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6|回复: 2

[其他]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诗解10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11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1-7 2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诗解10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11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
题文诗:
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傅之,者皆有车,
百乘者也,晏子为一.公召,傅曰勉之,
将以而所,傅为.及晏子曰:君命其臣,
据其肩以,尽其力臣,敢不勉乎!今有之家,
此一国之,权臣人人,以君命命,之曰将以,
所傅为子,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婴,
不敢受命,愿君图之!淳于人纳,女于景公,
生孺子荼,景公爱之.诸臣谋废,公子阳生,
立荼也,公告晏子.晏子曰否,以贱匹贵,
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夫阳生者,
生而长也,国人戴之,君其勿易!服位有等,
贱不陵贵;立子有礼,孽不乱宗.愿君教荼,
以礼而勿,陷于邪,导之以义,勿湛于利.
长少行道,宗孽得伦.夫阳生敢,毋使荼餍,
粱肉之味,玩金石声,而有患乎?废长立少,
不可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陛下所爱.
长少无等,宗孽无别,是设贼,树奸之本.
君其图之!古明君非,不知繁乐,而乃以为,
乐淫则哀,非不知立,其所爱也,以为义失,
则忧是故,制乐以节,立子以道.若恃谗谀,
以事君者,不足责信.今君,谗人之谋,
听乱夫言,废长立少;臣恐后人,有因君过,
以资其邪,废少立长,以成其利.君其图之!
公不听.景公没,田氏杀荼,立阳生;
杀阳生,立简公;杀简公,而取齐国.
《原文》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傅之者,皆有车百乘者也,晏子为一焉。公召其傅曰:“勉之!将以而所傅为子。”及晏子,晏子辞曰:“君命其臣,据其肩以尽其力,臣敢不勉乎!今有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人人以君命命之曰:'将以而所傅为子,’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婴不敢受命,愿君图之!”【译文】
   齐景公有五个儿子,派去教导他们的,都是拥有百乘兵车的大夫,晏子是其中之一。景公(分别)召见了这些老师,说:“努力吧,我会立你所教的儿子为太子的。”轮到晏子时,晏子辞谢说:“君王命令他的臣子,根据其所能承担的能力使他发挥才力,臣子敢不勉力吗?现在拥有兵车百辆的大夫,都是国中掌有实权的人,人人都以君王之令告诉别人说:'会将你教的儿子立为太子。’这一定会在五人之间离间树党,是倾覆国家的做法。我不敢从命,希望君王考虑这件事。”
《原文》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淳于人纳女于景公,生孺子荼,景公爱之。诸臣谋欲废公子阳生而立荼,公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夫阳生,生而长,国人戴之,君其勿易!夫服位有等,故贱不陵贵;立子有礼,故孽不乱宗。愿君教荼以礼而勿陷于邪,导之以义而勿湛于利。长少行其道,宗孽得其伦。夫阳生敢毋使荼餍粱肉之味,玩金石之声,而有患乎?废长立少,不可以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所爱。长少无等,宗孽无别,是设贼树奸之本也。君其图之!古之明君,非不知繁乐也,以为乐淫则哀,非不知立爱也,以为义失则忧。是故制乐以节,立子以道。若夫恃谗谀以事君者,不足以责信。今君用谗人之谋,听乱夫之言也,废长立少;臣恐后人之有因君之过以资其邪,废少而立长以成其利者。君其图之! ”公不听。景公没,田氏杀君荼,立阳生;杀阳生,立简公;杀简公而取齐国。
【译文】
淳干国献女子给齐景公,生了孺子荼,景公很宠爱荼。有些大臣商议让景公废掉掉阳生而立荼为太子,景公将此事告诉了晏子。晏于说:“不可以。用低贱之人匹配高位,是国家的大害。废长立幼,是祸乱的本源。阳生长于荼而且国人都拥戴他,君王不能改变(太子的人选)。人的职位有一定的等级,所以地位低的,不能凌驾于地位高的人之上;立太子有一定的礼法制度,所以庶子不能超过宗子的地位。希望君王能够用礼来教导荼,使他不要陷干邪恶;用义来引导他,使他不要沉迷于私利。长的、少的的各循其道,宗子、庶予各得其伦序。阳生敢不让荼饱食美味,尽情歌舞,而让他遭受忧患吗?废长立幼,就不能够教化国人;重视庶子轻视嫡子,并不能对您宠爱的人有什么益处。长幼没有等级,嫡子和庶子没有高下区别,是祸乱的源头。君王想想吧。古代的圣明之君,并非不知道制定浮靡的音乐,(而是)固为享受音乐过度就会生出悲哀的事情;并不是不知道立自己喜欢的人为太子,(而是)因为失去道义就会有忧患。所以,制定音乐要看节制,确立太子要遵从礼法,那些以谗言谄媚侍奉君王的人,您是不能够信任的。现在您是在听从谗谀之人的计谋,听信欲谋反作乱之人的话呀。废长立幼,我担心后人有借昔君王的过错而肆意邪僻之行,再度幼立长而达到他们的私利。君王要好好想想啊。”景公没有听从晏子之言。景公死后,田氏一族杀掉荼,立阳生为君;后来又杀掉阳生,立简公;后又杀简公取代齐国。
邹至 发表于 2025-6-5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晏子春秋》谏上二章义疏
——论礼制与君德之要

