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0|回复: 2

[墨家]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1尚贤政本进贤事能治国法正为官府实民富养民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9-1 1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子》卷8尚贤()诗解1尚贤政本进贤事能治国法正为官府实民富养民题文诗: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治,
主社稷欲,修保勿失,故不察,尚贤,
政之本也!何知尚贤,之为政本?曰自贵且,
智者为政,乎愚贱者,则治,愚贱者为,
政乎贵且,智者则乱.知尚贤,之为政本.
故古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
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上,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不肖,抑而废之,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
相率为贤,以贤者众,不肖者寡,此谓进贤.
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为,察其所能,
而慎予官,谓事能故,可使治国,使治国,
可使长官,使长官,可使治邑,使治邑.
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
贤者治国,蚤朝晏退,听狱治政,国家治,
而刑法正.贤者长官,夜寝夙兴,收敛关市,
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
财不散也.贤者治邑,蚤出,耕稼树艺,
聚菽粟故,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
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也.上有以洁,
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为皮币与,
四邻诸侯,交接内有,食饥息劳,将养万民,
外有以怀,天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
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
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
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以王天下,
正诸侯者,此其法已.贤者利民,情怀天下.
《原文》1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1)。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2),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3),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上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外有以怀天下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
注释
(1)嬖(bì):宠爱。(2)蚤:通“早”。(3)莫:通“暮”。
文》
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统治人民,主持社稷,治理国家,希望永久保持而不失,却怎么看不到崇尚贤能是为政的根本呢!从何知道崇尚贤能是为政的根本呢?答道:由高贵而聪明的人去治理愚蠢而低贱的人,那么,国家便能治理好;由愚蠢而低贱的人去治理高贵而聪明的人,那么,国家就会混乱。因此知道崇尚贤能是为政的根本。
所以古时的圣王很尊崇贤人而任用能人,不偏党父兄,不偏护富贵,不爱宠美色。凡是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凡是不肖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于是人民相互劝赏而畏罚,争相做贤人,所以贤人多而不肖的人少,这便叫进贤。之后圣人听贤人的言语,考察他的行为,察看他的能力而谨慎地给他官职,这便叫事能。因此,可以让他治国的,就让他治国;可以让他居官的,就让他居官;可以让他治县的,就让他治县。凡是派去治理国家、官府、邑里的,都是国家的贤人。

    贤人治理国家,早上朝而晚退朝,审听刑狱,处理政务,所以国家有治而刑法严正;贤人长官,晚寝早起,征收关、市、山林、川泽的税利,以充实官家府库,所以国库充实而财用不散;贤人治理都邑,早出晚归,翻耕种植,多聚豆粟,所以粮食多而人民食用充足,因此国家有治而刑法严正,官府充实而万民富足。上能洁治酒食,去祭祀上帝鬼神,外能制造皮币,与四邻诸侯交往,内可以使饥者得食,劳者得息,外可以招徕天下的贤人。所以上则天帝鬼神给他赐富,外则诸侯与他结交,内则万民亲附,外则贤人归顺。因此谋事有得,做事能成,自守坚固,出征强大。所以从前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用以统一天下,出长诸侯的法则,即在于此。
云蒸鱼含 发表于 2025-6-8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尚贤(中)》诠解:尚贤为政本与治国之道

《墨子·尚贤(中)》开篇即申明“尚贤为政之本”的核心命题,此论非仅抽象主张,实为墨家针对战国乱世提出的具体治国纲领。墨子以“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治国,主社稷欲修保勿失”为语境,直指统治者若欲长治久安,必以“察尚贤”为先务。本文试从三个层面析其深意。

一、尚贤何以成政本?
墨子设问自答:“何知尚贤之为政本?”其逻辑根植于“贵且智”的实践理性。所谓“贵”,非指世袭爵禄,而是以贤能为价值尺度重构社会阶层;“智”则强调治国需依客观才能,非凭主观好恶。此与儒家“亲亲尊尊”形成鲜明对比——墨子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尚贤上》),打破血缘壁垒,以功能主义重塑政治秩序。其“本”之喻,犹言贤能如木之根,根固则枝荣,政本立而国运昌。

