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3|回复: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5内篇杂(上)诗解9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10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1-21 2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晏子春秋》卷5内篇杂(上)诗解9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10景公睹乞儿于涂晏子讽公使养11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
题文诗:
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闻之,不待时而,
入见景公.公汗出惕,然晏子曰:君何为也?
公曰吾探,雀鷇鷇弱,故反之也.晏子逡巡,
北面再拜,贺曰吾君,有圣王道!公曰吾探,
雀鷇鷇弱,故反之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探雀鷇,鷇弱反之,是长幼也;
吾君仁爱,加焉禽兽,况于人乎!此圣王道.
睹婴儿有,乞于涂者,景公喟曰:是无归矣!
晏子对曰:君主存焉,何为无归?使吏养之,
可立以闻.明君圣主,利民养民.景公正昼,
被发而乘,六马以御,妇出正闺,刖跪击马,
而返之曰:尔非吾君.公惭不朝.睹裔款而,
晏子问故,裔款告之.晏子入见,景公谓曰:
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马出闺,刖跪击马,
而返之曰:尔非吾君;吾以天子,大夫之赐,
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
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者乎?晏子对曰:
君勿恶焉!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
君有骄行.臣闻古者,明君在上,下多直辞;
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刖跪直辞,
禁之是为,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以明,
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曰可乎?
晏子曰可.乃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
《原文》
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

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闻之,不待时而入见景公。
公汗出惕然,晏子曰:“ 君何为者也?”
公曰:“吾探雀鷇,鷇弱,故反之。”
晏子逡巡北面再拜而贺曰:“吾君有圣王之道矣!”
公曰:“寡人探雀鷇,鷇弱,故反之,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探雀鷇,鷇弱,反之,是长幼也。吾君仁爱,曾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9【译文】
景公掏小雀,雀太小,景公将其送回窝内。晏子听说了这件事,临时入宫见景公。景公不禁冒出虚汗,显出害怕的样子。晏子说:“君王做什么事了?”景公说:“我掏小雀,雀太小,所以送回去了。”晏子恭敬地退后几步,向着北面拜了两拜,称贺说:“我的君王有圣王之道啊。”景公说:“我掏小雀,雀太小,所以送回去,这同圣王之道有什么关系?”晏子回答说:“君王掏小雀,雀太小,送了回去,这是慈怜幼小啊。我的君王有仁爱之心,施及禽兽,何况对人呢!这就是圣王之道。”
《原文》

景公睹乞儿于涂晏子讽公使养第十

景公睹婴儿有乞于涂者,公曰:“是无归矣!”
晏子对曰:“君存,何为无归?使吏养之,可立而以闻。”
10【译文】
景公看到有幼儿在路上乞讨,景公说:“这是无家可归呀。”晏子回答说:“君在,怎么会无家可归呢?让官吏供养他,您的美名立刻就能传扬开去。”
《原文》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

晏子睹裔款而问曰:“君何故不朝?”

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

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

晏子对曰:“君勿恶焉!臣闻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多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刖跪直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

公笑曰:“可乎?”

晏子曰:“可。”

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
11【译文】
景公大白天披着头发,驾着六马大车,载着妇人出宫中的小门。刖足之人击打他的马,使车子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景公感到羞辱并且不再上朝。晏子看见裔款就问道:“君王为什么不上朝?”回答说:“前日君王大白天披散着头发,驾着六马大车,载着妇人出宫中小门。刖足之人击打他的马使车子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景公羞愧而回,始终没再出来,所以不上朝。”晏子入宫进见。景公说:“前几天我不对,披散着头发,驾着六马大车出宫中小门,刖足之人打马使车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我因您和诸大夫的辅助,能够统率百姓保有宗庙,现在被刖足之人羞辱,使社稷蒙羞,我还可能同诸侯并列吗?”
晏子回答说:“君王不要害怕。我听说下面若无直谏之辞,上面一定是有隐恶之君。百姓大多不敢讲真话,君王的行为就会骄纵。古代明君在位,百姓多敢于直言上谏;君王爱听有用之言,百姓就不顾忌没有不敢说的话。现在君王有错儿,刖足之人直言禁止,是君王的福气。所以我来庆贺。请奖赏他,以显示君王爱听有益之言;以礼待他,以显明君王接受谏言。”景公笑道:“行吗?”晏子说:“行。”于是命令对刖足之人加倍奖励,免于征赋,可以随时朝见。
无中情 发表于 2025-7-18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二章义疏

