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9|回复: 2

[墨家] 《墨子》卷26明鬼诗解1天下乱由疑惑鬼神有无不明鬼神之能赏贤罚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9-16 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子》卷26明鬼诗解1天下乱疑惑鬼神有无不明鬼神之能赏贤罚暴
题文诗:
墨子言曰:逮至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
诸侯力正.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
惠忠也,父子弟兄,不慈孝悌,长贞良也,
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
民为淫暴,寇乱盗贼,兵刃毒药,水火以止,
无罪人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自利,
并作而起,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
则皆以其,疑惑鬼神,有无之别,不明鬼神,
之能赏贤,而罚暴也.若使,天下之人,
偕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
乱哉!鬼神者天.执无鬼者,曰鬼神者,
固无有.旦暮以为,教诲天下,疑天下众,
使天下众,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
天下.故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
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
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以,
不明察此.既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
然吾明察,此其说将,奈何而可?子墨子曰:
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
以众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闻见之,
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必以为无.若是何不,
尝入一乡,一里问之?自古及今,生民以来,
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声,则鬼神也,
何谓无乎?若莫闻见,则鬼神也,可谓有乎?

《原文》1
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2),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
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今执无鬼者曰:“鬼神者,固无有。”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疑天下之众,使天下之众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天下乱。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既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不可不察已。”然则吾为明察此,其说将奈何而可?子墨子曰:“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3),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若是,何不尝入一乡一里而问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若莫闻莫见,则鬼神可谓有乎?”
注释
(1)认为鬼神不仅存在,而且能对人间的善恶予以赏罚,这是墨子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本篇中,他列举古代的传闻、古代圣王对祭祀的重视以及古籍的有关记述,以证明鬼神的存在和灵验。从今天来看,这种宣扬迷信的做法显然是落后而不足取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墨子明鬼的目的,主要是想借助超人间的权威以限制当时统治集团的残暴统治。(2)“退”当作“迓”,与“御”通。御:止。(3)“惑”通“或”。
文》
墨子说:“自当初三代的圣王死后,天下丧失了义,诸侯用暴力相互征伐。因此就存在着做人时,君臣上下不相互做到仁惠、忠诚,父子弟兄不相互做到慈爱、孝敬与悌长、贞良,行政长官不努力于听政治国,平民不努力于做事。人们做出了淫暴、寇乱、盗贼之事,还拿着兵器、毒药、水火在大小道路上阻遏无辜的人,抢夺别人的车马衣裘以为自己谋利。从那时开始,这些事一并产生,所以天下大乱。这其中是什么缘故呢?那都是因为大家对鬼神有无的分辨存在疑惑,对鬼神能够赏贤罚暴不明白。现在假若天下的人们一起相信鬼神能够赏贤罚暴,那么天下岂能混乱呢?”
    现在坚持没有鬼神的人说:“鬼神本来就不存在。”早晚都用这些话对天下之人进行教导,以疑惑天下的民众,使天下的民众都对鬼神有无的分辨疑惑不解,所以天下大乱。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君子,如果实在想兴办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那么对于鬼神有无的分辨,(我)认为是不可不考察清楚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明白地考察(这个问题),这其中的说解将怎样才对呢?墨子说:“天下用以察知鬼神有无的方法,必定以大众耳目实际闻见的有无作为标准。如果确实有人闻见了,那么必定认为鬼神存在,如果没有闻见,那么必定认为不存在。假若这样,何不试着进入一乡一里去询问呢?从古至今有生民以来,也有人曾见到过鬼神之形,听到过鬼神之声,那么鬼神怎么能说没有?假若没有听到没有看到,那么鬼神怎能说有呢?”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明白地考察(这个问题),这其中的说解将怎样才对呢?墨子说:“天下用以察知鬼神有无的方法,必定以大众耳目实际闻见的有无作为标准。如果确实有人闻见了,那么必定认为鬼神存在,如果没有闻见,那么必定认为不存在。假若这样,何不试着进入一乡一里去询问呢?从古至今有生民以来,也有人曾见到过鬼神之形,听到过鬼神之声,那么鬼神怎么能说没有?假若没有听到没有看到,那么鬼神怎能说有呢?”
拉拉积极 发表于 2025-6-2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明鬼》篇义理阐微
——论鬼神信仰与社会治乱之关系

