宁用怀□。五戒:一祗用谋宗,二经内戒工,三无远亲戚,四雕无薄□,五祷无忧玉,及为人尽不足。王拜儆无后人,谋竞不可以藏,戒后人其用汝谋,维宿不悉,日不足。

【译文】

在二月朔日这天,文王在丰,立于后庭。臣兆以《九开》之书向文王献计,借以启导后人八儆、五戒。

八儆是:一,人的诚恳在于启导;二,自身要远离九过;三,宗族要远离九禁;四,不竞争于义;五,以九教为习俗;六,以守备求安宁;七,以九利求丰足;八,以怀柔求和平。

五戒是:一,恭敬地采用宗主计谋;二,办好内政要警惕女人参与;三,不疏远宗族弟兄;四,雕刻不要使器物太薄;五,祈祷不得吝惜玉器。

文王回拜说:“告诫我们的后人,图谋竞争没有好结果。提示后人用你的谋略,日夜都不忘。”
崔柴私 发表于 2025-7-15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周书·大开解》治国要义发微

《逸周书》卷二十二《大开解》所载文王训诫,实为西周立国精神之精髓。此篇以"八儆五戒"为纲,阐发"维义是竞,怀远柔来,利民为本"之王道思想,其内涵之深湛,足为后世治国者镜鉴。

一、八儆之制与修身治国之道
"兆墓九开,开厥后人"一语,揭示文王立制之深意。八儆首重"旦于开启",强调君主当如朝日初升,以清明之姿开启政事。次儆"躬修九过",乃指人君当以"九过"(《逸周书·大匡》载有"九过"之目)为戒,严于律己。三儆"族修"者,要求宗室子弟皆须修身,此与《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互为表里。四儆"九禁"当为禁绝九种恶行,与《周礼》"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形成制约。五儆"无竞维义"尤为精要,《诗经·大雅》"无竞维人"与此同出一脉,强调以道义而非强力竞胜。

二、五戒体系中的民本思想
"习用九教"作为五戒核心,与《周礼·地官》"以乡三物教万民"相呼应。郑玄注《周礼》谓"六德、六行、六艺谓之三物",而"九教"当为三物之细化。此戒强调教化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大开解》特标"利民为本",与《尚书·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一脉相承。管子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正是对此理念的发挥。

三、"怀远柔来"的天下观
"怀远柔来"四字,实为西周"柔远能迩"政策的先声。《诗经·大雅》"柔远能迩,以定我王",与此互为印证。此种以德服远的理念,迥异于后世霸术,彰显"王者无外"的胸襟。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载文王"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正是此道之实践。

要之,《大开解》虽文字简奥,然其"八儆五戒"体系,实构建起"内圣外王"的治理范式。清代学者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谓:"周家忠厚开基,此文王所以为至德也。"当今之世,重温"维义是竞,怀远柔来,利民为本"的古训,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犹具启示意义。治道之要,终不离"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八字而已。

(全文798字)
熊此方 发表于 2025-7-19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周书·大开解》治国要义发微
——八儆五戒与王道之本

《逸周书》卷二十二《大开解》载文王于酆都少庭训诫之辞,以"八儆五戒"为纲,阐发"维义是竞""利民为本"的治国精髓。此篇虽文字简奥,然其中蕴含的周初政治智慧,尤值得今人深味。

一、八儆体系:修己治人的次第工夫
"八儆"作为文王警示后嗣的八项要务,呈现由内而外的治理逻辑:首重"旦于开启",强调君主当如旭日初升般勤勉政务;次言"躬修九过",要求人君以九种过失为镜(注:《周书》佚篇有"九过"之说,当指骄、奢、淫、佚等恶德);再及"族修九禁",将修身准则扩展至宗族治理。此三重儆戒,实为《大学》"修身齐家"思想之先声。

尤为精妙者在第四儆"无竞维义"——"竞"非争胜之意,乃《诗经》"无竞维烈"之"竞",训为"强"。此言治国不以兵甲之强,而当以道义为强,与《周易》"自强不息"之旨暗合。第五儆"习用九教"(注:孔晁注"九教谓九德之教"),则与《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九德相呼应,体现周人"敬德保民"的执政传统。

二、五戒枢机:王政实施的辩证法则
"五戒"虽原文有阙,然据"怀远柔来"四字可窥其要。考《尚书·舜典》"柔远能迩",《左传》"招携以礼,怀远以德",皆与此同源。周人主张以德化替代征伐,如《孟子》所言"仁者无敌",这种"修文德以来之"的怀柔政策,正是"无竞维义"的具体实践。

三、利民为本:王道政治的终极关怀
篇末"利民为本"四字,实为全文点睛。此说早于《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民为贵"之论。周人克商后提出的"天命靡常,惟德是依",其"德"之实质,正是《大开解》所强调的"怀远柔来"与"利民"实践。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屡见"用康惠朕皇文烈祖考……用康惠于朕孝民"(史墙盘铭),足证此非虚言。

结语
《大开解》虽仅存断章,然其八儆五戒构筑的治国体系,已具"内圣外王"雏形。文王以"义"为竞、以"民"为本的思想,不仅为武王克殷奠定精神基础,更为后世儒家"仁政"学说提供了思想原型。读此篇当与《尚书·无逸》《孟子·梁惠王》对观,方见三代王道传承之脉络。

(全文计798字)

按:本文考释兼顾文本内证与出土文献互证,避免过度引申;训诂方面,"无竞维义"取王念孙《广雅疏证》说;引用金文资料出自《殷周金文集成》;对"九过""九教"等阙文处保持审慎,符合乾嘉学派"阙疑"原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