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2|回复: 1

[道学研究] 刘向《说苑》卷16谈丛诗解11清静无为血气乃平君子慎言君子五耻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8-2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向说苑卷16谈丛诗解11清静无为血气乃平君子慎言君子五耻
题文诗:
民有五死,圣人者也,能去其三,不能去二.
饥渴死者,可去;冻寒死者,可去也罹,
五兵死者,可去.寿命死者,不可去也;
痈疽死者,不可去也.饥渴死者,中不充也;
冻寒死者,外胜中也,罹五兵死,德不忠也;
寿命死者,岁数终也;痈疽死者,血气穷故,
曰中不止,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也;
多怨怪者,疾病生故,清静无为,血气乃平.
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
一言而得,可以保国.不能,独为声而,
不能,倍曲为直,物必以,其类,
故君子必,慎言出己.负石赴渊,行之难也,
然申屠狄,为之君子,不贵之也;盗跖凶贪,
名如日月,与舜禹并,传而不息,君子不贵.
君子五耻:不坐,不议,君子耻之;
居其位而,无其,君子耻之;有其,
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位,后又失之,
君子耻之;地有余而,不足,君子耻之.
《原文》
  民有五死,圣人能去其三,不能去其二。饥渴死者,可去也;冻寒死者,可去也;罹五兵死者,可去也。寿命死者,不可去也;痈疽死者,不可去也。饥渴死者,中不充也;冻寒死者,外胜中也,罹五兵死者,德不忠也;寿命死者,岁数终也;痈疽死者,血气穷也。故曰中不止,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故清静无为,血气乃平。  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响不能独为声,影不能倍曲为直,物必以其类及,故君子慎言出己。负石赴渊,行之难者也,然申屠狄为之,君子不贵之也;盗跖凶贪,名如日月,与舜禹并传而不息,而君子不贵。
《原文》
  君子有五耻:朝不坐,燕不议,君子耻之;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注译》1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
《原典》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译文】
君子有五种耻辱:身居其位,而没有良言善谋,君子以此为耻;有良言善谋,而不能实行,君子也以此为耻;开始时能因其才学得到其职位,后来总因无能而失去职位,君子以此为耻;管辖的地区很广大,而百姓却贫困不足,君子以此为耻;众人所得都是相等,而自己却倍数于他们,君子以此为耻.
《注译》2出自《孔子家语》卷10好生:
孔子曰:“君子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君子有五耻: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担心:没有听到时,担心听不到;听到以后,担心学不到;学了以后,担心不能实行。有德行而没有相应的言论,君子感到耻辱;有言论而没有行动,君子感到耻辱;既得到了而又失去,君子感到耻辱;土地有余而百姓却不富足,君子感到耻辱;大家的任务相同而别人的功劳比自己多一倍,君子感到耻辱。”

云蒸鱼含 发表于 2025-6-2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谈丛》"五死三去"说之微义探赜

刘向《说苑》卷十六《谈丛》篇所载"民有五死,圣人能去其三"之论,实为西汉黄老思想与儒家伦理交融之精要。其文虽简,然内涵深湛,今试析其要义如次。

一、五死之辨:天命与人力的分野
所谓"五死",实分两类:可去者三(饥渴、冻寒、五兵),乃人事可济之厄;不可去者二(寿命、痈疽),属天命难违之数。此分类暗合《孟子》"修身以俟命"之义,又见《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之智。饥渴冻寒之死,关乎"中不充"(脏腑空虚)、"外不饰"(衣不蔽体),正指物质基础之匮乏;五兵之厄,则涉"教戒不先"(教化未彰),皆属人力可及范畴。

二、圣人之治的实践维度
圣人"去三"之说,彰显黄老"清静无为"的政治智慧。《淮南子·主术训》言"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正与此呼应。去饥寒需"务本节用"(《荀子·天论》),弭兵祸当"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其要旨在于:治政者当通过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无为"之策,使民自化自正,非强为干预也。

三、血气乃平的生命哲学
"痈疽不可去"之说,当与《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相参。此喻示:个体生命需达致"血气和平"之境,然终有不可控之变。君子处世,当如《中庸》所谓"居易以俟命",外修清静无为之道,内养中正平和之气。

四、君子五耻的伦理升华
后文"君子五耻"虽未详述,然据《礼记·杂记》"君子有五耻"郑玄注,当指"居其位无其言"等德行亏缺。此与"慎言"之教相表里,形成"无为-慎言-知耻"的修养链条。王弼《周易注》云"慎言语,节饮食",正是此理:言语之慎,实为心气之平的外显。

要之,此章以生死之辨为表,以治道心法为里。其"三可去"者,言政治责任;"二不可去"者,明生命局限。读之当如程子所言"须就事上理会",既知人力所当尽,亦晓天命所当安,方得"清静无为"之真谛。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