二、进贤事能的具体实践
篇中虽未详列举措,然结合墨家整体思想,可推知“进贤”需三重保障:
1. 选拔机制:“列德而尚贤”(《尚贤上》),以德行、能力为唯一标准,建立自下而上的荐举制度;
2. 任用原则:“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尚贤中》),强调实践考核,避免名实相悖;
3. 待遇保障:“高予之爵,重予之禄”,通过物质激励与政治地位,使贤者“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形成良性循环。

此体系直指当时“骨肉之亲无故富贵”的弊政,具有制度革新意义。

三、尚贤与“实民富养”的关联
墨子将尚贤与“官府实”“民富”并提,揭示其经济逻辑:贤者治国必“法正”,即建立公平律法以节用兴利。如《节用》篇所言:“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贤能者执政,可杜绝贵族奢靡,使资源向民生倾斜,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尚贤下》)。此中“养民”非被动救济,而是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激活社会生产力,与“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观互为表里。

结语
墨子之“尚贤”说,实为一套涵盖政治哲学、制度设计、经济伦理的完整体系。其以功利主义为底色,却超越短期利益,直指政权合法性的根本——唯有以贤能为枢纽,方能使官府效能、民生福祉、社会正义形成共振。今日读之,犹见其“使各从事其所能”(《节用中》)的平等精神,与“兴天下之利”的普世关怀。学者当于此“本”“末”之辨间,体察墨家务实而深邃的治世智慧。

(全文约780字)
瓜田李下 发表于 2025-7-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尚贤(中)》诠解:尚贤为政本与治国安民之道

墨子于《尚贤》中篇开宗明义,直指王公大人治国之要:“尚贤为政之本。”此论非虚言,实乃墨家政治哲学之核心。今试析其理,以明圣贤之道。

一、尚贤乃治国之根本
墨子质问当权者:“欲保社稷而不失,何以不察尚贤为政本耶?”其意在于揭示,国家长治久安之基,在于举贤任能。贤者,德才兼备之人;尚贤,即尊崇贤能而委以重任。墨子以历史为鉴,指出古之圣王“列德而尚贤”,故能“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使社会流动有序,政令通畅。反观当时诸侯,“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者众,此乃“政乱之本”。

二、进贤事能之实践法则
墨子提出“进贤事能”三要义:
1. “举公义,辟私怨”:选才须以公心为本,破除门第之见。贤者或出身贫贱,然其德能足以为官,则当擢拔。
2.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官职须依德能分配,而非世袭。贤者居位,当以实务为重,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3. “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贤者既用,需厚其禄、显其位,使民知“为善者劝”,形成尚贤之风。

三、尚贤与法治、民生的辩证
墨子强调,尚贤非孤立之策,需与“法正”“富民”相协:
“法正”:贤者执政,必以法度为纲。墨家之“法”非严刑峻法,而是“兼相爱,交相利”之体现,如“节用”“非攻”等政策,皆需贤者推行。
“实官府,富民生”:贤能之治,终须落脚于经济。官府仓廪实,方可“养民”,使百姓免于饥寒,此即“尚贤”之终极目的——达成“百姓皆得暖衣饱食”的大同之境。

结语
墨子之尚贤说,实为针砭时弊的救世良方。其以贤能政治破阶级固化,以实务精神矫空谈之弊,至今犹具启示。然须注意,墨家“尚贤”非唯才主义,而是德能并重,兼以“法正”“富民”为保障。此中智慧,足为今世治国者镜鉴。

(全文约780字)

按语:本文依墨家文本脉络,融汇其“尚贤”“节用”“非命”等思想,力求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若需进一步探讨墨家政治实践或与儒家“举贤才”之异同,可另文详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