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62|回复: 2

[其他] 青云读史:供销社重出江湖,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1-5 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00em]青云读史:供销社重出江湖,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size=1.00em]每当提起中国文化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很多人就将其视为造成国家落后的糟粕,原因是他们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政策。西方文化是和中国文化完全相反,他们是重商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金钱至上,金钱万能,以及与此对应的对奢靡享受的推崇,而中国文化向来是推崇节俭的。
[size=1.00em]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要赚很多钱成为巨商富贾,钱越多就越被视为成功的典范。如果以赚钱发财为中心目的,那么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呢?方法很简单,在产地尽可能压低产品价格,在销售地尽可能提高产品价格,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利润越多赚到的钱就越多。
[size=1.00em]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成功暴富的商人背后,站着失败致贫的两端,一端是被迫低价出售产品的供货方,一端是被迫高价购买产品的消费方。这两端失去的财富集中到了个别富商手里,会发生什么呢?会发生社会风气的腐化堕落。少数人手里掌控了过多的财富,正常的消费是永远不可能花完的,于是各种不正常的欲望就会滋生出来。
[size=1.00em]贫富两极分化是财富分配失衡的必然结果,财富分配失衡是重商主义的必然结果,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农抑商。注意,这里是重农抑商而不是重农禁商,因为商业是社会分工中必需的一环,我们不是要禁止它,而是要限制它。
[size=1.00em]   限制它,就是不允许它滥用自己掌控流通的权力,在产地制造过剩从而压低产品价格,在销地制造稀缺从而抬高产品价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禁止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商业之所以是社会分工必需的一环,是因为各个地方的产品需要互通有无。
[size=1.00em]商业的天职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把产地过剩的商品调剂到这种商品稀缺的地方,一是可以让产地的生产方避免损失,二是可以让销地的需求方得到满足,这是造福两端。但是不加限制的重商主义不是造福两端,而是掠夺两端,压低价格让产地的生产方无利可图,抬高价格让销地的需求方加重负担。
[size=1.00em]现在的商人在造福两端还是在掠夺两端呢?如果他们在掠夺两端,怎么才能限制他们呢?供销社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早就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供销社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不会在产地恶意压低价格,也不会在销地恶意抬高价格,中间赚到的合理差价也不会落入少数人的腰包让少数人暴富,而是会养活巨大的就业人口,结余的利润可以用于国家建设让人民受益。
[size=1.00em]这时候还会有人跳出来说什么国营企业效率低下,这个效率低下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如果讲赚钱,国企确实效率低下,不赚钱的路要修,不赚钱的电要通,不赚钱的信要送,用在发达地区赚到的钱去补贴不发达地区,利润获取能力显然不如只发展赚钱业务的私企要强。但是要讲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国企从来没有低下过,因为国企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赚钱。
[size=1.00em]我们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已经到了必须认真思考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把一切私有化去赚钱,那么科技就会毁灭人类。因为私有化的工厂实现了高科技无人化意味着工人全体下岗生活没有了着落,而公有制的工厂实现了高科技无人化意味着工人不用上班也能获得收入养家糊口,这就是为了赚钱的私有制和为了人民的公有制的巨大区别。
[size=1.00em]国外资本为什么热衷于在中国烧钱打造流通领域的巨无霸呢?因为一旦垄断了商品的流通权就可以人为制造过剩和稀缺,在产地购买的时候就故意不买或少买人为制造过剩从而压低价格,在销地出售的时候就故意不卖或少卖人为制造稀缺从而抬高价格,利用巨大的差价谋取暴利。
[size=1.00em]   上海疫情期间,就发生过外地捐助的物资进不去,老百姓只能高价购买保供物资的事情,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的宗旨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人民服务?供销社重出江湖就是要告诉全体人民,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商品的流通权要掌控在人民的手里,不能被资本垄断。
[size=1.00em]一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已经开始了,这场变革的目的就是让一切都回归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一定会用各种方法反扑,人民需要擦亮眼睛,认清谁是自己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坚定站在朋友一方,维护自己的利益。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25-3-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供销社复兴与中华商道之本》
(文约480字)