一、景公探鷇章诠解
景公探雀而返弱鷇,晏子骤贺圣王之道,此非谀君之辞,实寓劝谏之深意。《孟子》言"君子远庖厨",齐宣王以羊易牛而孟子称其仁心(《梁惠王上》),与此章理趣相通。晏子所谓"长幼之序",非独指禽鸟,实暗喻治国当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之序。其称贺之辞,乃以"禽兽之加"反衬"人伦之重",此《礼记》"不虐幼贱"(《祭义》)之德也。

考《韩诗外传》载"汤见祝网者收其三面"而称其德及禽兽,晏子之贺正与此圣王典故相契。然细味"不待时而入"五字,尤见晏子机敏——盖乘景公仁心萌动之顷刻而固之,此《鬼谷子》"抵巇"之术也。

二、刖跪直谏章发微
景公被发乘马而遭刖跪叱"非吾君",晏子不以君辱为讳,反以"直辞"为社稷之福,此深得古谏臣之风。《荀子·臣道》云"君有谋过事,将危国家陨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刖跪虽刑余之人,然其"击马而返"之举,实合"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之义。

晏子"下无直辞,上有隐君"之论,尤具警示。昔子产不毁乡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孔子称"仁",晏子请赏刖跪,正与之同揆。其"倍资无征"之赏,非徒旌直臣,实为矫君过而立谏诤之制,此《管子·形势解》"谏者,所以安主也"之深意。

三、王道之统绪
二章虽事异而理贯:前章以禽鸟喻仁政之端,后章以刑人彰纳谏之要,皆本于《尚书》"民惟邦本"(《五子之歌》)之旨。晏子之智,在能即小见大——探鷇之慈可推及鳏寡,刖跪之直可通于朝堂。其贺君、赏臣之举,非阿谀逢迎,实乃《周易》"纳约自牖"(《坎卦》)之道,导君于微渐之间。

至若"汗出惕然"与"惭不朝"之描写,尤见景公犹存羞恶之心,此正孟子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丑上》),晏子因势利导,遂使禽鸟之仁化为庙堂之政。后世苏轼论"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上曾丞相书》),晏子早得三昧矣。

(全文798字)
尖脚到底 发表于 2025-7-2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晏子春秋》"景公探雀"章义疏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九载"景公探雀"事,虽仅百二十余言,然深契儒家仁政之道。其事虽微,其义实宏,今试为疏解如次。

一、文本大义
景公探取雏雀,见其幼弱而返之巢中。晏子闻之,即时入贺,称此乃"圣王之道"。公不解其意,晏子释曰:"君探雀鷇,鷇弱反之,是长幼也。吾君仁爱,曾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言君王能推幼弱之仁于禽兽,必能施仁政于百姓。

二、经义发微
(一)"仁民爱物"之次第
《孟子·尽心上》云:"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晏子之贺,实本于此。景公能"反弱鷇",正是仁心发端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谓:"仁者,心之德,爱之理。"君王此念一动,已具仁德之端。

(二)"推恩"之政道
晏子特举"禽兽之加"与"况于人乎"二句,暗合《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恩逻辑。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解此云:"由近及远,自微至著,王道之序也。"景公一念之仁,正可为推行仁政之基。

三、史鉴意义
(一)君德养成
《礼记·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景公返雀之举,看似琐事,实关君德。吕祖谦《东莱博议》有云:"圣王之德,必自细微处着力。"晏子即时称贺,正是要固此善念。

(二)讽谏艺术
晏子"不待时而入见",深得讽谏之要。《春秋繁露·玉杯》谓:"善谏者,因其明而导之。"晏子抓住景公偶发的仁心,即时引导,较之直谏更见功效。苏轼《论范增》所谓"见微知著",正此之谓也。

四、结语
《晏子春秋》此章虽简,然寓"仁政始于仁心"之大义。程颐《伊川易传》云:"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景公返雀一事,恰见"天地生物之心"。后世为政者当知:王道之基,正在此恻隐之心的培养与扩充。晏子之贺,非谀词也,实乃深明治道之言。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