一、三代以降乱象之本
墨子所言"逮至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实指礼崩乐坏之世。其所谓"诸侯力正"者,非仅武力征伐之谓,更在于价值体系之崩塌。君臣失"惠忠"之道,父子缺"慈孝"之伦,兄弟丧"悌长"之义,此三者实为宗法社会之根基。墨子敏锐指出,此乱象根源在于"疑惑鬼神有无"——当世人丧失对超验力量的敬畏,则现实伦理规范亦随之瓦解。

二、鬼神信仰之社会功能
《明鬼》篇核心要义在于揭示"鬼神之能赏贤罚暴"的教化作用:
1. 约束机制:超越性监督可补法律之不足,"幽有鬼神"使独处亦存戒惧
2. 价值维系:通过"天志明鬼"建立绝对道德标准,使"兼爱""非攻"获得神圣性
3. 历史验证:墨子广引《商书》《周颂》及齐、燕、宋等国史事,证鬼神干预人事非虚

三、墨家宗教观之特质
不同于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性态度,墨家构建的鬼神体系具有鲜明功利色彩:
目的性:非为玄思,而在"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明鬼下》)
实证性:强调"众之所同见,众之所同闻"的经验验证
平等性:鬼神监察不分贵贱,"虽深溪博林、幽涧无人之所,施行不可不谨"

四、现代启示
墨子之论虽具时代局限,然其揭示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社会失序"逻辑链,于今仍有镜鉴意义。当代社会治理需兼顾:
1. 制度约束与精神信仰的平衡
2. 理性精神与敬畏之心的调和
3. 现实规范与超越维度的衔接

要之,《明鬼》篇非简单宣扬有神论,实为墨家借助宗教形式构建社会秩序之努力。其深刻处在于认识到:绝对价值信仰的坍塌,终将导致"天下大乱"的伦理危机。此思想遗产,值得今人深思。

(全文798字)
范尼 发表于 2025-7-13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明鬼》篇义理阐微
——论鬼神信仰与社会治乱之关系

《明鬼》上篇开宗明义,揭示三代以降天下大乱之根源在于‘疑惑鬼神有无’与‘不明鬼神能赏贤罚暴’两大认知谬误。墨子以‘圣王既没,天下失义’为历史转折点,直指鬼神信仰体系崩解与伦理秩序瓦解之因果关系,其论述逻辑严密,今试析其要义如下:

一、鬼神存有论为道德根基
墨子谓‘诸侯力正’之乱象,实源于‘不惠忠’‘不慈孝悌’等伦理失序。此与儒家‘礼崩乐坏’说表面相似,然其独到处在于将道德实践系于鬼神监督:‘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罚必胜之’(《明鬼下》)。此说建构‘天志—鬼神—人事’三级监察体系,使超越性存在成为维系‘兼爱’‘非攻’等核心价值的终极保障。

二、经验主义论证路径
篇中虽未展开(下篇方列三表为证),然‘天下失义’之现象已暗含‘否定鬼神则必致乱’的归谬逻辑。墨子将三代圣王之治与后世衰乱对比,揭示‘鬼神有无’非纯然形上之辩,而是具有‘百姓耳目之实’的经验事实——当‘疑惑鬼神’成为普遍认知,则‘强劫弱,众暴寡’等反伦理行为必随之泛滥。

三、赏罚机制的政治隐喻
‘赏贤罚暴’说实为墨子对周代‘天命靡常’思想的改造。其谓‘政长’若不明鬼神监察之能,则无法建立权威性惩罚机制。此论直指战国初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乱局,试图以鬼神信仰重构政治合法性,使‘天鬼’成为制约权力的超越存在,较儒家‘以德配天’说更具强制约束力。

四、当代启示
墨家鬼神观非迷信之谈,实为通过宗教形式构建社会共识的治理智慧。其强调‘明鬼’必先‘贵义’,将信仰体系与道德实践结合,对当代社会如何建立超越性价值参照系仍有启发意义。

要之,《明鬼》篇首章实为墨家宗教哲学之总纲,其以‘鬼神实有’为前提,以‘止乱兴治’为目的,形成独特的‘神道设教’思想体系。后文‘杜伯射宣王’等史实例证,皆为此理论框架之展开,读者当贯通全篇以窥其奥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