供销社之重兴,非制度之复旧,实为中华商道正本清源之机。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然商贾之道若失"义利之辨",则如《盐铁论》所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今观供销社之制,其要义有三:

一曰"通功易事"之衡。孟子言"市廛而不征",供销社以公器之身,可平产地与销地之利,使"鬻者不折阅,买者不踊贵"。此非抑商,乃矫商道之偏,合于《周礼》"泉府"平准之法。

二曰"崇俭黜奢"之教。司马光《训俭示康》谓"俭,德之共也",供销社统购统销之制,能遏商贾囤积居奇之风,破西方重商主义"以末致富,用本守之"之弊,正合《大学》"生财有大道"之训。

三曰"均富安民"之策。董仲舒言"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供销社以集体所有制为基,可调物资、平物价,犹汉之常平仓、宋之市易法,既防豪商垄断,又杜小民困顿,暗合《周易》"裒多益寡"之道。

然须明辨:今日供销社非简单回归,乃取传统智慧之髓,融现代治理之形。若执"重农抑商"为教条,则蹈王安石青苗法之失;若弃"以义制利"根本,则显桑弘羊均输法之弊。故《货殖列传》"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之智,尤当深味。

要之,供销社之兴,实为中华文明"重义轻利"精神在新时代之彰显。非为复古,实乃开新——以千年商道智慧,解今日贫富分化之困,其旨归终在《尚书》"正德、利用、厚生"六字而已。
廖目 发表于 2025-7-19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供销社复兴与中华商道之本》
(文/守拙斋主人)

一、重农抑商之本义
《周礼·考工记》云:"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中华商道本以"通功易事"为要义,非如今人所误解之"抑商"即否定商业。管子"士农工商四民分业"之制,实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之社会分工智慧。今人误读"重农抑商"为封闭保守,实未明《盐铁论》中"抑浮末"之真谛——所抑者乃投机牟利之"奸商",非正当流通之"良贾"。

二、供销社之文化根脉
供销合作社之制,实承《孟子》"市廛而不征"之遗意。考其源流,可溯至《周礼》泉府"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此即国家调剂余缺、平抑物价之古法。北宋王安石市易法、明代粮长制,皆此道之变体。今日供销社重兴,非简单制度回归,实为中华经济伦理"义利之辨"的当代实践——以《大学》"生财有大道"为本,取《史记·货殖列传》"取予以时"之智。

三、商道失衡之病理
今之商弊,恰如《荀子·王制》所警:"工商众则国贫。"然其病不在工商本身,而在失"中庸"之道。观当下"产地谷贱伤农,销地米贵伤民"之象,正是《汉书·食货志》所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代翻版。朱子《治家格言》"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之训,今之巨贾几人能守?王阳明《南赣乡约》"通有无,济困穷"的商道精神,已为资本逻辑所蚀。

四、供销社新义
今日重建供销体系,当参酌三义:
1. 《周易》"裒多益寡"之道:通过统购统销调节区域差价,实践《礼记》"均节财用"之理
2. 《管子》"轻重之术":以国家储备平准市场,防《商君书》所谓"商贾之士佚且利"之弊
3. 《盐铁论》"本末并利"之策:既保农民"粟有所渫",又使市民"货有所流",达致《孟子》"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之境

结语
范仲淹《四民诗》有云:"上以奉君亲,下以活妻孥。商贾非吾徒,君其择尔途。"供销社之复兴,非复古倒退,实为以中华商道之"义利和合"疗治现代市场之痼疾。若能参透《尚书·洪范》"八政"以"食货"居首之深意,则知此乃返本开新之举,非为消灭市场,实为市场立心,为生民立命。

(全文798字)

按:本文恪守"以经解经"之法,凡立论必引十三经、诸子为据,不作空言。商道之辩,自太史公《货殖列传》至黄宗羲《明夷待访访录》,皆一脉相承,今人当续此慧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午時| 2025/7/25/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