一、《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章旨
景公使五子之傅皆备百乘,复召而敕之曰"将以所傅为太子",晏子闻而进谏。此章所涉,实关立嗣礼法与君言威信两大要义。

考《周礼》"师保傅"之制,太子之傅秩同大夫,余子之傅降等,此尊卑有序之体现。景公使诸傅同乘百乘,已淆嫡庶之分;更以"立太子"为饵激励诸傅,尤悖"君无戏言"之训。《尚书·说命》云"惟口起羞",晏子所谓"轻于言而惰于行"者,正指人主轻发诏令,致臣下惑于侥幸,此乃乱政之端。

晏子之谏,首在匡正名器不可假人之理。百乘之制当专属储君,今滥施于诸子,是器以僭礼;复以空言诱之,是政以失诚。其"婴闻之"以下所言,皆引古制以证今非,所谓"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实为儒家"正名"思想之先声。

二、《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章旨
景公宠芮子而欲废长立幼,晏子以"废长立少,乱之本也"力谏。此章直指宗法制度核心,可与《左传》"宋宣公知人"事相参看。

《春秋公羊传》明言"立适以长不以贤",晏子所持正是周代嫡长子继承制精义。其谏言分三层次:
1. 天道不可逆:引"日以昱乎昼,月以昱乎夜"喻嫡庶各有其位
2. 民志不可乱:谓"夫服位有等,故贱不陵贵",立庶将致"少陵长"之祸
3. 历史不可违:举先王"立子以道"的传统警示景公

值得注意的是,晏子特别强调"荼幼而贱"的双重失礼:既违长幼之序,又悖贵贱之别(荼母贱)。此与《礼记·内则》"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的礼制细节遥相呼应,足见晏子以礼匡君的深意。

三、二章通论
两章皆聚焦君主决策的礼法约束:
前章戒"言轻",后章戒"行僭"
均以历史经验为据,体现晏子引经谏君的典型风格
共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左传》语)的执政理念

要之,晏子之谏非徒纠君过,实乃以礼经国之实践。其将宗法制度提升为政治哲学,使具体谏言蕴含"正名定分→安邦定国"的深层逻辑,此即《晏子春秋》能列于子部而垂范后世之故。

(全文798字)

按:本文释义主要参证郑玄《三礼注》、刘宝楠《论语正义》、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兼采竹简本《晏子》异文考释成果。
凤杰 发表于 2025-7-2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晏子春秋》谏上二章义疏
景公敕傅失言与废立之谏辨微

一、景公敕五子之傅失言章解
《内篇谏上》第十载景公使五子傅皆乘百驷,而敕曰"将以所傅为太子",晏子独谏其非。此章深明"君无戏言"之要义。考《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君命一出,即成法度。景公泛言立储,使诸傅生觊觎之心,实启"五公子争立"之祸端(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晏子之谏,非止纠言语之失,更在防"名器滥施"之弊。《左传·昭公十五年》载晋叔向语:"一言而善,诸侯皆宗",反观景公轻诺,恰违"慎乃出令"(《尚书·周官》)之训。

二、废嫡立庶事辨
第十一章记景公欲废嫡子阳生而立嬖妾鬻姒之子荼(《史记》作"晏孺子"),晏子以"畜子不改"力谏。按《春秋》之义,"立适以长不以贤"(《公羊传·隐公元年》),此周礼宗法之核心。晏子引"宋宣公舍子与夷而立弟穆公,终致宋乱"(事详《左传·隐公三年》)为鉴,正合孔子"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之教。值得注意的是,晏子虽守礼法,然其谏语特重"民心":"百姓安子而后托子",此与《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遥相呼应,足见齐国"重民"思想之滥觞。

三、晏子谏术发微
二章谏法各异:前章以"君命有常"(《管子·法法》)为据,直言"婴未闻有命而可以改者";后章则兼用历史镜鉴("昔宋之祸")与利害分析("废长立少,乱之本也")。其术合于《鬼谷子·权篇》"说人主者,必言奇验之史",而终归于"正名"(《论语·子路》)之旨。景公终违谏立荼,果致陈乞弑君、田氏擅权之祸(《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恰证晏子"违礼则乱"之预见。

结语
此二章虽言立储事,实关政道根本。晏子之谏,上承周公"明德慎罚"(《尚书·康诰》),下启荀子"隆礼重法"(《荀子·强国》),其守礼而不泥古、重民而存远虑之智,足为后世宰辅范式。太史公称晏子"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史记·管晏列传》),观此谏章,信哉斯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